Mission

目标感(A sense of purpose)的核心,不是“目标”,而是“感”。就是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能以此为行动指引。

Why

人生有了目标感,生活得才有动力,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目标感确立之后,才可能确立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大的目标,再确立更详细的目标,一步一步的实现。

目标感强,才有耐力

在谈及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很多优秀的大家都会说到“有目标、有理想”。过去30多年来,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现实事例表明,一个人目标感强,能够合理地设定目标,是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心理学中,“目标”指的是一个行为的目的和标靶,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限制下,达到某个水平,可带领着我们不断前进。

一般来说,如果两个人条件、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当,那么造成他俩表现差异的,一定是内在动机。而设定和调整目标,可以极大激发动机。首先,目标能提高努力水平,如果一个目标很有价值又有挑战性,我们愿意为它付出努力的心情就越强烈,而且更有耐力地坚持下去。其次,设定目标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带来积极情绪,有助增强自信心,从而促进表现。此外,有目标的人会更灵活,他们能认识到成功取决于自己的行动和技能,不能光等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于是会更积极地改变心态和做法来应对困难。

人人都知道有目标的好处,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定目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大师的彼得·德鲁克,在著作《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认为好的目标应该包含五大要素。S——具体:目标中的行动计划要具体、清晰;M——可衡量:目标的进度和完成情况要有量化指标,不论是数量的增加还是质量的改善;A——可实现:目标定得太低会缺乏挑战性,太高可能无法达成而不去行动,所以,好的目标应该定在通过努力大概率能够实现的点上;R——现实性: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人生规划、个人价值观和兴趣,对于你整个生活是否有益、可实现;T——时限性:好的目标应该有时间限制,要根据任务的轻重、事情的缓急来拟定完成目标的时间,什么时候中期检查,什么时候必须完成,什么时间点上需要达到什么进度,应该大致清楚。

如果目标都合理设定好,接下来就是要坚决地执行。20世纪90年代,基于对目标设定的大量研究,很多学者认为,成功地达成目标,有几个关键原则:

1.明确承诺。一个人对目标的在乎程度和实现决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执行力。“有志者事竟成”,当个体对目标的承诺越坚决,用一切办法来提醒、保持自己的初心,目标就越容易达成。

2.创造动力。坚持不是容易的事,我们要给自己加油。以减肥为例,如果想要成功,每天拿出十分钟好好想想如果减重多少斤,瘦了多少,能穿下喜欢的衣服,生活会更加快乐等,这样的想象激励能帮助维持动力;还可以达成一个小目标后,肯定一下自己,比如吃一顿美食、看一场电影来奖励自己,以保持积极性。

3.即时反馈。很多人喜欢玩游戏,就是因为大多数游戏是即时反馈的,胜利了就立马有奖励,而且每个胜利之间相隔时间很短,能够持续地给人带来刺激和兴奋。所以我们目标需要细化,最好一条条列出来,每攻占一个“山头”,就在条目后面“打钩”;如果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攻克,就再将某一条细化,尽量做到及时、快速地反馈和激励。这有助于我们灵活地调整目标、应对变化、保持足够的活力。

What

目标感是最高的目标,是自己最崇高的远大的理想,不可能完全实现的理想。自己正满怀希望的走在实现这个理想的路上,越来越接近这个理想,也许劳累,但心中是快乐。

目标感

专注自我会带来情绪的不稳定性。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会带来一种情绪的稳定、一种融合积极和稳定的生活.

自信、务实的谦逊、乐观、恒心这些早期性格优势产生了滚雪球效应。这些品质会带来成功,而成功又进步强化了品质,随着找到新方式来运用其优势达成目标,在发展过程中这些品质就实现了自我强化。

父母要做孩子的脚手架

1.要帮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和意义,包括帮助找到孩子的天赋与热爱
2.只有明确努力的方向和意义,才能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作用和价值,这才能使孩子主动学习和做事
3.就像开车,视线到哪里,车就到哪里。嘴上说的不算数,重要的是你的衡量标准、资源投放以及日常的关注点
4.父母的作用在于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协助孩子找到方向并坚持下去,同时帮助孩子链接到外部的优质资源(人、事、物)

管理亦然,把孩子换成员工,同样适用。

How

脱不花:如何提高目标感

















如何避免目标感缺失(得到学习)

快刀

产品经理对项目的目标感要很明确

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和大家协作

所有工作的控制点都不在产品经理身上

但产品经理就一个目标:这个产品要按时保证质量的上线

如何让大家清楚每一个版本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接下来产品会怎么走?

主题拆解

什么是目标?(如何去定义目标)

OKR标准(方法论)

O:目标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

目标必须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技能挑战比)

目标必须达成共识

例:不能说 我想让我的网站更好,而是要提出诸如“让网站速度加快30%”;

KR:针对这个目标的关键指标

KR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做什么:

KR是具备以下特点的行动:
必须是能直接实现目标的;
必须有进取心、敢创新的,可以不是常规的
必须是以产出或者结果为基础的、可衡量的,设定评分标准;
不能太多,一般每个目标的KR不超过4个
必须是和时间相联系的

KR并非固定不变的(做事方法),而是可以及时调整的

推进执行:从关键成果到行动计划

围绕关键指标来分解任务;

每项关键指标会分解出一系列的任务,交给不同的同事负责;

关键成果的负责人就是 实际的项目经理,组织协调大家;

定期回顾

什么才是一个好目标?

1、目标是可达到的

努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而不能好高骛远

2、需要有一个目标实现的周期

要分周期的不停衡量目标的完成情况,你的目标有没有偏移你的方向;

3、目标要通俗易懂

要让其他团队的人明白那你在忙什么;

任何的团队都不能做成一个黑核,大家是孤立的,割裂的,会让部门沟通变得很难;

这样会导致 团队内部以其他部门为对手,而不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所以要用目标统一大家的观念,且这个目标要让大家都能明白;

为什么会走失?

外界的信息太嘈杂

自己的目标感不明确

控制力不够

如何才能避免?

明确自己的使命,做事情的依据是和自己的使命是否相符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

要以正向的语言去引导目标

不能把不做什么,什么做的不好为目标;

而一定要把提升什么、那块的用户体验可以做的更好为目标;

把正向的东西作为自己和团体的目标;

两大原则

1、目标不是KPI,这个目标完成或者不完成,完成的怎么样,它衡量的应该是你的自尊心

2、要时刻记住,你面前的100件事,有98件跟你无关,做那两件跟你特别有关的事

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现在在公司是否忙碌,没有人在乎,大家在乎的是一段时间后,有没有一个关键性的结果;

你对整体的的团队协作是不是有用,这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所以,你可衡量的结果那边的很重要,而不是把自己变得忙忙碌碌,反而根本找不到目标;

定期做复盘(内化)

做的会议记录、备份、都会抽固定的一两个时间进行整理;该删的删掉,该留下的留下

脱不花

从产品优化中看目标感缺失

开发版本功能时的优先级定义

用户呼声很高的功能,花费了很多资源去开发,结果只有50个人用;

这就是跟目标感丢失特别相关的案例,从你定目标开始就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干扰;

如果目标感不明确,很容易受到用户错误的引导;

APP求好评的弹窗

有时候要相信数据,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数据(要有自己的判断)

以上边只有50个人用的功能为例,会分为两种指标

花费大精力做的功能只有50个人用,还有什么可做的

其实这时分成两种情况:、

1、从50个人用做成500个人用;

2、产品下掉

决定如何做的关键因素为 价值观:我们想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如果用的这50人都觉的这个功能很好用,愿意分享给身边的人,这就决定我们的指标为从50个人做到500个人;

所以说不能因为只有50个人用就把这个功能下掉,而要看看这个功能对我们使命的实现有没有帮助;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使用的人很少;

从50人用做成500人用

产品下掉

做得到的初心

做之前 大家都说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过去,知识就应该是免费的,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你决策的依据,要有自己的判断;

两点注意事项

1、目标感和能力是紧密相连的

考察一个人有没有目标感,通常要考察 能力和控制力能不能匹配

当别人不按照你的计划走的时候,你就崩溃了,或者放弃;这就是目标感和控制力不能匹配的结果;

我们看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团队也好,一个人也好,是不是真正具备目标感的核心要点;

能力

控制力

不只是自控,而是控制周边一切的能力;

在工作中会受到大量变量的干扰,怎么样只跟关键变量发生关系,最后实现这个目标;

小孩的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目标感很强,但是我们会觉得他很幼稚,

因为他不懂得自控,不懂的要和大人好好说;

然后就只能哭闹

2、防止目标丢失

为什么而创业?什么才算是创业成功?

有的人是为了钱,上市了就算成功;;

但自己要真正想想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创业,什么才算成功的创业;

不能让外界的标准和目标,影响了自己真正的初心;

初心:创造一个能解决社会问题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自由

周期:30岁之前积累能力,并找到值得奋斗的方向,在这个行业内有所沉淀;

30岁之后找到方向后全情投入

不要被假目标所欺骗

很多目标太容易一开始就自我欺骗,根本就是假的

目标的异化,被阶段性目标代替

一开始你的目标是真的,也是对的,

但是干着干着,最终目标被每个阶段性的目标所代替,而最终的目标丢失了;

这个阶段性的目标可能是具体的某件事、具体的指标、具体的阶段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不是因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是因为英国发明了工厂,发明了一个大规模集约化的作业平台;

让效率迭代 和 技术迭代 成为了可能;

而蒸汽机的发明只是技术迭代的 结果;

当然英国人还发明了公司;

目标丢失的过程是一场作战的过程

你要跟各种各样的自己妄念、外界的各种各样正向负向的反馈、各种嘈杂的声音作战;

今天看新闻,别人怎么好;

明天他们家上市敲钟,你要跟所有的这些作斗争;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并依据自己的使命来确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事,才有作战成功的可能;

不然很容易被各种诱惑所吸引,不断的浪费自己的注意力;

罗胖

人和人竞争方式的转变:定义目标的博弈

转变原因:

时代在变,人们的需求也在变,

由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 上升为 情感需求及个人价值实现需求

人努力的方向不是定义困难,解决困难;

而是看到所有周边人短期的、长期的、个体的、组织的目标,然后博弈他,把自己的目标变为别人和组织的目标

具体的改变

过去的模型:有困难解决困难(缺乏创新能力)

战略层和结构层 大多已经被固定了;

更多的是 如何解决 框架层和表现层的具体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越突出

现在的:人们定义目标权的博弈(创新由此而来)

更多的是在战略层和结构层 定义权的争夺;

更多的是 在思考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社会因此出现了更多的创新

能自己定义目标的协作伙伴,最让人放心

如果只会等别人的安排做事的人,永远不会让人放心;

只有自己决定 做了一件对伙伴有帮助,且超出伙伴预期的事,就会让协作伙伴觉得特别靠谱;

能定义目标,就能改变合作的关系;

例子:老板和秘书

创业公司的本质是一个目标的丛林,每个人都有可能把自己的目标变为公司组织的目标

创业公司就像在原始森里里迷路的一群人,谁能让大家走出森林,谁就是事实上的领导;谁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义为别人的目标

定义目标的工具:使命、愿景、价值观

人一生的目标和一个组织一生的目标就两点

1、活得尽量长

2、死了之后,墓志铭尽可能好看(使命)

得到

使命:让天下没有学不到的知识

愿景(愿望: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大学)

价值观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从一开始的不偷不抢,到现在的服务精神;

只要使命和愿景定了,价值观会在行走的过程中一点点累积;最终形成体系;

所有和这个目标不一致的事情都不能干,一致的事即使眼下看不出什么结果,但也要坚持

国外人7岁就开始写墓志铭,每年写一次,并不断的修正

人是被自己驯化的

环境影响人

人可以自己创造训化环境

与人协作,在他人的注视下完成目标(让人监督)

给所有员工创造一个自我驯化的环境,否则在独立的工作和创作当中,极容易变成一个随波逐流的孤岛;

从现在就给开始写自己的墓志铭,只要把这句话想明白,目标就定下来了

而且不要被眼前的小事影响你的视线,这就够了

5个问题唤醒员工的目标感,聪明的领导都会这么做

企业常常在公司价值观和任务陈述上花费了大量资源,但是即使是最令人振奋的内容——从沃尔沃对安全的承诺,到Facebook想要与人联系的愿望——也会逐渐在繁忙的工作日常中淡出人们的生活。

员工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目标感,让他们感到被自己的工作所吸引和满足。正如德勒在2016年的一份研究中所发现的,人们忠诚于支持自己事业和人生抱负的公司。换句话说,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意义的。

同时,尽管这一研究集中在“千禧一代”上,但在过去十年里,我一直在培训经验丰富的高管,我发现这是每一代人的普遍看法。无论一个人的水平、行业还是职业如何,我们都需要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找到一种个人的意义。

领导可以通过简单的对话培养这种内在的目标感。目标感,如今在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中都有重要的意义。行为识别理论假定对任何行为都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举个例子,就是现在,我正在写这篇稿子。在低维度看来,我正在通过键盘打字。在高维度看来,我正在创造更加有能力的领导者。当领导者带领员工走上这一阶梯时,他们可以帮助员工在最平凡的任务中找到意义。

领导者可以对员工进行定期检查,通过5个方面的提问来帮助员工发现、唤出内在的目标感。领导者们可以问:

你擅长做什么?你在什么工作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少?当你认为你是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时,你会做什么?你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最注重什么?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人们识别他们的强项,从中找出更多的可能性。

你喜欢什么?在一个典型的工作周中,你期待做什么?你在日程表上看到什么会充满活力?如果可以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设计你的工作,你将如何度过你的时间?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或重新发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

什么感觉起来最有用?哪些工作所得让你最为骄傲?你认为哪些任务对团队或组织来说是最重要的?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这条调查线表明了某些工作的内在价值。

是什么创造了你前进的动力?你将来会学些什么呢?你下一步想做什么?你今天的工作如何让你更接近自己想要的?这些问题是为了让员工明白,今天的工作是如何帮助他们实现未来的目标。

你如何与他人相处?哪种工作伙伴关系对你来说是最好的?你最喜欢的人的办公室是什么样的?你的工作如何提高你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这些问题鼓励人们去思考和培养使工作更有意义的关系。

引导他人走向目标并不容易,但这些策略可能会有所帮助。

高效达成目标

第一,把目标具体化。
第二,把握为目标行动的时机。
第三,明确剩下的路还有多远。
第四,做一个现实的乐观主义者。
第五,专注于变得更好,而非看上去很好。
第六,坚毅。
第七,锻炼你的意志力肌肉。
第八,不要冒险。
第九,专注于要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第一招是具体化目标;
第二招“如果那就”计划,我认为是实现目标的核心;
第三招和第四招都是教你明确自己距离目标的距离;
第五招和第六招让你从“能力是固定”的认知转化为“能力是发展”的认知;
第七招和第八招都是关于意志力的;
第九招是专注于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

1.把目标具体化
(1)具体化为你能明确感知出来的目标,让你做到的时候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成功了,减少你退而求其次的可能性。如,改善我和母亲的关系,可以具体化为每周和母亲交谈两次。
(2)心理对照
先想象一下自己成功后的感受,在脑海中把这种感受刻画得越生动越好——认真体味其中的细节。
然后思考你会遇到的障碍。
在心理上产生对照,就会产生紧迫感,自动生出一种推力让你行动。

2.把握行动时机
这招解决的是如何让你的专注力像激光一样,精准地投入到关键的任务中。
这就是“如果—那就”计划,它是一种触发语言。大脑极其擅长并记住的格式为“如果什么什么,那就什么什么”,大脑会依据这样的触发条件来行动,甚至在你无意识的状态下也可以发挥作用。

3.明确剩下的路还有多远
监控进度,以保持清醒。要清楚你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如果不够清晰,即便你的动机没有完全消失,也被削弱了。正是差距示意着行动的必要性,没有差距,一切免谈。
何时评估:注意学习曲线,刚开始时不应经常评估,因为开始时进程比较慢,容易产生挫败感。
如何评估:要告诉自己还差多少距离而不是已经完成多少,关注未完成让我们保持动力,关注已完成容易产生成就感并产生懈怠。

4.做一个现实的乐观主义者
要区别和“盲目乐观主义者”的区别,他们认为成功是轻易的。
一方面,自信能成功的比自我怀疑的更容易成功;另一方面,相信要经历艰难才能成功的,比相信自己轻易成功的做的更好。
面对目标我们需要积极,而面对困难我们需要现实。

5.专注于变得更好而不是看上去很好
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两类目标:一类人关注“看上去很好”,而另一类人关注“变得更好”。前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容许自己犯错,这样反而可能会做得更差。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能力固定不变”的信念错得离谱。

6.坚毅
能否达到坚毅,取决于我们最开始是如何解释困难的。“固存论”倾向于把挫折归咎于能力不足。“发展论”倾向于把挫折归咎于可控的因素。
“固存论”不仅缺少提升能力所需的坚毅,还会无意识地为提高能力的努力感到焦虑,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努力不可能成功,也不应该成功。

7.锻炼你的意志力
意志力和肌肉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越锻炼越可以增强。

8.不要冒险
这里说的不要冒险仅指在锻炼意志力的过程中。
不要试图同一个时间应对两个挑战,而且不要自以为自控力强而把自己暴露在各种诱惑中。

9.专注于要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这里讲了三种计划。
替代计划:用积极行为替代消极行为,例如,如果想去吃炸鸡,那么就吃一块水果。
忽视计划:产生多余情绪,如冲动、怯场、自我怀疑,要想像你把这些想法关掉了。
否定计划:这种计划不要制定,如,你告诉自己,到了商场不要买东西,你就越容易买东西,因为你不断地对自己强调买东西这件事,反而容易形成冲动。

这本书和那些鸡汤式的成功学不同的是,它教你要积极,但是它还会教你,要现实。
下面我想说说这本书的方法和“吸引力法则”,我觉得二者可以结合。第五章批判了所谓的“盲目乐观主义者”,猛地一想就是类似于“吸引力法则”这样的吧。与其说是批判吸引力法则,倒不如说是和吸引力法则的结合,同时是一种补充。

关于结合:第一招具体化目标和第九招不要专注于不想要的,都和吸引力法则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且是吸引力法则着力强调的,吸引力法则讲求一具体化目标、二观想、三放刹车。
关于补充:接触吸引力法则这个概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给人的乐观思维是很多方法都不能达到的,它解决的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往往可以做到自制、可以做到经常审视自己,但是我们缺少了最基本最底层的东西:情绪的乐观和接受。就是我们的内心对目标充满了太多的怀疑,甚至是恐惧,一旦这样,即便你再自制和内省,你越来越觉得自己南辕北辙。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我终于有一种乐观的思维了,但是使用吸引力法则带来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它给你一种错觉,就是成功都是轻易的,很容易让你始终觉得美好未来触手可得,但是逃避当下。是的,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让你在运用它追求一个目标的时候总觉得它没用,甚至有害,但是现在我看到这本书,我觉得它的观点和吸引力法则一点都不冲突,还能形成一种补充,我们要乐观但我们也要现实。

Experience

扎克伯格:有目标感的人,天生具有影响力,哪怕你是一个新人

扎克伯格在2017年母校哈佛的演讲中提到:自己做Facebook,并不是为了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所以,当所有人都想买下这个22岁男孩的公司时,这是Facebook最艰难的时刻。

他拒绝了,因为他的目标是——连接更多的人。

1

扎克伯格:仅有目标是不够的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给哈佛大学2017届毕业生做了毕业演讲中,讲到一个他最喜欢的故事:

约翰•F•肯尼迪访问美国宇航局太空中心时,看到了一个拿着扫帚的看门人。于是他走过去问这人在干什么。看门人回答说:“总统先生,我正在帮助把一个人送往月球。”

扎克伯格以“目标感”为这次演讲的主题,他认为:“光你自己有目标是不够的,你必须为身边的人创造目标感。”(But it’s not enough to have purpose yourself. You have to create a sense of purpose for others.)

很多人觉得,“为身边的人创造目标感”是企业管理者的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很多人在职场两三年后,就具备了影响他人的能力,甚至有些人天生就是去影响他人,而不是被他人影响的人。

如果他们不发挥出这种能力,在人际关系上,反而会有很强的受挫感。

2

目标感的第一点就是足够清晰,足够单纯

目标不等于目标感,职场中大部分人是没有“目标感”的。

你今天的目标是完成一个PPT,但做到一半时,发现有很多数据还有待确认,你开始怀疑自己今天是否能完成这个目标,并盘算是不是把这一部分含糊过去,这叫有目标,而无目标感。

你在聚会中看到一个让你心动的女生,你想主动跟她搭讪,但接下来你并不确定想干什么,你觉得能上床也行,能留个号码也行,反正走一步算一步吧,这也叫有目标,而无目标感。

你提出了一个技术思路,并得到了团队成员的认可,但在执行中,为了让能力稍差的团队成员跟上项目节奏,你降低了其中的一些标准,这同样是没有“目标感”的行为。

目标感(A sense of purpose)的核心,不是“目标”,而是“感”。就是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能以此为行动指引。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缺乏目标感呢?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总有很多目标,但每一个目标又都不够强烈。

马化腾在回忆腾讯成长经历时说, OICQ(QQ的前身)在开发时,他设定了一个重要的目标——体量小,别人都是1M多,他要做到200多K,因为当时上网速度就是10几K。

这个小小的差别让OICQ在众多即时通讯软件中拉开了第一步的差距。

以前做广告时,我手下的文案常常想从客户的只言片语中,揣摩他们的意图。我对他们说,客户永远是善变的,你们的专业是把握消费者的想法,以此去影响客户的目标。要平常心,错了大不了重来一遍,动机不纯、偏离目标,你会永远纠结下去。

什么都想要,那不叫目标,那叫“表决心”,决心表多了,就变成了“决心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缺乏目标感的“决心婊”,所以万一遇上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这个目标就很容易影响所有人,成为一群人共同的目标。

这个世界上,有目标感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被一眼认出来,哪怕你是一个新人。这就是马云当时一没有钱,二没有资源,却能在湖畔花园让十八罗汉紧紧地跟随他的原因——当然,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

很多目标感够强的人,仅能指导自己的行动;只有像马云这样能清晰、生动地向遇到的每一个人,描绘这个目标的人,才能产生影响力。

3

描绘你的目标,你就是“意义塑造师”

香港或英国的律政剧里,法官总是顶着一头怪异的假发,为什么?其实它的目的就是让你一眼就看出这是假发,以塑造一种非人化的感觉。因为法官操纵了生杀大权,必须要创造出与普通人的距离感,人们才能对他足够信任、足够畏惧。

这就是法官通过一顶假发描绘的目标感——代表一种神圣的力量。

大部分人目标感弱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活缺乏意义”,因为真实的生活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有一句话叫:“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但人又是极度追求生活意义的物种,哪怕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意义。

“屡战屡败”,这四个字没有什么意义;“屡败屡战”,这就是个励志故事。故事就是在普通事件上,赋加了特定的人生意义。

我们爱看故事,因为我们需要别人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

为什么马云要把公司搞出金庸小说的感觉?为什么很多大公司过一段时间就要折腾出一个新目标来?为什么资本市场从不间断地创造新概念?

就是为了给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的人们,创造新的目标感。

一个目标感很强,而且能清晰、生动地向身边的人描绘出来的人,管理学上有一个称呼,叫“意义塑造师”,你可以把他们想像成《盗梦空间》里的“造梦师”。

马斯克坚持把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空气过滤系统”称为“生物武器防御模式”,他还想建立从太阳能电池板直接获得能量的超级充电站,目的是“在爆发丧尸危机后,可以依靠超级充电网络周游全国”。

马斯克用这种他自称是“傻里傻气的荒诞幽默”,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异乎常人的目标感,并告诉大家:“我跟他们不一样,我不是造汽车的,我会把你们带到未来”。

不过,“目标感”给你带来的影响力,并不一定正面的。

4

为什么你的“目标感”让人反感?

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场收银台结帐,队伍很长,好容易要轮到我了,偏偏前面的那位女士结完账后,如老僧入定一般,开始精心梳理自己的物品:

仔细核对收据,把硬币放进零钱袋,把信用卡放回证件包,再将两个小包和收据塞进皮包,再检查一遍包,再检查一遍柜台……,完全不在乎身后还一列排队的人。

很明显,这是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她的心里只有自己想要做的事,她有强大的气场,好像天生就有这权力,让我敢怒不言敢。

但可以肯定,她在日常交往中很可能不太受欢迎,就像大部分目标感很强的人一样。

他们的目标感给了自己巨大的行动力,却让周围不想有目标的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的一位朋友在上司提升他作部门经理后,却提出了辞职,就因为总经理是个目标感很强的人,给人的压力太大,以前有部门经理作为缓冲,现在自己顶上了这个位置,这种心理压力让他好几天睡不好觉,干脆辞职算了。

“目标感”到底是吸引力,还是排斥力,取决于你身处什么状态的公司。

一个自我运转良好的组织,靠得是每一道流程的“目标管理”,而非每一个人的“目标感”。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时刻都能感受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冲突,不适合呆在这类公司。

相反,一家公司,竞争环境恶劣,业务不确定性强,员工们对第一项任务的理解总是有很大的差别,基于流程的“目标管理”往往跟不上形势。

这时,一个“目标感”很强的员工,通常很容易冲锋陷阵,成为大家的行动共同“目标”——反正没有人知道对错,先干了再说。

另一个让你的“目标感”引起别人反感的原因,是言行不一。

为什么跟着马云马化腾没日没夜的加班,就叫做追寻理想,而跟着某些老板加一点班就成了被剥削呢?

因为那些老板想光让员工背一点公司理念“改变世界”,工作中全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种“目标感”就是一种骗术。

只有你的价值观很独特,并身体力行,别人才有可能忍受这种“目标感”带来的压力。

所以,乔布斯在挖百事可乐的斯卡利时,才有底气说那句很名的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

5

扎克伯格的目标

扎克伯格在演讲中说,他创办Facebook的目标感,并不是想创造一家公司。所以,“当所有人都想买下这家公司时”,他拒绝了。

他说这是Facebook最艰难的时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当时的管理层几乎都走了,顾问们告诉他,如果他不同意,会后悔一辈子。

他也怀疑过自己的决定:“我在想是不是我错了,一个22岁的小孩,都不知道世界是怎么运转的。”

正我们后来知道的,他还是拒绝了,因为他的目标是:连接更多的人。

是的,他做到了——除了在中国。

卓尔不凡,越而胜己。


Why

我一直被问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我的观点是,这种说法会让人变软弱,因为它意味着你必须权衡,何时工作,何时生活。实际上,工作和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一方不顺利,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它们不是平衡关系。
贝佐斯,亚马逊的老板

What

一个人可以有多少个朋友?

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过著名的”邓巴数”的概念。

他认为,由于人类大脑的容量,一个人能够保持的友谊关系是有限的,平均大约为150人。大脑认知功能比较强的人,会有更多一点的朋友。

下图就是他的理论。

(1)你最贴心的朋友,平均是1.5个,很可能是你的伴侣。

(2)你的亲密朋友大约是5个,如果你遇到困难,他们会放下一切来支持你。

(3)你的至交平均是15个,他们是你的主要社交伙伴,你足够信任他们,会想着跟他们一起吃饭、旅行,交流生活经验。

(4)你熟悉的朋友是50个,如果你在家里举办周末大烧烤,会邀请他们。

(5)你的普通朋友是150个,你举行婚宴的时候,他们会参加。

(6)你认识的人大约是500个,路上见到,会打招呼。

(7)你记得住名字的人是1500个。

(8)你对脸有印象的人是5000个。

之所以会有这些层,是因为一个人的社交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得不选择,如何分配这些时间,与哪些人共度。

他还有其他一些推论。

(1)一般来说,内向的人在每一层的朋友数,都比外向的人少。

(2)与一个陌生人成为好朋友,大约需要相处200个小时。

(3)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关系变得越来越难以建立,每一层的朋友数字都会下降。

(4)坠入爱河会让你减少两个好朋友。

How

软件订阅制的胜利

上周,苹果公司最新一季的财报,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它有 7亿 付费订阅用户。

这太可怕了。世界总人口目前大约是78亿,里面包含了小孩、老人、文盲、穷人。即使把他们都算在内,全世界每11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购买苹果公司的软件服务。软件生意还能做得比这更大吗?

注意,这是付费用户,不是免费用户。作为比较,阿里巴巴上周也宣布,它有10亿活跃用户,但那是免费用户。如果每月付费才能使用淘宝,不知还有多少能留下来。

苹果的付费订阅服务,目前主要有六项。

    iCloud:存储服务
    Apple Music:音乐服务
    Apple TV:视频服务
    Apple News:新闻服务
    Apple Fitness:健身服务
    Apple Arcade:游戏服务

苹果把它们打包在一起,做成了一个 Apple One 订阅包。7亿订阅用户应该就是购买这些服务的人数。至于硬件质保的 Apple Care 服务,可能不包括在里面,因为它属于硬件销售收入,而不是软件收入。

今天我想谈的,并不是这些服务本身,而是想提醒大家注意。 世界最大的一些软件公司,正在改变软件销售模式,不再销售软件本体了,而是收取软件服务的订阅费。 苹果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除了苹果,世界最大的桌面软件商—-微软公司也正在改成订阅制。它的 Office 已经变成了 Office365 服务,都在云端使用,个人版的价格是每年398元人民币。它还有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Windows365 服务,把 Windows 也变成云服务,按年收费。

Adobe 公司更是在几年前,就把自己的所有产品都变成了订阅制,单单一个 PhotoShop,一年的订阅价格是888元人民币。

我认为, 软件订阅制是未来的趋势。 因为这对于软件公司很有利,销售软件从一次性收入变成了经常性收入,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只要用户使用,就必须付费,连续使用就必须连续付费。而且,有了订阅制,总能让用户使用软件的最新版,软件公司就不必为支持旧版本烦恼了。

对于用户来说,相对就不那么有利。以前只要购买了软件,就可以一直用下去,现在则是只能用一个月或一年。用得越久,费用越高,甚至可能产生对它的依赖。曾经有过例子,用户使用 PhotoShop 编辑照片,保存为 Adobe 专有格式,过了一阵子再想打开,只能再次订阅 PhotoShop。

除了软件,只要是可以长期消费的东西,似乎也在向订阅制转变。最近有新闻,教科书巨头培生(Pearson)推出了 Pearson+ 服务,美国学生以每月 14.99 美元的价格订阅其所有 1,500 种教材的电子版,可以搜索、做笔记、听有声版、专家咨询等等。

总之, 凡是可以数字化的商品,未来可能都会变成订阅制。 大家会习惯,每月像付电费那样,支付各种服务订阅费。

Experience

走最难的路,见最美的风景













P50 系列是华为首款选用高通芯片的旗舰机

P50 全部搭载 4G 版骁龙 888,Pro 款部分型号采用麒麟 9000 4G。

在关键的处理器上,面对美国长期的 5G 封锁,华为终究还是露出了疲态。这次 P50 全线采用了高通「特供」的 4G 版骁龙 888 芯片,Pro 款则是采取了低配型号 S888 4G,高配麒麟 9000 4G 的策略。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没有 5G 版本可选还是非常遗憾的。除非中美之间的关系能在短时间内改善,不然估计是很难等到 5G 型号问世了。

相对来说改进更大的是计算摄影,P50 系列引入了全新的 XD Fusion Pro 滤光系统,能改善设备的进光量和动态范围表现。而 XD Optics 计算光学方案则是一套「全局式」的图像信息复原系统,它能「在光学成像阶段修正光学误差」,结合 XD Fusion Pro 能比传统 ISP 加「常规」计算摄影处理的做法保留更多的图像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新机终于也支持 DCI-P3 拍摄了。

4488 元起!华为 P50 系列发布:新品一文汇总

虽然比往年的 P 系列推迟了好几个月,不过 7 月 29 日晚华为 P50 系列终于还是来了。此次发布的 P50 系列包含 P50 及 P50 Pro 两款机型,此外华为还带来新一代 Sound X 音箱、华为智慧屏 V75 Super 等产品。

P50 Pro

P50 Pro 正面采用居中打孔曲面屏的设计,配备 6.6 英寸、2700×1228 分辨率、120Hz 刷新率(300Hz 触控采样)的柔性 OLED 屏幕,支持 10.7 亿色显示及 1440Hz 高频 PWM 调光。

P50 Pro 背面摄像头模组则采用了十分引人瞩目的「万象双环」设计,整机重 195g,厚度 8.5mm,机身支持 支持 IP68 防尘防水,配色有可可茶金、曜金黑、雪域白、拂晓粉以及涟漪云波 5 款可选。

影像方面,P50 Pro 搭载 5000 万像素主摄(等效 23mm 焦段,f/1.8,支持 OIS)以及 4000 万像素黑白摄像头,这两颗摄像头通过协同工作,官方称相比 P40 Pro 主摄提升了 103% 的进光量,动态范围捕获能力提升 28%,并且在引入 XD Fusion Pro 原色引擎后,平均色相准确度提升 20%;另有 6400 万像素的 3.5 倍潜望式长焦(f/3.5,OIS)以及等效 13mm 焦段的 13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前摄为 1300 万像素。

配置方面,P50 Pro 分为麒麟版与骁龙版,分别搭载麒麟 9000 4G 及骁龙 888 4G SoC(值得一提的是,麒麟版 WiFi 支持最高 2.4Gbps 速率,高通版则支持到 3.6Gbps),最高 12GB RAM+512GB ROM,内置 4360mAh 电池,支持 66W 有线快充以及 50W 无线充电,内置立体双扬声器。

定价方面,P50 Pro 共有 5 个版本:

8+128GB(骁龙 888)售 5988 元

8+256GB(骁龙 888/麒麟 9000)售 6488 元

8+512GB(骁龙 888/麒麟 9000)售 7488 元

12+512GB(麒麟 9000)售 7988 元

12+512GB 典藏版(麒麟 9000)售 8488 元

前三个版本将于 8 月 12 日开售,后两个 12+512GB 版本将于 9 月开售。

P50

「中杯」P50 则采用居中打孔直屏设计,屏幕为 6.5 英寸、2700×1224 分辨率、90Hz 刷新率的柔性 OLED,同样支持 10.7 亿色显示及 1440Hz 高频 PWM 调光。

P50 背面同样是「万象双环」设计的摄像头模组,配色有曜金黑、雪域白、可可茶金可选,整机重 181g,厚度 7.92mm,支持 IP68 防尘防水。

P50 后置三摄:包括 5000 万像素主摄(等效 23mm,f/1.8,无 OIS)、13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等效 16mm,f/2.2)以及 1200 万像素 5 倍潜望式长焦摄像头(f/3.4,OIS),配备 1300 万像素前摄。

其它硬件配置方面,P50 搭载骁龙 888 4G SoC,8GB RAM+128/256GB ROM,内置 4100mAh 电池,支持 66W 有线快充,内置立体双扬声器。

P50 提供 2 个版本(均为骁龙 888):

8+128GB 定价 4488 元

8+256GB 定价 4988 元

将会在 9 月份开售。

附 P50 系列与华为前代旗舰机型规格对比:

从 P9 开始,华为就意图将 P 系列打造成「影像担当」。

和徕卡联名、换用更大的传感器,成效显而易见:P9 的销量突破千万,成为华为史上最热销的手机之一。

自此开始,每一代 P 系列都把影像作为核心卖点,P50 系列自然也不例外。

硬件之外,华为给 P50 带来了两个重磅的影像功能:计算光学和原色引擎。

简单来说,计算光学可以通过一整套算法,把镜头在光学成像的过程中丢失的细节,尽可能「找回来」,让画面更清晰。

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当你在看一些有马赛克的影片时,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脑补出马赛克背后的样子,「还原」本来的画面。

有什么用?当我们用超长焦镜头时,通过计算光学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图像。

另一个关键词是原色引擎,则是指利用软硬件的提升(10 通道色温传感器+色适应模型),让照片里的色彩,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华为借由之前在通信技术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在 P50 系列上推出了 AI 异构通信技术,支持四网协同及 AI 信号预测功能。

其中四网协同是指在 Wi-Fi 的 2.4GHz、5GHz、蜂窝的主卡和副卡网络之间实现平滑切换,根据信号强弱自动切换所使用网络,同时支持 4G 和 WiFi 6 双网并发,极速下载峰值速率可达 3.5Gbps。

小米 CEO 雷军:对手非常强大,当前任务是手机站稳全球第二

7 月 30 日消息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表示,小米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越了苹果,晋升全球第二,这是小米全球将士们奋力拼搏的战果,谢谢大家。今天雷军还进行了内部讲话,其表示,对手非常强大,当前任务是站稳全球第二。

下面是雷军的讲话内容:

我们第一次站到“全球第二”这样的高度,诚惶诚恐。和这些全球最强大、最具创新力的同行在世界最高舞台上同场竞技,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还很年轻,积累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保持冷静,保持谦虚。

这些同行都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磨刀石,正是因为激烈的竞争和互相砥砺促进,我们才能把自己磨得越来越锐利,越来越强大。

未来我们必将面临激烈而焦灼的拉锯战。相比全球第一的长期目标,我更期待,我们能够尽快真正坐稳全球第二。

IT之家获悉,今年 7 月中旬,Canalys 发布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数据显示,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 17%,同比增长 83%。

今天,IDC 发布了 2021 Q2 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小米 Q2 出货量 5310 万台手机,同比增长 86.6%,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 16.9%。

Reference

  1. 小米版输入法 AI 助手 MARA 上线:更好更快聊天、斗图、发朋友圈
  2. 华为 P50/Pro 系列为何没有 5G?残缺版麒麟 9000 背后真相在此
  3. 4488/5988 元起,华为 P50/Pro 正式发布:麒麟及骁龙芯片混搭,再续影像传奇
  4. 2021 年 6 月,小米首次超越三星和苹果,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第一
  5. 24 期免息:魅族 18 手机 3000 元新低(上市价 4399 元)

Reference

  1. 目标感
  2. 林彪:“告诉程子华,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
  3. 目标感强的人究竟有多厉害,我们采访了100位牛人
  4. 粟裕建议和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的前前后后
  5. 人民日报暖闻热评:人生需要目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