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ment

投资:健康、智力、见识、专业、情感、理财…


何以解忧,唯有定投,和时间一起慢慢…用关联的(二维)、整体的(三维)、动态的(四维)方法看问题

有史以来发行的所有美元,几乎有四分之一是在2020年发行的。
– 《美元的贬值

胡润发布 2021 财富自由门槛

2021 年 3 月 31 日,胡润研究院联合百富众鑫,发布《2021 胡润财富自由门槛》(Hurun Financial Freedom in China 2021),分为入门级、中级、高级和国际级四个阶段,并细分到中国一二三线三类城市。「胡润财富自由门槛」主要考虑常住房、金融投资和家庭税后年收入。

胡润研究院指出,

中国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 1900 万元,主要包括一套 120 平米的市区常住房、2 辆车、60 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 800 万元的金融投资;
中级财富自由门槛是 6500 万元,主要包括一套 250 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 200 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2 辆车、150 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 1200 万元的金融投资;
高级财富自由门槛是 1.9 亿元,主要包括一套 400 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 300 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4 辆车、650 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 6500 万元的金融投资。

灰绿色分界线

卫星照片上,很多城市都有”灰绿色分界线”,可以用来区分高收入社区和低收入社区。

灰色是水泥道路和屋顶的主要颜色,而高收入社区往往有更多的树木和植被,呈现出绿色。

Why

一个年轻人的净资产如果只有四位数,那么他去赌期权似乎是很合理的,因为房地产泡沫已经切断了劳动者财富增长的最后途径。一旦股票市场出现泡沫,年轻人就会意识到这是他们最好的甚至唯一的机会,因此股票投机将成为新常态,因为我们的经济并不能提供5万美元以下的更好的投资机会。
Hacker News 读者

一项美国的调查发现,如果你拥有研究生学位且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过去一年的疫情其实改善了你的财富、工作保障、个人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一个新的拐点:两极分化的公众》

巴菲特的财产为845亿美元。其中842亿美元是在他50岁生日后获得的。他20岁进入投资业,如果只做了30年就不干了,就根本不会有人听说过他。
只有坚持下来不放弃,才可能有所作为,因为只有在足够长的时间里面,复利才会显示威力。
《金钱心理学的笔记》

“时间换收入”是一个陷阱

前几天,我听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问,现在很多人开网约车,这样能赚多少钱,能够赚到大钱吗?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答案就是不能。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主要由营业时间的长短决定。基本上,一天开12个小时,就是比开6个小时,收入高出一倍。每天只有24个小时,因此收入存在上限,不可能偏离平均水平很远。

出租车是”时间换收入”的典型行业,投入的时间越多,收入越高,在家休息就没收入。很多行业都属于”时间换收入”,所有此类行业都赚不到大钱。因为你能用来交换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进入中年以后,你就拿不出更多的时间来交换。开出租车赚零花钱,或者作为短期过渡,这是没问题的,但作为终身职业是很糟糕的。

我觉得,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正在落入这个陷井,用编码的时间换取收入。只有不停地做项目,才能拿到钱。项目做得越多,收入越高。这个项目开发完了,公司又让他去干下一个项目。 忙了好几年,项目完成了一大堆,但是自己什么也没留下,以后的收入还要取决于从零开始的新项目。这样的话,你跟出租车司机有何两样,哪一天你不写代码了,不是照样没收入。

那些赚到大钱的人,没有一个是靠时间换取收入的。他们要么通过积累资产致富,要么购买他人的时间,为自己创造财富。你应该警惕,不要落入”时间换取收入”的陷井,不要只顾着为别人生产代码,而要注意积累自己的资产,以及适时开展属于自己的业务。

提高收入的根本途径

我看到一个故事,很有启发,给大家讲一下。

挪威和孟加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渔业都是两国的主要产业,很多人以打渔为生。

挪威渔民非常有钱,挪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 GDP 接近8万美元。孟加拉国属于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人均 GDP 大约2000美元。

同样是打渔,为什么渔民的收入相差那么大?

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他们的设备不一样,影响了收入。挪威渔民拥有大型现代化渔船,接受过各种培训,只要几个人就能捕到大量的鱼,所以收入高。孟加拉渔民只有小渔船,捕鱼能力有限,所以收入低。

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一件事情。挪威向孟加拉国赠送了现代化渔船,作为援助。

孟加拉渔民现在有了同样的设备,能够提高收入吗?

答案还是不能。仅仅过了一年,这些现代化渔船就无法使用了,援助行动以惨败告终。孟加拉渔民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操作挪威渔船,同时也缺乏进行维修的基础设施和零配件,没有任何学校教渔民怎么修理这些船。现代化设备在孟加拉渔民手里,很多功能发挥不出来,出海遇到故障,只有眼睁睁看着整艘船坏掉。

一条现代化渔船,其实不仅仅是单纯的一条船,而是许多千丝万缕的因素联合在一起,使它能够建造出来,并得以良好地运行。

这件事的启示就是, 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富裕,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民是否努力工作 (孟加拉人的努力程度,事实上可能远胜于挪威人),也不取决于设备,而是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比如资本、知识技能、基础设施、销售渠道等等。所有这些外部因素,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原因,人民的努力不是决定性因素。

这个道理放到人的身上,也是一样的。 人与人的收入不一样,原因不是甲比乙更努力,而是很多外部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 甲拥有的资本、技能和环境条件超过了乙,使得甲所在的层次高于乙。一个餐厅服务员,无论怎样努力,收入恐怕都不会超过基金经理,道理就在这里。

这告诉我们,如果你想真正地提高收入,努力仅仅是一部分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你必须设法提升自己的资本、技能和环境的层次。

就像第21期说过的,你需要的不是”水平方向的努力”,而是”垂直方向的努力”。

漫画家蔡志忠有一个演讲,题目叫做《努力是没有用的》。读完这份演讲稿,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有些人非常勤奋,别人休息和娱乐的时候,都在工作学习。但是努力了一辈子,人生也没有显著的提升,就像报道里经常说的:”某某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

另一方面,很多成功者似乎也没有特别努力,就取得了许多成就,过上了好日子。蔡志忠以自己为例,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然后一直画,不知不觉就成了大漫画家,名利双收,从没有觉得过得很辛苦。

老师或父母老是说,努力就会走到巅峰—-才怪。如果这样,不是所有人都走上巅峰了吗?没有人开始不努力,为什么后来不努力,因为努力没有效果。”

人生不是走斜坡,你持续走就可以走到巅峰;人生像走阶梯,每一阶有每一阶的难点,学物理有物理的难点,学漫画有漫画的难点,你没有克服难点,再怎么努力都是原地跳。所以当你克服难点,你跳上去就不会下来了。

蔡志忠的核心观点就是黑体的那句话,成功的人生是台阶式向上,而不是一条水平线。努力只是说明你拼命在走,跟你能不能向上走,关系不大。那些努力却没有结果的人,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一直走在平面上,没有走到更高的台阶。

也就是说,垂直方向的努力更有意义,水平方向的努力意义不大。你把同一件事情勤奋地做上十遍,还是只会做这一件事;你做完这件事后,再去挑战更难的事情,就有机会学会做两件事。

初学者经常问我,前端开发应该学习哪一个框架?我的回答就是,你觉得哪一个框架比较容易,就用那个。因为它们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你只要知道怎么解决就可以了,没必要深究哪一个解决得更好。对你更重要的是,要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最好地解决一个问题。

只有通过解决更多的问题,人生才能摆脱水平运动,进入上升运动。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天赋和兴趣的问题,如果找到属于你的领域,不用特别努力就能上台阶;如果找不对领域,再努力也只能做水平运动。

致富与杠杆

美国风险投资家 Naval Ravikant 有一个很有名的长推特,一共40条,题目叫做《如何致富,不靠运气》,谈了他的商业观。

和菜头翻译过中文版。另外,Naval Ravikant 后来还有一篇长文,详细解释这些观点。

他认为,致富其实只需要两步。

第一步:找到”个人-市场-产品”这三者交叉的那个定位。 你问问自己,你的竞争力在哪里?市场需要的哪一种产品,可以用到你的这种竞争力?这就是你的定位。

IPCreator:SEP、涉外业务、重大许可、诉讼及并购等运营经验、高质量高价值专利挖掘及布局

第二步:使用各种杠杆(leverage),使得你的产品可以服务尽可能大的市场。

只要做到上面这二步,就会赚到大钱。

我觉得,他总结得很精辟。赚大钱的奥秘就是定位和杠杆这两件事。当市场需要你的产品时,如果有办法”放大”产品,服务更多的人,你就成功了。

Naval Ravikant 说,传统的杠杆是劳动力和资本。通过雇佣更多的员工和借贷更多的钱,把业务放大。但是, 互联网时代,新的杠杆出现了,那就是软件和自媒体。

只要服务器开着,软件(包括网站和 App)就能帮你开展业务,服务更多的人。媒体杠杆更简单,只要写文章、拍视频、录播客,放到网上就可以了。只要别人看到这些内容,就等于帮你放大了业务。

这两种新杠杆,成本更低,限制条件更少(不需要大量雇人,也不需要跟银行打交道),因此是更好的杠杆。如果你把四种杠杆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的威力。事实上,那些互联网巨头都是这四种杠杆的结合,难怪它们都赚到了大钱。

在我看来,这个周刊也是一种杠杆。一方面,我通过周刊,把自己的想法、看到的东西,传递出去,接触到更多的人;另一方面,周刊反过来督促我每周大量的阅读,去找到能帮到我的技术、创意、趋势和故事。

从某个角度看,人生的成就其实取决于你能影响到多少人。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杠杆。

人生舞台

美国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写过一本回忆录《人生舞台》。他在里面提到,成名后,他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完稿时的1990年是收入最高的一年。

很不幸,1992年他就去世了,享年72岁。据他的妻子说,那一年的收入比1990年还要高。也就是说,去世时,他达到了一生最高的年收入。我当时心想,这种收入模式真是太好了。老了以后,收入反而更多了,根本不用为养老发愁。

大多数人的收入模式恰恰相反:工作时达到收入的高峰,退休停止工作以后,收入就逐渐减少,人到老年,手头越来越紧。所以,大多数人为了养老,年轻时必须足够储蓄。要是年轻就背负了很多房贷和卡债,老了以后,往往会陷入困境。

为什么阿西莫夫老了还有大量收入,其他大多数人就没有呢?原因是普通人的收入,来自出卖自己的时间,老了不工作,自然就没收入了。但是,阿西莫夫的收入来自于他的书,这些著作一再重版,为他带来了一年比一年多的版税收入。再加上,他勤奋写作,每年都有新书问世,自然就收入高了。

这件事的启示就是,如果退休以后,还想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必须拥有资产。在阿西莫夫的例子里,就是他拥有版权,版权就是一种产生收入的资产。其他类型的资产包括房产、专利、股权等等。总之,年轻时就必须明确,你的工作目标不完全是高收入,更重要的是必须积累资产。

数字货币是打破美元霸权的武器吗?

前些天,硅谷风险投资家彼得·泰尔(Peter Thiel)公开说,美国应该限制比特币。因为比特币是中国的金融武器,用来削弱美元。

他说,中国故意把比特币的价格炒高,吸引资金,使得比特币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破坏了美元的地位。

我想讨论一下这种说法。比特币的价格上涨,跟政府有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但是,比特币会破坏美元,倒是真的。

简单说,比特币的接受程度越高,美元就伤越重。 因为美元是实际上的世界货币,每家银行都有美元业务,美国因此可以管到全世界所有银行,进而控制世界金融体系。这就是美国的实力,除了实体武器,它还有两大无形的武器,一个是互联网,另一个是美元,都由它控制。

但是,比特币的交易和结算完全不通过银行,而是通过矿工网络。因为不涉及银行,美国就控制不了比特币,这意味着,美国的金融制裁在比特币面前是没用的。从这个角度看,为了防止美国制裁,囤积一点比特币,甚至国家出面搞一个矿场,都是可行的方法。

进一步说,任何不通过银行体系的交易方法,都是对美元霸权的破坏。 国内正在推行的数字人民币,也有这个作用。

数字人民币的交易和结算,需要通过机房。理论上讲,所有结算都可以放到中央银行的机房,跳过商业银行,等于是一个不受美国影响的独立结算体系。数字人民币的交易规模越大,传统金融体系的结算规模就会越小。

《华尔街日报》最近有一篇文章提到,美国应该担心,那些贫穷的小国开始使用数字人民币做国际汇兑。以前,国际汇兑目前只能通过银行,所以受到美国的控制。一旦有国家愿意接受数字人民币,就有了另一个选择,他们可以用数字人民币做国际汇款。因为汇款不通过商业银行,是在中国中央银行的机房完成的,美国就管不到了。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市场份额越大,美元的影响力就越小。

最后顺便提一下,《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还提到一个场景。数字人民币是记名的,谁的名下有多少钱,中央银行都知道,因此政府可以将财产与个人直接匹配。下面的场景是完全可能的:大街上的摄像头发现有人乱穿马路,通过人脸识别,认出这个人是你,系统直接扣除你的数字人民币,作为罚款。不像现在,操作起来很麻烦,还要确认你的账户在哪一个银行,里面有没有钱。

中国经济的数字逻辑

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退休以后,受聘担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定期给师生做讲座,介绍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他的12次讲座,去年汇集成书出版了,书名叫做《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

我最近读了以后,发现他在讲座中经常引用各种数字,而且会解释了背后的经济逻辑。怎么理解各种经济指标,怎么用它们指导经济政策,讲得深入浅出,我觉得很有价值。

下面就是我从书中摘录的一些片段,相信可以帮大家更好地看懂中国经济。

一、金融业产值

中国经济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金融企业的产值过高。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是百分之八点几,全世界最高。世界金融业产值占全球 GDP 是5%左右。这个比重过高,意味着金融业吃掉了其它产业的利润。

但是,如果仅仅统计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的金融增加值,其实也就是4%–5%。多出来的3%是非银行的金融企业形成的,包括信托、小贷、保理、担保公司、财务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私募基金等。

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一般在7%,到了信托公司,贷款成本一般都在12%以上,到了小贷公司就会上升到18%–20%。层层上升的资金成本,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利润就这样转移到了金融业。

目前,中国企业的总负债是 GDP 的160%,这个负债率也是全球最高。企业的收入大量用于还本付息,侵蚀了利润,使得再投资扩大生产的资金不足。

二、运输成本

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占 GDP 的比重是15%,美国、欧洲都在7%,日本只有百分之五点几。

为什么运输成本这么高?举一个例子,我们有十几万公里的铁路,这些铁路花掉近10万亿元的资金建设,却只运输了中国全部货物的6%。其余的94%,汽车大体上运了84%–85%,飞机、轮船、管道运输也运一些。因为把货物转到火车上很麻烦,大家都走公路汽车运输。汽车烧的是油,火车用的是电,汽车运输成本是火车的3倍。这是非常大的浪费。

三、人口

中国原来是劳动力过剩,近几年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2年以后,每年退休的人员平均在1500万人左右,但每年能够上岗的劳动力,不管农村的、城市的,新生的劳动力是1200万左右。实际最近五年,我们每年少了300万劳动力补充。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五年中国GDP增长率从原来的11%–12%增长下降到6%左右。

GDP 增速的下降,本身会导致失业增加。GDP 增速每下降一个点,会减少200万就业人口。现在,GDP 增速下降了4–5个点,本来应该有500万、1000万下岗工人,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呢?就是因为中国的就业人口在减少。

四、农民工

减缓劳动力减少的一个方法,是让农民工在城市落户。

我国城市职工一般60岁退休,农民工一般干到45岁左右,年龄再大,沿海城市的企业一般就不招聘他了。农民工本来可以干到60岁,现在只干到45岁,就回乡去了,少干15年,就等于就业工龄少三分之一。

户籍制度改革以后,允许农民工在城市落户,不仅是改善农民工待遇的问题,同样也是生产力的问题,可以增加人口红利。哪个城市把农民工的城市化户籍制度做好,就会为这个城市赢得10年、15年的人口红利。

五、农作物生产

目前,中国每年生产6.6亿吨农作物,进口1亿吨。加在一起,中国14亿人一年要吃7.6亿吨农作物。

进口的1亿吨包含8000多万吨大豆、300多万吨小麦、300多万吨玉米、300多万吨糖、猪肉 + 牛肉 + 其他肉类的进口,也有几百万吨。简单算起来,四个三四百万吨,加一个8000多万吨,总进口量约1亿吨。

我们自己生产的6.6亿吨农作物里面,6亿吨是粮食,相当于1.2万亿斤,为了便于计算,假设一亩地年产1000斤,那么大体需要12亿亩土地。然后,蔬菜、瓜果一类的农产品大体上需要耕地6亿亩,剩下的还有2亿亩土地种饲料。算在一起,一共是20亿亩土地。

2亿亩土地种饲料是不够的。每个人每年平均来说,不管你吃鸡肉、兔肉、猪肉、牛肉,大体40公斤左右。那么14亿人,就需要500多亿公斤肉产品,相当于5000多万吨。按照1吨肉要4吨饲料转化,所以就需要2亿多吨饲料。还是按一亩地1000斤来算,需要4亿亩到5亿亩土地。可是,我们只种2亿亩,这就是为什么会进口8000多万吨大豆。

全世界能够用作贸易的大豆就那么一点数量,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被我们买来了。再想多进口也多不了,也还是八九千万吨,最多充其量到1亿吨。

六、耕地

我国的耕地从20世纪80年代的23亿亩,减少到现在不到20亿亩。过去几十年,平均每年有800万亩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再加上一些计划外征地,每过十多年,全国就要用掉1亿亩耕地。

从保证粮食安全的角度看,我国每年人均口粮消费约为150公斤,肉禽蛋奶折合饲料粮人均300公斤左右,按13.7亿人口规模和耕地亩均360千克粮食单产计算,就需要17亿亩耕地。再加上蔬菜、水果需求,20亿亩耕地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我们国家有一个判断,为解决中国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是国家安全所在。

七、建设用地

为了国家战略安全考虑,我国城乡建设的土地供应逐步收紧,2015年供地770万亩,2016年700万亩,2017年计划供应600万亩。

建设用地的增加,会导致耕地的减少。但是,过去一两百年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全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各国的耕地不但没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农村,由于居住分散,一个农民在农村的宅基地等占地平均为250平方米,在城里的占地平均为100平方米。人口集聚到城里后,农村的宅基地等建设性用地会大幅度减少,使得农村耕地数量相对增加,所以没有出现耕地短缺的问题。

但是,中国农民由于两头占地,进城后,农村的宅基地和建设用地没退出,城市又为其匹配了建设用地,所以全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所以,当农民在城市落户以后,他在农村的占地可以给予补偿,重新转为耕地。

八、房地产用地

国家每年批准的建设用地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农村建设性用地,比如水利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等,真正用于城市的只占三分之二。

城市用地又一分为三:55%左右用于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30%左右给了工业,实际给房地产开发的建设用地只有15%。这是三分之二城市建设用地中的15%,摊到全部建设用地中只占到10%左右,这个比例是不平衡的。相比欧美国家工业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商业和住宅类住房用地一般占25%左右的情况,我们工业用地配置显然占比太高,挤占和压缩了住宅用地。

从区域上看,全国好不容易有15%的城市土地供应,可作城市住房用地,是不是人多的城市多供应一点,人少的地方就少供应一点?但是,政府有时是逆向调控,对大城市有意控紧一点,流入人口多土地却拿得少,中小城市反而容易得到支持,用地指标会多一点,造成了土地供应在城市间的不平衡。

九、城市土地供应

一个城市的土地供应总量,一般可按每个居民100平方米来控制,100万城市人口就供应100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与土地供应米,应该爬行钉住。你这个城市有本事把人口集聚到500万,如果以前只给了你350平方公里,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就逐步增加土地供应,补上这个缺口。不能根据长官意志,计划未来有城市人口500万,现在才200万,就要500平方公里,结果今后十年里真的给了你300平方公里,你300万人没来,或只来了100万人,甚至原来的200万人还走了一些人,这个土地的错配,谁负责?

一个城市的可开发用地假如是1000平方公里,按照国际惯例应该是有1000万人。其中,400平方公里用于住房,工业用地有200平方公里,剩余的400平方公里是公园、绿化设施、学校等。如果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的产值有150亿–200亿元,那么200平方公里就有三四万亿元工业产值。

我们现在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工业用地一般会占到30%–40%,达到300–400平方公里,工业产出却不高。再加上,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又占掉40%多一点的土地,最后住房用地,可能只有10%–15%。住房土地一紧张,土地价格就高。

十、城市建设用地的分配

人均100平方米的城市建设用地,该怎么分配呢?不能都拿来搞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也不能都拿来搞商业住宅。

大体上,应该有55平方米用于交通、市政、绿地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设施,这是城市环境塑造的基本需要。

对工业用地,应该控制在20平方米以内,每平方公里要做到100亿元产值。现在一些城市,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比太低,每平方公里甚至只有20亿–30亿元工业产出,浪费太严重,一定要抠门一点,提高刚性约束,把过去太慷慨的工业用地倒逼下来。

这样就会有25平方米用于房地产开发,比过去增加供地10平方米。其中,20平方米用于建商品住宅,5平方米用来搞商业开发。够不够呢?如果1000万人的城市,10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就可以搞50平方公里的商业设施用地,200平方公里的住宅用地,相当于2亿平方米,如果容积率平均1∶2,就是4亿平方米,1000万人口的城市,人均住房这样就可以达到40平米。

因此,要改变以往为了 GDP 大手大脚招商搞工业,工业用地占比太高的问题,应该把城市用地20%用于住宅开发、5%用于商业开发,这个比例作为法律规则确定下来。

十一、固定资产投资

对一个城市而言,正常情况下,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应超过 GDP 的60%。如果GDP有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万亿元甚至1.5万亿元,一年两年可以,长远就会不可持续。

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全部拿来投资造房,否则就无法持续健康发展。一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每年不应超过25%,即不应超过 GDP 的15%。这里有一个基本逻辑,房地产投资最好不超过 GDP 六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一个家庭用于租房的支出最好不要超过月收入的六分之一,超过了就会影响正常生活。买房也如此,不能超过职工全部工作年限收入的六分之一,按每个人一生工作40年左右时间算,”6–7年的家庭年收入买一套房”是合理的。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投资在房地产上面的钱,最好不超过 GDP 的六分之一。在地产发育期,房地产投资高潮时占比不超过25%,在房地产供应达到高峰,进入平衡期时,控制在15%左右。

一个地方一年固定资产投资是1000亿元,房地产投资占了600亿元,这个地方肯定到后来就是泡沫,变成了”空城””鬼城”。如果这个地方投资是1000亿元,房地产50亿元都没有,那么就会造成房地产短缺,也会造成房地产价格上升。

十二、房地产业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行业有几个问题。

(1)房地产贷款过高

2011年,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54.8万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占比不到20%。这一比例逐年走高,2016年全国106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房地产贷款余额26.9万亿元,占比超过25%。也就是说,房地产占用了全部金融资金量的25%,而房地产贡献的GDP只有7%左右。

另一方面,2016年全国贷款增量的45%来自房地产,一些国有大型银行甚至70%–80%的增量是房地产。从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绑架了太多的金融资源,导致众多金融”活水”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

(2)地方财政依赖房地产收入

这些年,中央加地方的全部财政收入中,房地产税费差不多占了35%,乍一看来,这一比例感觉还不高。但考虑到房地产税费属地方税、地方费,和中央财力无关,把房地产税费与地方财力相比较,则显得比重太高。全国10万亿元地方税中,有40%也就是4万亿是与房地产关联的,再加上土地出让金3.7万亿元,全部13万亿元左右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中就有近8万亿元与房地产有关。政府的活动太依赖房地产,地方政府离了房地产是会断粮的,这也是失衡的。

(3)土地拍卖价格过高

现行的土地拍卖制度是价高者得,会不断推高房价。土地价格往往是房产的三分之一,地价是1万元,房价就是3万元。因为一个人一般在城里面需要分配100平方米土地,其中包括小区里的道路绿化等公摊面积,他个人的住房面积也就是40平方米,占到三分之一多一点。

所以大体上,楼面地价不要超过当期房价的三分之一。如果一地块周边房价1万元/平方米,地价拍到3300元/平方米就要适可而止。如果地价每平方米卖到3万元,那房价就是每平方米9万元。政府需要在这个地方加以注意,假如这个地方现在的房子是每平方米3万元,如果楼面地价卖到1万元,批租以后这周围的房子不会涨价;但如果楼面地价卖成2万元了,人家一算账,地价2万元房价可能以后五六万元。那现在每平方米3万元的二手房闻风而涨。

十三、房地产业的三个总量

任何一个地方造房子要控制住”三个”总量。

(1)商品房

一个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40–50平方米,1000万人就是4亿–5亿平方米。这四五亿平方米当然包括了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存量房。假如老房子已经有3亿平方米,就新建2亿平方米商品房。人口扩张的趋势,决定了商品房建设总量。

(2)写字楼

一个城市大体上,每2万元 GDP 需要1平方米写字楼。如果是1万亿元 GDP 的大城市,就需要5000万平方米写字楼。这包括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比如学校、医院、企业、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对大城市而言,每平方米写字楼成本高一些,其资源利用率也会高一些,大体按每平方米4万元 GDP 来规划。

(3)商铺

大体上,每2万元的消费品零售额对应一平方米商铺面积。如果这个城市每年全部的商业零售额是5千亿元,造了5000万平方米商铺,那么一半就会供过于求,闲置过剩。这里面的逻辑是这样的,2万元的零售额产生的毛利,去掉成本和房租以后,刚刚能平衡。如果一平方米商铺达不到这个销售额,就会亏本。

十四、公租房
城市的公租房建设应把握好五点。

(1)总量上,大体按照覆盖20%的城市人口,人均20平方米来配套,100万人口的城市建400万平方米就够了。

(2)服务对象包括进城农民工、新生代大中专毕业生和城市住房困难户,这些对象特征明显,核定容易。

(3)同步配套医院、学校、派出所、居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一步到位。

(4)集聚区布局合理,公租房与商品房大体形成1∶3搭配,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共享,不能把公租房变成贫民窟。

(5)合理收取物业费,一般定价为同地段商品房的50%–60%,租金占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的六分之一左右。比如,一套50平方米的公租房,租金每平方米15元,月租金需750元,一般城市较低收入的群体,一对夫妻月收入有5000多元,就不会有太大的租房压力。

十五、房地产业的未来趋势

过去的20年,中国房地产每年的新房销售交易量,差不多从1亿平方米增长到17亿平方米,翻了四番多。那么今后的十几年会怎么走,是保持现状每年17亿平方米,维持十多年,还是继续每5年、10年还要翻一番,17亿平方米变成30亿平方米、34亿平方米?

我的判断是今后十几年,中国每年的房地产新房的交易量不仅不会继续增长翻番,还会每年小比例地有所萎缩,或者零增长,或者负增长。十几年以后,每年房地产的新房销售交易量可能下降到10亿平方米以内,大体上减少40%的总量。

房地产业发展放慢,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是城市化率增长放慢。在未来十几年将从现在的60%大致涨到70%,总之,城市化率的上升面临天花板现象,城市人口增速放缓,还要每年增长10%、20%是不可能的,城市的人口红利也会淡出。

二是旧城改造总量减少。经过20年的城市改造,旧城改造大拆大建的状况会逐步淡出,总量会大规模减少。

三是人均住房面积基本不增加。内地这30年造房子,新造了200多亿平方米,加上过去几十年各类地产积累的存量房共有300多亿平方米,给7亿多的城市居民居住,已经可以满足一人40平方米了。

四是住房质量提高。2012年,住建部下发了一个关于住宅和写字楼等各种商品性房屋的建筑质量标准,把原来中国住宅商品房30年左右的安全标准提升到了至少70年,甚至100年。这意味着从2010年以后,新建造的各种城市商品房,理论上符合质量要求的话,可以使用70年到100年,这也就是说老城市的折旧改造量会大量减少。假设这个城市有10亿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按30年计算,那么每年会折旧三十分之一,差不多3000万平方米要拆了重造。现在如果变成了100年,每年的折旧平均也就变成1000万平方米了。

在今后十几年的长周期里,中国房地产每年铺天盖地的十六七亿平方米的新房竣工销售交易量的时代结束了。

微增长时代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40年,我们每个人都受益。但是接下来,可能不会增长这么快了。

我最近读到一篇微信公号的文章,很赞同它的观点,忍不住想分享给大家。文章的大意是,中国经济的微增长时代已经到来。下面就是他的推理逻辑,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经济最终是靠消费带动,而最终消费的动力主要来自三点:

1
2
3
1、孩子;
2、年轻的女人;
3、技术的更新迭代。

作者认为,最强的消费动力就是上面三个来源,但是它们都在消失。首先,中国的人口已经不增长了,新生儿越来越少,2020年新生儿数量是几十年来最低的。

其次,以互联网 + 无线通信为代表的新技术,对消费的推动也到头了。

“现在互联网技术风口耗尽了,互联网大厂连菜贩子的生意都抢,大部分行业跟餐饮业一样,一片红海。十家创业九家赔,跟炒股似的,创业机会明显变少,大家对贷款的需求也就不那么大了,慢慢也就不敢去创业了。”

一旦消费无法带动经济增长,就是欧洲和日本现在的样子。

“欧洲和日本的状态差不多,大家消费欲望很低,生孩子欲望也不行,创业冲动也就那样,毕竟大家都不花钱,你创业产品卖给谁?”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了很多货币,这些钱都集中到富人手里。

……富人拿去买房、买资产、买股票什么的,并没有通过做买卖发到基层老百姓手里,所以大家能看到股市、房地产持续走高,超市里的东西价格变化却没那么大。

去年不知道从哪出来一句话,”富人通胀,穷人通缩“,说的就是这事。

富豪阶层有大量的钱投资不出去,只好去追那些少数优质资产,最后把那些资产追成了天价。

股市看着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在很多人看来,几乎遭受了一波股灾,因为只有少数头部公司一直在上涨,剩下的公司不但没涨,还在一直跌,因为这些股票的筹码也被抽出来投入到头部公司去了。

这就是微增长时代的后果:贫富分化越来越大,股价分化越来越大,行业的分化也越来越大。

明显,只有几个行业保持迅速增长,其他行业会陷入长期的缓慢增长,甚至干脆停了。现在其实很多行业的从业者,已经感受到了行业停止增长后的效果,比如很多行业的工资也是十年不涨,但是互联网的巨头工资却屡创新高。

这就是现实,一方面,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放慢;另一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作者提出了两个应对方法:第一,尽量减缓人口减少;第二,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就业和刺激消费。

人口趋势恐怕很难改变,但是,技术突破是可以追踪的,这也是我做这个周刊的一个目的, 尽可能追踪和理解新技术,丰富自己的技能,寻找新的机会,避免被微增长时代埋葬,做一个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吴晓波对谈刘德科:丈母娘不该用房子判定女婿的未来

所有丈母娘,你的女婿买不起房,并不代表他没有未来。

——吴晓波

整理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每当有朋友问吴老师,诸如“海南的房子可不可以买,北京的房子卖不卖,杭州的哪个区可以买”的时候,他就会很自然地把一个电话号码分享给这位提问者。

昨晚7点半,这个号码的主人——刘德科老师被邀请到了吴晓波频道视频号的直播间里,两个人在两个小时中,好好聊了聊2021年楼市的情况。

一开场,吴老师就抛给德科老师一个难题:现如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究竟是灰犀牛还是大金牛?

所谓灰犀牛,指的是宏观经济里那些看得见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的风险大金牛,自然代表着巨大的财富红利。

对于吴老师和德科这一代人来说,房地产市场,显然是一头大金牛——如其所言:

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中国这一轮城市化运动的最大的获益者……过去十多年、二十年里面,只要投资了房产的朋友们,应该都赚到钱了。

那么对于小巴这样的90后而言,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呢,房子还会是香饽饽吗?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问,那就赶巧了,因为在这场对谈中,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答。

接下来,小巴就把这场聊天的对话文字稿放送给大家。

Q1

判断一个城市在2021年能不能买房的要素是什么?

吴晓波:我们三万多个用户来自大江南北各个城市,有西双版纳的、有铁岭的,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城市在2021年房子能不能买,共同性的要素是什么?

刘德科:我只讲一点。我判断一个城市,比较认同的一个判断方法是看人口基数。至于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一点不care。中国一个城市只要人口基数不少于5万,那就有开发房地产的可能。

吴晓波:五万就是一个镇。

刘德科:比如说有一个镇,它从来没有开发过商品房,它就可以开发商品房,当然不能过量。中国有很多像徐州、济宁这样光环不盛的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大概是一千万。这样的城市机会就非常多。一千万的人口,哪怕这些人口都是在外面打工的,每年都在流失,它需要流失多少年?况且这些城市多多少少是在往上走的。

吴晓波:我们经常讲鹤岗的案例,鹤岗人口肯定超过五万。

刘德科:我举个例子,同样的地段,为什么有的房价是500,有的房价是2800?鹤岗的那些二手房,没有意义,这些在交易的房子,都是很老旧的二手房。今天假设有一个开发商想在鹤岗开发新一代的楼盘、商品房、住宅,可以吗?当然可以。

吴晓波:你认为房价跟人口净流入和净流出没有关系?

刘德科:一百万人口,剩下五十万,有没有需要改变生活的人?鹤岗今天的商品房,是几乎为零的。我说的是新一代的商品房,几乎为零。

吴晓波:你认为满足一个城市区域中的新增用户的,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这种可能性?

刘德科:对。

吴晓波:我觉得因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可能有它的不同的地方,有很多是它的相同性。有些城市可能跟鹤岗一样,人口在净流出。这个净流出的地方房子有没有上涨的可能性?德科给我们的一个建议是说,只要人口在几十万,五万以上,只要这个城市中的人还存在,有改善性的需求,好的房子——新一代的房子,仍然有可能性上涨。

刘德科:当然,如果要说收益最大就不太可能,别的地方有更好的收益。

Q2

我有两百万现金,我该买第二套房子,还是去买基金?

刘德科:这很有代表性。

吴晓波:评论区看,回答房子和基金的占一半一半,分歧很大。

刘德科:房子一定是一个防御性的投资,如果它暴涨你要认为是额外惊喜,它是防御性的、长期持有的,不是进攻性的投资。很多人今年买了房子,明年、后年就卖了,没有意义。

吴晓波:房子和股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股票一旦下跌你就恐慌性出逃,房子跌的时候你逃不掉的,因为没有人买。房子涨的时候你又不舍得卖,所以房子跟人的人性是吻合的。股票是逆反的,股票涨两个涨停板心跳就很快,跌两个跌停板心跳又加速了。

Q3

酒店式公寓和住宅优先选哪个?

刘德科:永远住宅优先,住宅买够了再买酒店式公寓。还有一个更深化的问题,郊区的住宅和市中心的酒店式公寓,价格差不多,我该先买哪个?该买郊区的住宅。

吴晓波:为什么?

刘德科:中国的用地规划是重工商、抑住宅,工商办公用地过剩,所以商办性质的房子自然要打折。

吴晓波:你有没有做过研究,过去五年像北上广杭这些地方,酒店式公寓的增幅和住宅的增幅,差别有多大?

刘德科:没有具体的数据,跟大家讲一个估计值,涨幅差不多是三倍的关系,酒店式公寓涨10%,住宅涨30%,涨幅差三倍,不是价格差三倍。所以我有一个很便捷的估计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同地段、同房龄的商办性质的房子应该打七折左右。当然也有例外,超级个别的状况。所以永远要住宅优先。

Q4

想在上海买房,没有购房资格,要在周边买吗?

刘德科:要。

吴晓波:但是他不一定住。

刘德科:不住也没关系。他下次有能力了,要在上海买房了,南通的房子可以卖掉,这就变成了垫脚石。但是我提醒一下,到南通去买房,思维要换掉,换成南通人的视角来买南通的房子。

吴晓波:哪些标准能够让我能够变成当地人的视角?

刘德科:你去售楼处,问售楼先生售楼小姐,你这个楼盘买的本地人多还是投资客多?如果本地人买的多,这个楼盘就是好的。

吴晓波:一个地方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买,我会看“四个年轻”:第一年轻人多不多;第二有没有年轻的产业;第三有没有外地人投资,年轻的钱;第四地方政府是不是愿意建设。有这“四个年轻”,房地产就有投资的价值。

Q5

如何看待“长沙现象”?

吴晓波:怎么看长沙这个事?

刘德科:对于年轻人来讲,在长沙很有幸福感,有利于人才引入。但是还有一个痛苦感,别的城市资产增值非常厉害,长沙人的资产增值很弱。

吴晓波:我认为中国的这些城市,房价最好是跟通货膨胀率保持一致。或者是两条线,一个是GDP,每年6%左右,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一点,3%到4%以下。比较害怕的是,房价三年翻一番。

刘德科:对。我最希望的是跟GDP一致的,这是理想状态。有时候甚至脱离GDP回调,平稳健康的房地产就是这样,但是现在太迅猛了。

Q6

商铺值得投资吗?

刘德科:现在商铺有新的投资风口:社区商铺。像理发店、药店、水果店和便利店,这些是即时的,承租能力很强。商铺比住宅的技术难度高很多。在这个街角,那边五十米,人流的方向、空间租金的结构都有差异。所以我有一个原则,如果你自己没有开过店,最好不要碰商铺。

吴晓波:我跟你的建议差不多。很多东西在网上能买,但像理发店、宠物店、便利店,跟服务相关的,人还是要到线下去的。还有比如健身房、亲子空间这些,人要到商场里。

刘德科:这也要看开发商的专业度。有些开发商不专业,那个铺就给做死了。

Q7

怎么看待房产税?

吴晓波:你对房产税的看法是什么?

刘德科:我有朋友七八年前听到房产税,就把手上房子卖光了,这是对政策过度敏感。房产税是基于财税改革,而不是针对调控楼市推出的。它的目的和出发点与人们理解的是不一样的。

吴晓波:财税体制改革,让税费的征收机制从持有环节征收变成流通环节征收。

刘德科:它的第一目的不是调控房价,现在城市化高峰期还没有结束,一切加在房子上的税都会变成卖家转嫁给买家的成本。房地产税的威力在什么时候最大?就在它还没出的时候最大。这种压力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剑一直在头上,谁敢乱来就震慑一下你。

Q8

没有存在感的省会城市还有戏吗?

刘德科: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省会的聚集效应还是会体现出来。比如太原,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面,它一定会发挥出省会城市的吸附力和聚集效应。基于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省会城市的房价都还没有涨透。

吴晓波:省会是任何一个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资源的最聚集的地方,所以它天然跟其他周边地方相比,有房价上涨的潜力。

但是什么时候涨?比如说有一个城市叫西安,西安很多年房价都在一万块以下。然后西安2016年打响了抢人大战的第一枪,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人口开放政策,那一年西安新增人口有一百万。西安的房价,在那一年是个拐点,这就是改革的拐点。

同时大势比较好,2016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丝绸之路。海上起点是泉州,陆地起点是西安。如此一叠加,西安的楼市被引爆了。

所以现在有些省会城市没有存在感,但其实有很大的潜在能力。那就只能等待那个东风。东风什么时候来,它就什么时候有机会。

刘德科:一个城市除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房价以外,另一个点是,这个城市的经济结构有没有新动能,有新动能这个城市就有朝气感。

吴晓波:德科讲到过去这些年中国城市化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过去几年中国的明星城市,特别是东部的明星城市,都是因为有一些产业的变革。

刘德科:所以,买房最终买的是城市的竞争力,买的是城市资源的聚集度。有产业才有城市资源的聚集。

Q9

学区房选择有什么要注意的?

刘德科:第一,大家不要过度追求名校。第二,对于一个名校开办的新校,前期的价值不体现,大家似乎也没什么信心。但是从大多数案例来看,这种名校的成长性会很好。

买学区房,长远看,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出生,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可以买比较优质的学校的分校,在新兴区域里面它会成长起来。

因为决定学校好不好的,除了学校牌子、师资资源,更重要的是生源。边上如果都是新开发的商品房的话,年轻人都住进来了,就好多了。

另外,学区房这么贵,还能不能买?你有上学需求,当然要买。因为教育资源,头部资源就这么一点,大家挤破头在抢,只能通过货币来筛选了。

另外,给孩子更好的教育,除了好的学校,你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有时候,你窝在非常破的小房子里,得到了名校,却损失了无形的教育。

吴晓波:生活质量。

刘德科:对小孩是有影响的,平衡更重要。

Q10

对于今天的80后和90后来讲,房子在他们的人生中是什么意义?

刘德科: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全社会都在谈论它,你没有办法回避的。

吴晓波:比如一个90后、95后的大学毕业生,农村来的,到深圳一家公司工作,一个月拿一万块、两万块的收入,深圳的房价已经涨到八万多了。往全球看,这样的孩子不只是在深圳出现,也在东京、纽约、伦敦、柏林出现,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情况——这些大中心城市的年轻人,他们都有共同的命运,是买不起房子的,转而成为租房族。

刘德科:政府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供给。

吴晓波:廉租房,保障性住房,政府今天在提倡这个东西。讲到房子,第一,我们要把它当成资产,第二,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变成一个职业人,怎么跟房子来形成关系。

我们有可能是买卖关系,有可能是租赁关系,今天有一个丈母娘,来了一个小女婿,在上海工作,一个月两万块,工作不错,有没有房子?没有房子。丈母娘说不能跟他。但是他们可能终生没有房子,到老可能也没有房子。

刘德科:不要焦虑。

吴晓波:我认为在未来这会是新常态。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所以放下来。

中国未来每年保持6%的经济增长,美国保持2%的经济增长,8-1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所以这八到十年内,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在七八百万以上的所有的城市,房价要怎么跌?大概率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房子有一定的防御性和保值性。

但是不是未来八到十年内,今天的孩子要有一套房子才代表成功,丈母娘才会满意?并不一定。

刘德科:对。

吴晓波:我们要放下房子去面对房子,我们不会成为房子的奴隶、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

刘德科:我非常有信心,在中国成就感越来越多元化了,有足够的成就感,我可以不要房子。

吴晓波:我对工作状态很满意,我喜欢这个城市,我喜欢这个太太,我们生了一个孩子,我们就是工薪阶层的人,我们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面或者租的房子里面,仍然可以度过我们的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

所有丈母娘,你的女婿买不起房,并不代表他没有未来。

Q11

人与房子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吴晓波:我觉得我们今天讨论了很多关于房子的问题,房子是我们人生中特别大的一个资产的构成。

投资中,最激进的篮子是风险投资,最有防御性的就是不动产,这是两极的东西。

一个人在三十岁时跟房子的关系,跟基金的关系,和一个人五十岁的时候不一样;一个一年有一百万可投资资金的人,和一个一年有一个亿的可投资资金的人,也不一样。今天很多同学在问各种城市,你希望直播里面有一个老师把标准答案告诉你。

刘德科:没有万能钥匙。

吴晓波:你多少岁,一个月赚多少钱,你的家庭情况,你明年住在这个城市还是不住在这个城市,你对未来十年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和生命规划,你是结了婚还是已经离了两次婚,所有这些前置条件决定了你和房子的关系。

同时从抽象来看,我们思考和财富的关系。再抽象来看,我们跟人生的关系,跟这个国家的关系。所以房子是我们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可视的财富。

刘德科:对。

吴晓波:但我们也不用仰视它,有了房子以后能够找到好太太,没有房子也能找到好太太。如果丈母娘只看房子,那个女儿也就算了。但是我们也不能鄙视它,房价迟早要跌的,也没有必要鄙视财富。我们像朋友一样看待城市,看待房子,用理性的方式,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希望能够跟大家沟通的一个问题。

刘德科:怎么对待朋友?保持学习能力。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学习能力,是很可怕的。要保持学习的心态。

吴晓波:如果听了今天将近两个小时的直播,你得到一个印象:买房子是挺复杂的一件事情,你也值得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挺复杂的,你只要知道它的复杂性,你下次面对它时,就会心生敬畏。

What

美国制造的代价

Purism 是一家美国的 Linux 开源硬件厂商,他们的最新 Linux 手机有两个型号:Librem 5 和 Librem 5 USA。规格完全相同,唯一区别是,前者的主要零件在中国制造,后者完全在美国制造。

如果你喜欢”美国制造”,就要承担更高的价格,猜猜看贵多少?

Librem 5:799 美元,Librem 5 USA:1999美元。

张忠谋最新演讲

4月21日,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发表公开演讲,谈谈他对半导体产业的看法。

半导体的历史

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如金属)及绝缘体之间,因此称为半导体。一直到1948年,大家才关注这个东西,因为当年有一件大事发生,美国 ATT Bell Labs 的 Shockley、Bardeen、Brattain 发明了基于半导体的晶体管,ATT 开始实验生产晶体管。

1952年,ATT 授权晶体管给其它公司,包括 IBM、TI(德州仪器)。电脑与半导体开始平行发展。

1958年,Jack Kilby(德州仪器公司)及 Robert Noyce(仙童公司)发明集成电路,也是基于晶体管及半导体。

我是1955年从 MIT(麻省理工学院)硕士毕业,加入半导体事业。1958年到德州仪器,认识了大我8岁的同事 Jack Kilby,后来也认识了 Robert Noyce。

我和这些知名半导体人士在华盛顿的半导体会议一起开会,晚上一起去喝啤酒。那时大家觉得自己很幸运,身处在前途无量的半导体行业,喝完酒在雪花飘摇中走回旅馆。

Intel 公司

1985年,我回台湾创办台积电,需要募资。Intel 那时是霸主,认为台积电做不大。我与 Intel 高层熟识,一开始找他们投资。但是,Intel 不想投,我询问理由是时机不对吗,Intel 回应”是景气不好”。台积电成立以后,他们才帮了一点忙。

台积电在2020年市值曾达6,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反观曾居半导体霸主地位的 Intel,去年同时期的市值仅2,000亿美元,连台积电的一半都不到。Intel 从没想到芯片代工模式会变得这么重要。现在他们宣布也要做芯片代工,真是相当讽刺。

台湾的优势

美国在芯片制造占有土地与水电优势,台湾半导体则有人才优势。最关键的是台湾有大量敬业、优秀的工程师、技工、作业员愿意加入制造业。

美国人的敬业程度绝对不如台湾,至少工程师如此。我现在要的是又优秀又敬业的工程师、技工、作业员,而且要他们愿意投入制造业。美国制造业不红了,几十年前就不红了,工程师不投入制造业,包括金融、市场行销等都比制造业吃香。

台湾高铁及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适合大规模制造业人员调动。台积电三个制造中心新竹、台中、台南,成千工程师不必搬家调动,就可以到另一个工厂上班。台积电有宿舍,他们平时住宿舍,周末回家、不必搬家,assignment(工作分派)常常是一年,这个如果在亚利桑那(Arizona)你要怎么做。

美国虽然有胡萝卜又有棒子,但是单位成本显著较台湾高,就算美国联邦与州政府祭出津贴,但是短期的津贴不能弥补长期的竞争劣势。

大陆和韩国

经过20年几百亿美元补贴之后,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制造落后台积电5年以上。芯片设计落后美国、台湾一两年,大陆现在还不是对手。

在芯片制造领域,三星电子是台积电强劲竞争对手。因为韩国的优势与台湾相似,都拥有人员调动的便利性。

半导体行业的复兴

60年前,半导体行业诞生在旧金山湾区,芯片创业公司兴盛一时,在旧金山到处都是。那个地方因此被称为”硅谷”(半导体的主要成分是硅)。

后来,这个行业日趋成熟,加上它要求巨额资本投入,使得创业公司大量减少,硅谷的重点转移到了互联网和软件公司。半导体不再是行业的热点了。

但是,过去的几年中,半导体创业公司正在缓慢地复苏,芯片公司发生了惊人金额的融资和收购。那么,半导体创业公司为什么会复苏?还是现在的繁荣属于暂时的海市蜃楼?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过去几十年中,半导体行业一直在增长。全球范围内,在计算机、智能手机、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工业电子产品的增长带动下,半导体的销售额每年都在上升。正是因为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才使得计算机更强大、网速更快、电子产品的体积更小。

那么,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大型市场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什么没有新的半导体创业公司呢?

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1)半导体行业的清洗部门发生了大量倒闭,投资者损失严重。
(2)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企业家的兴趣从半导体转移到了互联网。
(3)中国成为半导体的供应大国,在增加竞争的同时,拉低了市场的价格。
(4)半导体上市公司发生了巨大的整合兼并,巨头越来越强,留给小企业的空间不断缩小。
(5)生产一种半导体芯片大约需要融资3000万美元,批量生产则至少需要再增加1亿美元。
(6)只有大型公司,才会大量采购半导体产品。由于不断的行业整合,芯片采购者的数量变少了,减少的购买者意味着更低的报价。

这些原因使得半导体不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风险投资对半导体创业公司的兴趣和投资因此变少。

但是,过去的几年中,情况开始发生转变。自2017年以来,对半导体创业公司的投资大幅增加。这是为什么?

原因之一是人工智能(AI)的爆炸式增长。AI 需要巨大的计算量,急需创新的半导体产品。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的帮助下,自动驾驶汽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进一步推动了对芯片的需求。

原因之二是建造半导体芯片的成本已大大降低。如果不使用最新工艺(大多数芯片不需要最先进工艺),芯片的制造成本是非常廉价的。现在用1000万美元或更少的钱,就可以制造半导体芯片,远远少于以前的3000万美元。

原因之三是半导体购买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公司和软件企业开始进入芯片领域,他们已成为半导体创业公司的新收购者。

原因之四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这使得各国越来越关注芯片的自给自足和国有化,这推动了对半导体的投资。汽车行业面临的芯片短缺也加剧了这种趋势。

半导体创业浪潮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认为是的。随着量子计算、空间技术、计算生物学等新领域的涌现,对芯片的需求还会不断上升。因此,半导体创业公司的复苏势头值得看好。

走进半导体巨头(英文)

美国 CBS 电视网的著名新闻节目《60分钟》,最近播出了一期半导体特辑,访问英特尔和台积电的 CEO,报道芯片为什么会出现短缺。这是节目的文字稿。

吴晓波:划重点!“十四五”规划建议的3大信号

  在未来5年内,规划中出现的这些新名词,背后意味着很多产业的拐点即将到来,很多制度创新的窗口也会打开。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中国的宏观经济治理中有一个五年规划,就是每隔一个五年的周期,我们都要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走向进行预设,制定政策,这非常有社会主义特色。
  从“一五”计划开始到今天,我们已经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虽然这一年不免让人心惊肉跳,但我们仍然可以在临近年终的时候提炼出一些值得铭记的关键词。
  比如“双轮驱动”,它指的是“十三五”期间,我们在用科技和制度这“两只轮子”的创新来驱动经济的前进。还有“产融结合”,意思是实体经济要和金融市场相融合,比如通过融资、上市的途径来壮大产业规模。
  不久前,我们公布了2021-2025年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在这洋洋洒洒两万多字的建议书中,同样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其中有三个很值得我们关注。

1.安全发展

  所谓安全,重点指的是守护人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安全。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中国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代价与病毒作斗争,努力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在经济安全中,规划重点指出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比如前段时间,我国汇率出现了大幅波动,人民币如果升值过快,那么就会削弱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针对这一问题,央行果断下调外汇风险储备金率,平抑外汇震荡,确保汇率在安全的范围内波动,这就是将安全和发展结合在一起的例子。

2.重结构、重质量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淡化了经济总量和增速的目标,反而着眼于两个“重”——重产业结构调整、重发展质量。
  有人看到可能会觉得奇怪,2020年的经济可以说处在一个艰苦时段,我们第一季度的经济总量甚至呈现负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甚至在第三季度才出现首次正增长,为什么在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书中,却不将提升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设为重点呢?
  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节点是在2010年,我们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以后,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速基本维持在7%-8%左右。甚至在每次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都要保八、保七、保六。但是在未来五年内,GDP总量和增速变得模糊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发展的高科技含量,也就是从“重量”转变为“重质”。
  中国其实早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就已经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当时,我们国内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决策层和经济学界对未来的经济走向进行过探讨,思考中国的经济是继续走外延式发展和重工业发展的道路,还是走一条高科技发展道路?
  最终因为内外环境的种种因素,我们将重心放在了城市化建设上,之后又推进物美价廉的“Made in China战略”,结果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21世纪初我们又成为了“世界工厂”,而对于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计划却一直停留在口号上。
  20多年后的今天以及十四五规划后的未来,经济发展路径已然清晰,这样的争论似乎已经荡然无存。

3.国内大循环

  中国经济的本轮崛起在很大意义上是全球化产能转移的结果。“外向型经济”和“买卖全世界”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战略。
  而在今天,新的逆全球化环境包围了我们,这个战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通过科技创新完善国内的产业供应链,以及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成为了既主动又被动的战略选择。
  比如在2019年,我国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57.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怎么才能提升内需中的消费比重,增加老百姓的消费呢?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和产业改革。
  比如,要增加新的消费场景和空间,对企业要通过降税减费来提高它的投资热情和生产能力。对于居民利益,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比如医疗、教育、住房和养老等等,老百姓少了后顾之忧,消费自然提升。

4.结语

  曾经,经济学界关于五年规划有过很大的争论。有一些市场派的学者认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凭什么要国家来制定产业规划呢?这个五年规划不过就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尾巴。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第一个五年规划制定于1953年。当时建国不久,刚刚打完朝鲜战争,国家出血严重,我们需要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中劈开一条生存道路,所以,“一五”计划的重心放在了工业经济建设上。
  当时,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设了156个重工业项目,史称“156工程”。1959年,工程完工后,我们几乎扭转了建国之初在重工业产品上一穷二白的景象。

“156工程”之一海珠桥恢复通车
图源:《人民画报》1951年03期

  在今天看来,虽然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但它仍然是一个大政府型的市场经济。市场有规律,政府也有规则。
  同时,在这个庞大的经济转盘中,我们还有一个体量硕大的国有经济体系,它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走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它的背后,蕴藏着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导向和制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未来经济市场的走向。
  所以,五年规划在现有的中国经济治理结构中仍然是可行的,甚至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此次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书,是在安全发展这条大主线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依托,实现“两轻”“两重”发展的一次重要规划。
  在未来的5年内,规划中出现的这些新名词,它们背后意味着很多产业的拐点即将到来,很多制度创新的窗口也会打开。

How

科创板纳入沪港通 仅限机构投资者参与

【财新网】(驻香港记者 尉奕阳)香港交易所(00388.HK)1月23日晚宣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合资格科创板股票,将从2021年2月1日起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

港交所称,考虑到科创板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通过沪股通买卖科创板股票的投资者,将限于港交所界定的机构专业投资者。

目前科创板对境内个人投资者设有限制:符合资格的个人在申请开通科创板权限前20个交易日,账户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且要有2年以上证券交易经验。

港交所称,依照此前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就沪/深港通股票范围安排达成的共识,合资格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须为上证180和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或其H股在香港上市的A+H股公司。

根据新规,在沪市挂牌的A股科创板公司,以及在深市挂牌的非科创板A股公司,其对应的H股,也都将获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上交所称,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扩大互联互通投资范围,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也将为科创板引入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国际化程度。

沪、港交易所均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上交所亦称,未来将持续吸引外资参与A股市场,推进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深交所亦对合资格港股通标的范畴进行修订。原规定中,若A+H股公司的A股在深交所上市,且被定义为风险警示股票、退市整理股票或者暂停上市股票,其对应的H股将不获纳入港股通。新规将这一范围从深交所延伸至上交所。

此外,深交所亦对合资格的H股定义作出明确。原规定中,H股为中国境内注册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上市的股票;新规明确定义此类股票为港股的主板股票,这代表香港的GEM板,即港股创业板,日后将明确被排除在深港通的南向标的之外。

Experience

新能源汽车,谁会是赢家?

过去的一年,新能源汽车突然成了明星,电动车公司的股价都上涨了许多倍。

我对这件事一直有怀疑,不那么看好那些电动车公司。这两周,他们的股价开始跌了,所以我想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不要再拖了。

关于电动车,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它属于电子产品。汽车一旦变成电动,就从机械产品变成了电子产品, 电机替代了内燃机,电路替代了齿轮,软件替代了仪表。因此,电动车遵循的是电子产品的规律。

最像电动车的电子产品,就是手机。各家厂商生产的,明明都是差不多的产品,但是大家拼命做出差异,以求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手机竞争的招数,都已经出现了电动车上了, 下面我来列举四点。

第一招,堆砌硬件。 你的硬件好,我的硬件比你更好,而且更多!蔚来的新车 ET7 有23个扬声器、11个高清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请看下图,车顶的三个突起分别是两个摄像头和一个雷达,甚至车门上都装了摄像头。

第二招,追求极限。 消费者喜欢哪点,就把这一点做到极限。特斯拉有一块17英寸的触摸屏,大家觉得很酷,理想 One 就一口气放了四块,整个控制台是一整条超过一米的触摸屏。

第三招,打价格战,强调性价比。 2021年第一季度的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不是特斯拉,而是五菱宏光 Mini EV,它的入门版价格不到3万元,相当于特斯拉的十分之一。

第四招,外包。 我只出整车方案,代工厂负责把车造出来,这样的话,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事实上,富士康已经成立了电动车代工厂,从今以后不仅代工手机,还代工汽车。造车门槛将会越来越低,新品牌像雨后春笋那样冒出来。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我只想说明,汽车一旦变成电子产品,竞争就会像手机那样极度激烈。这还没有提到软件的竞争,电动车的操作系统其实才是决定性因素,IT 巨头们迟早都会推出自己的整车。

现在那些电动车公司会赢到最后吗?我的预言是,就像手机厂商一样,大部分都会死掉,甚至特斯拉也很危险。这就好比,手机是摩托罗拉发明的,整个市场曾经都是它的,但是它最终也没有活下来。

反正,我对投资电动车股票很保守。更何况,新能源汽车还包括氢燃料汽车,它有很多优势,如果解决了氢气的运输和储存问题,电动车市场顿时就会大大萎缩。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上一期周刊谈到,2020年是科技发展辉煌的一年。但是, 对于普通人来说,今后的日子其实更不容易了,生存难度变大了。

让我从美国人不爱储蓄,开始说起。你可能听说过,美国人不存钱,钱到手就花了。

可是,2020年出现了一个奇观,美国的个人储蓄率突然暴增到了二战后的最高点。

根据上图,个人储蓄率从10%以下,飙升到30%以上。原因很简单,美国政府由于疫情,大量发放各种补助金和救济金,再加上商店关门,消费减少,人民口袋里的钱一下子就多出来了。

这还没完,拜登上周宣布了,1.9万亿美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符合条件的美国人每人还可以领到2000美元。

美国政府从哪里搞来那么多钱?答案就是印钞机。机器一开,再多的美元也不成问题。

不仅是美国政府,全世界各国为了应付暴增的支出和刺激疲软的经济,都在开动印钞机。大家都在发钱。

经济很差,货币供给却大幅增加,后果就是钱都涌向金融市场,科技股、房地产、加密货币疯狂上涨。与此同时,欧美普遍出现了负利率,钱存入银行,不仅拿不到利息,还要向银行支付保管费。背后的原因是,整个社会都缺乏投资机会,平均利润率在下降,银行找不到投资项目,利率当然越来越低。

普通人的工资增长,跟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大部分人因此变得更穷。而富人因为资产增值变得更富,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世界。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是社会经济局面非常糟糕,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穷人的机会在变少。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本小说,叫做《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我觉得,这个书名非常好,可以用来形容今天的世界。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种世界尽头的感觉,除了不断印钱刺激经济,政府也找不到好的办法解决各种问题。但是,新技术革命正在创造一个个神话般的技术奇迹,又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冷酷仙境,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曝光!京沪深楼市调控,对投资客“真实”杀伤力大比拼

  这几天调控又开始升级了,其实伟哥说过很多次,房地产市场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长期也看政策,从市场走势看,2020年房价上涨全国第一肯定是深圳,而2020年四季度开始,上海又成为了龙头,当然最近我们看到,北京市场部分区域也开始价格明显上涨——特别是海淀,但除了海淀、东西城外,朝阳,之外北京基本市场依然消停。

  这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实非常简单,核心还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力度,虽然上海刚升级了调控政策,但从调控政策的真实杀伤力看,远远弱于北京,所以市场才有可能大涨,而深圳就更是这3个城市里面政策最宽松的代表。

  看到很多机构做了表格,但里面有很多遗漏,伟哥丰富一下,3大一线城市调控政策力度对比见下图:

  房地产调控分成需求端和供应端,

  1:单独看供应端,深圳属于全国土地成交最少的一二线城市,市场供应依赖旧改,所以易涨难跌。而北京从2017-2019年,这3年所有供应的住宅土地全部限竞房+共有产权房,所以才出现了市场价格明显下调。

  2:需求端政策力度,深圳最宽松,上海其次,北京最严格

  相比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热点城市出现的打新潮,北京楼市是全国少数的一二线城市过去连续4年没有日光盘的城市。

  原因主要在于信贷等政策:

  调控政策看

  1:限购政策,北京力度空前,落户政策里面深圳最宽松,而北京与上海都属于落户艰难,特别是北京。上海针对外地人限购最严格,除了5年社保外,单身不准买,这一条全国最严格。

  深圳虽然有落户需要3年社保这一条,但因为落户不限制,所以相当于最宽松,另外,北京针对商业、商住类物业的限购全国最严格,必须无房户且需要60个月社保。

  2:限贷政策。

  这一条其实主要看豪宅线,因为这代表了是不是普通住宅,深圳最宽松,这也是过去为什么深圳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2019年11月11日,深圳取消了豪宅线,这是过去深圳房价爆发的一个导火线。

  即使到现在,深圳的信贷政策也依然的最宽松,另外上海的政策相比北京也稍微宽松,信贷政策基本影响了房价的走势。

  3:限售,这一点政策上,深圳最严格,上海最宽松,北京只有限竞房有限售政策。

  4:离婚政策,这一点上海与深圳都严于北京

  5:房贷利率,整体看,上海利率最宽松,而北京最高,深圳居间。

  6:税费政策,虽然上海深圳都升级了增值税,但只影响了3-5年的二手房房源,而北京严格执行了个税除满五唯一。

  个税的计算方式:差额个税=差额×20%(能追溯到购房原值且能提供原始契税票或契税减免通知单)

  若网签价>最低过户指导价,则个税=(网签价-本次增值税及附加-原值-原契税-网签价×10%-贷款利息)×20%;

  若最低过户指导价>网签价,则个税=(最低过户指导价/1.05-原值-原契税-附加-最低过户指导价×10%-贷款利息)×20%

  全额个税(无法追溯到购房原值且不能提供原始契税票或契税减免通知单)

  若网签价>最低过户指导价,则个税=(网签价-本次增值税)×1%;

  若最低过户指导价>网签价,则个税=最低过户指导价/1.05×1%

  特殊:出售房产的房产证下发满5年或契税票填发日期满5年,且是业主(家庭为单位)在北京的唯一住房,免征个税。

  所以整体看3个一线城市代表,房价涨幅的高低明显还是看政策力度,深圳最宽松,涨幅最高,上海居中,而北京的房价上涨幅度最低也是因为政策最严格。

  很多人问伟哥,2021年买房吗?买房能赚钱吗?其实你就看这一段话:

  房价上涨的核心原因还是钱多了,所以其实这一轮房价上涨,特别是深圳与上海,经营性贷款是罪魁祸首,到底多少去了房地产,你懂的。按揭贷款的利率居然比经营贷利率高,对于银行来说,什么最安全?银行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这是房价上涨的核心原因。想管很容易,企业贷款必须对公。

  未来你想买房,如果看到上海、深圳或者你在的城市银行坚决打击经营贷进入房地产,那么千万别买,肯定跌。如果看不到,那么肯定会涨。

第四范式完成Pre-IPO轮7亿美元融资

第四范式未来将瞄准科创板上市,目前旷视、云从科技两家AI创业公司已经启动上市流程

  【财新网】(记者 何书静 翟少辉)人工智能独角兽第四范式离上市更进一步。1月22日,第四范式宣布完成7亿美元D轮融资。两名接近交易人士向财新记者确认,本轮是Pre-IPO轮融资,之后第四范式将启动科创板上市流程。

  此前,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曾向财新记者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探索科创板上市机会,由于科创板交表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准备,最早也要在2021年上半年才能看到交表。(详见《第四范式科创板上市提上日程 与华为共推国产化方案》)

  对于上市计划,第四范式方面在1月22日向财新记者表示,时间和上市地还在研究中,暂时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

  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由前百度高级科学家戴文渊创立,从服务金融机构起家,第一个客户是招商银行,帮助其反洗钱、风控等工作。2020年4月公布了C+轮融资,投后估值约20亿美元。

  第四范式并未披露的D轮估值,不过上述投资人向财新记者表示,D轮估值远高于C+轮的20亿美元。D轮融资由博裕资本、春华资本、厚朴投资领投,同时引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基金、国开、国新、建投华科、熙城金睿、中信建投、海通证券等战略股东。

  和其他AI公司依靠政府客户不同,第四范式大部分是商业客户,受政府年度预算的影响相对较小。在金融行业内,第四范式为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机构提供人工智能平台,在零售等行业也发展了百胜中国、百威中国、中国电科等客户。

  和第四范式同为热门AI创业企业的旷视,就被质疑过度依赖政府客户。根据其此前向港交所提交的上市文件,旷视的三大业务中,城市物联网为其贡献超七成的收入。一家AI语音独角兽的创始人曾向财新表示,AI视觉企业跑得相对更快,主要得益于政府在安防上的大额投入,但项目建设具有周期性,难以持续,而这些企业在别的领域收入寥寥。(详见《商评|旷视科技成AI第一股 人力密集型老模式能否撑起300亿市值》)

  第四范式称,募得资金用于进一步加速重点产业布局,构建基于AI的企业级生态体系,培养AI尖端产业人才。

  随着科创板拿掉盈利要求,和第四范式同期的AI创业公司都意欲境内上市。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网站披露,旷视科技进入上市辅导期,计划以公开发行存托凭证的方式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2020年12月,云从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计划融资37.5亿元。

  目前旷视、云从均距离盈利还有距离。根据云从科技的上市文件,2020年上半年营收2.2亿元,扣非净亏损3亿元。而旷视在2019年上半年营收9.49亿元,经营亏损1.1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3270万元。

  第四范式没有披露盈利状态,公司对财新记者表示,在业务发展期,净利润不是公司最关心的问题,但同时公司也关注预算开支计划与现金流管理。

NFT 是什么,听说能赚钱

最近,美国有一个东西非常火爆,叫做 NFT,价格飞涨到了离奇的地步。

请看这样一条新闻。一个网名叫做 Beeple 的艺术家,从2007年5月1日开始,每天在 Instagram 发布一张数字艺术的图片,就像下面这种。

到了今年,他已经连续发布了5000张。为了纪念这一天,他就把所有发布过的图片,合成为一张超大的 JPG 图片,交给佳士德公司拍卖。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JPG 图片怎么拍卖? 那只是一段二进制编码,如果有人拷贝了一份,请问哪一份是真品,哪一份是赝品?

Beeple 的做法就是,拍卖的不是 JPG 图片本身,而是这张图片的 NFT,结果拍出了6934万美元的天价!

NFT 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使得一个图片文件值这么多钱?我感到非常好奇,就阅读了一些资料,下面就是我的理解。很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简单说,NFT 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最大特点就是把网址写入区块链。 大家知道,数据一旦写入区块链,就无法再修改(参考我的《区块链入门教程》)。因此,NFT 包含的网址是没法改的,然后可以通过区块链的买卖机制,跟某一个数字钱包相关联。

这就是说,如果某个区块在你的数字钱包名下,该区块所包含的网址自然也会在你的名下。所以,NFT 很适合作为网址的所有权证书。 回到前面的例子,佳士得拍卖的,其实就是原始 JPG 图片的网址在区块链上的所有权。

买家买到手的就是包含这个网址的一个区块,本质上就是一条数据库记录,以此证明自己拥有的是”正品”。 任何可以用网址表示的东西(一篇文章、一段视频、一条推特等等),都可以用 NFT 买卖, 所以有人说 NFT 是数字资产所有权交易的最佳方案。

你可能马上会想到一个问题,如果网址发生变化,或者下线了,那可怎么办?毕竟 NFT 是没法修改的。根据我看到的资料,这一点好像目前没有解决办法,有人提出使用内容寻址的网址(IPFS),这里就不谈了。

如果你问我,NFT 有没有投资价值,会不会像比特币那样被暴炒?我的想法是,这取决于数字资产所有权这件事,到底能有多大的市场。数字文件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限的可复制性,NFT 人为创造出了所有权和稀缺性,让拷贝与拷贝之间产生差异。这样做的意义,除了拍卖和炒作,我还真想不出其它场景,因为几乎都有比它更好的解决方案。

32位股价不够用

美国最贵的股票,目前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过去一年股价不断上涨,已经达到了421,000美元一股。

这给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造成了麻烦,因为交易所使用32位格式储存股价,能够记录的最大值是2^32 - 1(4,294,967,295)。其中,留出4位作为小数,所以能够记录的最高股价为429,496.7295美元。只要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再上涨2%,就会超出这个最高价。

纳斯达克市场已经暂停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报价,开始升级系统。巴菲特曾经被问到,为什么不像大多数公司一样拆分股票,让股价变得便宜。他回答,这样会吸引来很多不老练的短期投资者,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不会拆分股票。

2021

新目标,新挑战,新成长。

《一百岁感言》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1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专业方面

  1. SEP
  2. 涉外
  3. 代理人
  4. 司法考试

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眼中的2021

关于2021年的宏观金融市场分析
我取了一个名字
叫《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眼中的2021》

所谓乐观主义,是在悲观中找机会;
所谓理性,则是在乐观时保持冷静。
作为这样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我眼里的2021年是三个关键词——

1
2
3
艰难(经济)
求稳(投资)
有光(民生)

No.1
2021年的第一个关键词:
艰难

最近市场乐观情绪很浓。从11月以来,宏观数据特别好:投资在恢复,消费也在恢复,汇率更是一骑绝尘,对其他货币形成碾压之势,股市也一路向上。

去年特别悲观的时候,我们对金融市场的趋势判断是“冰雪消融,花蕊绽开”。而站在2021年1月这个看上去”暖冬已至,静待春来”的时刻,我却并没有那么乐观,相反感受到比较深的寒意。

为什么这么讲?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现在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有个很悖论的现象—

“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但一谈到个人命运、个人选择的时候,却又充满迷惘。”

说到这,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都是1月以来我身边朋友经历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12月底开始,疫情反扑厉害,全国加强了管控,沈阳、大连,先后都半封城。一个熟人的朋友,是一位做了20多年海鲜生意的老大哥,2020春节就因为疫情耽误了生意,好不容易挨到5、6月市场慢慢恢复了,下半年开始做点儿生意,不温不火的。到10月份以后感觉这个事真的过去了,就想在春节旺季好好干一波,开始卯足了劲拼命出海,拼命囤货,想着把一年的损失都给挽回来。结果,12月疫情复发,一下子钱、货、希望全没了,因为海鲜市场(冷链冷库)本来就是今年管控的重点,而且海鲜耗不起时间,一篓子一篓子的海鲜,死的一个都不剩。这位大哥说,撑了一年就想这一把赚点钱,到头来是这么个结果,春节过完到3月份就又进入淡季了,等于这一年多就没做什么生意。自己前些年也算挣了点钱,过日子当然不是问题,但是下面有几百号工人,出海的、捞鱼的、管库存的,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解散回家,不好过年啊。

第二个故事更加惨烈。一个做汽车租赁的朋友无意中聊到,说最近偷车的事情多了起来。偷车人年纪偏轻,都是出来打工的小孩,也不是惯偷,偷车技巧都挺糙,很容易就逮着。问起来,很多是因为2020年打工收入低,到年底了,就想拿点钱回去过年—最近大湾区那边又丢车,找派出所将车找回来,以为这事就结束了。结果几天后接到公安局打来的电话,说上次那个偷车小孩自杀了,因为没钱过日子,借了现金贷,利滚利,债越来越高,本来想偷车卖了还债,没偷成,到年关债主逼上来,逼得越来越紧,一下子人就崩溃了。

其实在宏观数据的“一片形势大好”,最近现实商业世界里我每天都能听到这种事情,感觉特别不好。说实话,2020年谁真的不难吗?我的老家长沙,现在商铺空置率已经超过40%。这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呢—— 保安没有了、清洁工没有了、租商铺的小生意人没有了......很多人没有想过 ,每一次暂停背后都是大量工作岗位的流失,收入的下降。

我从2020年走到2021年,感觉一点都没有变,并没有因为宏观数据逐渐向好,就感觉阳光真的照进来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的“理性”所看到的世界:真实世界中的很多人就像活在开年的拉尼娜寒流一样,冰冷、艰难。

跨年那天晚上罗胖跨年演讲说了一句加缪的话,“在隆冬,我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春天”。当时我脑子里轰隆隆出现了另外一句话 —— 那也得你熬得过这个隆冬啊。春天只属于那些能熬过隆冬的树苗,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

活下来是什么意思?这和之前不太一样。原来我们走在一条上坡路上,是大上坡小颠簸,即使踩个石头摔了一小跤,都不要紧,因为你只要顺着趋势往上走就没有大问题。但未来不是这样,在今年财富课程的倒数第三讲里我做了一个比喻,叫“我们面临着一个大峡谷地带”,也就是水流湍急,道路险阻的时代。

一个长期主义者,在穿过惊险峡谷的时候,必须时刻小心。一个失误,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所以我现在宁愿倾向于保守,看一年过一年。这也是我们团队现在的一个原则:

未来=F(现在的决策),未来是现在决策的方程,必须做好当下的每一个决策才有长期,因为现在的变化太多了,做好这一年的决策都很难。而政策传导又越来越快,原来宏观政策出来之后会有近6个月的滞后期,现在大约就是1-3个月,而政策是相机决策,会随着市场反应进行调整,所以市场-政策之间的价格博弈也变得越来越动态。

在分析2021年的市场趋势之前,我们先重点看看今年的数据怎么解读。我的一个判断是,市场普遍高估了明年的经济增速。

现在市场对明年经济增速普遍乐观,我们做了点整理,文稿后面放了张表格,从11月开始各大券商对2021年GDP增速 平均估值在8.8%,很多券商都给出9%以上。这里稍微解释一——8.8%看起来比2018、2019年的水平高得多,但因为GDP是算同比增速的,2020年基数太低,所以2021年的8.8%放到正常年份大约是5%-5.5%左右的水平。

GDP增速从2020年的2.3%增加到5%以上,这也是因为看起来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似乎都在启动:
净出口—受疫情影响,国外生产尚未恢复,只有中国生产一枝独秀。仅出口我们就增长24.6%,创了这两年来的新高;
消费—虽然全年消费同比是负的,但10月、11月环比为正,跑得挺快,尤其车辆这种大宗商品销量也上去了,这是一个很强的信号;
投资 — 基建投资狂飙,房地产投资上半年突飞猛进,到10-11月制造业投资涨的很猛,比2019年的水平还要高,工业增加值数据特别好。
再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对经济的乐观预期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看数据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数据结构,尤其在经济拐点上,社会发生大转向的时候,很多结构性问题会暴露出来。我们的判断是,2021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远低于目前的市场预期8.8%,甚至可能低到1个百分点。

第一个是对消费的看法。消费终究是由收入决定的。过去几年收入水平的上涨是超过GDP增速的,2018-2019年可支配收入增速大概在6%-7%左右,以前我们说过“增长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收入增速超过 GDP增速是合理的。但今年明显不是这样,前几天发布的四季度GDP增速是6.5%,算下来全年GDP增速2.3%,而今年的收入增速是2.1%。而这个2.1%的收入增长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2020年4月直播中我们讲过,收入分为体制内工作和体制外工作,高收入和低收入工作——很遗憾,2020年没有受损的是高收入稳定型工作的家庭或者高净值家庭,而且由于房价、金融资产上涨,这一部分人的资产涨幅是很高的。我们做了一个财富测验,发现如果你的家庭财富能够进入全国前10%的行列,那么这部分人今年家庭财富平均最少上涨50万,但如果你的家庭财富排名往下走一个台阶,财富的上涨幅度就会降低,而家庭财富排名后50%的人,收入不增反降,甚至很多要动用储蓄来应对消费——而这会导致消费整体不好,因为真正高收入和高净值家庭人群边际消费增长很低,比如一个家庭收入百万,净值千万以上的家庭,2020年大多是财富大幅增加的,但是他们也并不会因为收入增多而增加更多消费,因为他们的消费一直没有下降过。大部分的消费(不管是必选还是可选)增长集中在中间及以下部分,但这部分人今年的收入是下降的。而且我们中国人的储蓄率是比较高的,截止去年46%以上的收入是用于储蓄的—— 你很难想象说,我们这样的民族,在收入下降的时候会不去节衣缩食反而坐吃山空。而消费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中国GDP增速里最重要的部分,2019年GDP的增速中消费贡献率是57.8%,投资31%,被大家寄予厚望的进出口其实只有是11%。2021年消费会比2020年强点,但是要“报复性反弹”只能是说等收入“报复性反弹”才成。

第二个问题是进出口。大家都知道2020年净出口特别好,但这其实也意味着基数高,2021年增长的空间其实比较有限了。另外一方面,净出口在GDP中的比重还是偏小,想靠净出口“拉动”GDP,会比较困难。

第三块是投资,这是2020年增长的主力。投资分为三块,房地产、制造业、基建。

房地产投资2020年对经济贡献很大。上半年房地产投资涨得很快,当然后果也看到了,就是房价,尤其是大城市房价上涨。而房价过快上涨会影响到民生,导致大城市购房门槛被推的更高,更多人买不起房,社会摩擦加大。所以4季度以来房地产政策一直在收缩,政策面越来越强调“房住不炒”。12月更是推出了限制房地产行业银行贷款的“三条红线”——这样的环境下,2021年想靠房地产大拉一波,很难。制造业是大家普遍乐观的重要理由之一,2020年10月以来的制造业投资环比上涨很快,从月度数据看,已经超过2019年了,而制造业投资一般更多反应了企业的投资欲望,是市场信心的重要指标。但问题也在这里—— 2020年四季度制造业投资都超过2019年了,换句话说,现在的制造业投资不是“恢复正常值”,而是高于正常值—— 这也意味着在没有极度宽松的政策面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的增速不太可能再往上跑了。

基建投资是2020年GDP的最大功臣。基建是要钱的,钱从哪里来?财政——要么是财政收入,要么是政府借债。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各地为了保增长,已经开始搞棚户区改造等各种低效甚至无效基建,有的城市甚至刨个坑出来,再用土填上,实际上地方债务负担已经很重。政府债分显性和隐性债两种,显性债管得严,所以地方政府没钱之后就会搞一个“平台”,把资产注入进去,再从银行贷款去投资—-这就是平台债,明贷实债。很多地方的基建都靠这个,只要城市没增长,这些贷款大的都会变成坏账。2020年财政收入急速下降百分之十几个点,但是支出却多了一大笔,就是靠借债在过日子。前两天和朋友们聊天,说起有的城市晚上路灯都不开了,因为要省钱;还有人接到某二线城市某区政府打的电话,说要借钱发工资;还有很多地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发工资成问题----这些信息说明什么呢?说明2021年财政政策的“积极”空间已经挤压的不大了。想依靠基建投资“再创经济增长辉煌”,大概也比较难了。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下,我们团队再三测算,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目前市场8.8%的2021经济增速预测过于乐观,偏差可能达到1%。我们预测2021年GDP增速低于8%。这样大的偏差也会反映在对金融投资的态度上。

No.2
2021年的第二个关键词:
求稳

我们认为,2021年将会是金融市场波动非常大的时代,投资策略上要求稳。

第一、如果我们相信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市场就会包含着现在对未来增长的预期,如果这个预期是过度乐观的,那就意味着现在的资产价格也是过度乐观的,实际上是要打个折扣的。

第二、2021年金融资产价格会受两股力量影响,一是经济基本面的“难,二是资金面的相对松一正因为实体经济无处安放,钱没有更好的地方去,所以会在金融市场上转,刺激资产价格上扬里,在这两股力量的不断博弈中,金融资产价格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波动。

第三、现在的宏观政策传导非常快,都是动态调整的。尤其这两年,各种外生冲击,非洲猪瘟下的通胀变化,全球疫情的演化情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都会让宏观政策的“动态相机决策”力度更大,更频繁—而这种调整,最后也会映射到金融资产价格上,市场会显得更颠簸崎岖。

第四、这件事特别重要,就是美国对华政策。

我个人一直认为拜登比特朗普更难对付。历史上每次美国的内部矛盾难以消化的时候,就会转移到外部。现在美国朝野两党高度统一之处就是遏制中国,而拜登老牌政客,能协调官僚集团的利益,将板子齐心协力往中国身上打。具体怎么打?牌怎么出?谁都不知道。但很可能是外松内更紧,让中国吃亏更多的举措。这个不确定性才是中国2021年最大的黑天鹅—翅膀多大,什么时候飞?都是未知数,所以市场反应也只能是“随机应变”了。

所以今年我对市场的整体判断是,“我对你的爱像过山车,你给我的爱却总大起大落”。

那这种情况下投资决策怎么做?比如有用户在后台留言问我,现在金融资产价格偏高,是否应该马上清仓?我给你讲一个事,是我和好朋友之间真实的讨论,你可以自己判断一下。

这个朋友被我称为中国最好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他对明年的市场比较看好,所以我俩决定打个赌,本来想赌GDP增速,后来他说我们赌股市—-赌2021年一季度A股上证指数能不能达到3700点。

我考虑之后,说“不赌”。因为在投资中赚到钱才是最纯洁的事,点位不是要紧的。我的判断是这样的,现在大盘是3500多点,市场情绪起来以后,从3500涨到3700、3800只不过10%的涨幅,可能几个交易日就上去了,而且最近多只上百亿的爆款基金频发这种事情,所以我比较同意一季度或者近期就达到3700点甚至更高,到4000可能性也存在。

但是,这个不意味着你一定能挣钱,反而有可能亏钱。因为情绪是很脆弱的,大涨大跌,比如拜登上台后搞点幺蛾子、经济数据不好看,可能就跌了。所以今年达到3800或者跌到3300都不难。所以说,已经在市场里的不一定急着马上走(参考《北大金融学课》动量交易),但现在入场就会很危险,像走钢丝一样要承受向下的风险。如果你有把握可以撑到3800再出来也可以,但以我为例,我就大概赚不到这个钱,因为太忙,万一触高位那两天在开会在写稿,不在状态,错过了卖出点就会亏钱。风险比较大的收益,我不如不赚。

所以我跟朋友说,咱们改一个赌法,赌今年赚钱概率有多大,是低于去年还是高于去年。我的判断是要低于去年,因为波动大,钱更难赚了。这样情况下,我认为“求稳”是很多中产,中上产家庭的选项。

简单总结下我对股市、基金、债券、黄金、房产的判断:
● 股票,结构性偏贵,分化波动。
● 基金,分化波动。
● 债券,继续看好。这里要多说一点,因为有同学跟我讲,他把股票抛了,买了债券基金,但我要告诉你,国债和债券不是一回事,国债属于债券中信用等级最高的利率债,而且要看长期判断,比如可以作为一个两三年的安全资产来配置。
● 黄金,之前的判断不变,持续波动向上。如果有改变,我会公开跟大家讲。
● 房产,趋势不变,只是上涨的城市有交替。
● 汇率,升值趋势暂时保持,一季度后继续观察。

这就是今年判断的底层逻辑,具体怎么用?我们在下面讲。

最近我在考虑,虽然我们讲了很多原则,但很可能会被大家用错。比如之前我提过自己对比特币的看法,我认为它有泡沫,而且有很大的叙事成分(查看财富报告“特斯拉”那一讲),但如果回答比特币要不要买这个问题,要结合你的个人情况具体看。

我给你看一张正态分布图,在这张图上,左侧是最穷的人,他们无力投资,而且对他们来说,无产者挣脱的只有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比如我记得前几年有一个做期货的老大爷,手里就一点钱,然后一把梭,如果赢了就发家致富,输了就下海干活。右侧是最富有的人,1000万对他来说可能都不及财富的1%,然后拿去投一些高风险项目,赢了可能翻番,输了也就算了,对他的总财富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什么越有钱的人越容易赚钱?因为他赌得起,不用把身家性命都压上去,可以做好应对沉没成本的准备。

而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中间最高的这部分群体,我把它叫做“风雨中抱紧自由”,因为这部分主要是30到40岁之间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左手要抓紧资产,右手要抓好职业。这部分人其实财富在风雨中飘摇,不能不谨慎从事。

分资产说一下:
你可以投资比特币吗?2018年12月的时候比特币是3000美金,现在是3万~4万。这样的价格和波幅,大部分人其实买也不了多少,一跌可能都不止跌几十个点。所以,如果你把买比特币当作一种消费,放个五年、十年,作为历史的见证留给自己的儿子女儿,小赌怡情玩一把,说不定也涨了3倍8倍。但如果你把它作为一项短期投资,这个风险就太高,一定要考虑清楚。尤其这笔资金如果在未来几年可能有其他流动性需求,那可能就太危险。

再来看要不要买房子的问题。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包括今年课程里有两篇在讲房子,因为房子是最重要的资产,如果你还没有买房,一定要先买房,因为没有房子就不是中产。关于房产的选择,我之前也在课程里讲过很多,要尽量往高线城市去买,如果买不了一线,可以买二线,买不了二线,可以买省城,总是有办法上车的。另外要提醒一点的是,房产是一个流动性比较差的资产,所以你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配置合适的房子。如果你手里已经有两套以上的房子,我觉得可以不用太着急,除非有特别好的城市和地段,因为买房是一个很重大的资产决策,需要慎重。

要不要买基金、买债券、买股票、买黄金呢?我的一个结论是取决于你的投资期限和投资心态。我们打个比方,如果你拿50万去做股票投资,亏50%也就是25万,当然很多……但对高收入人群来说,也还撑得住。但如果你投500万,亏20%就是100万,相当于一套二线城市房子的首付了……所以资金规模不同,心态完全不同,钱越多越要求稳。

如果你的资金量不大不小,股市恐高也不太敢投,但是又怕错过,该怎么办呢?我在课程里讲了一个方法——基金定投,以3-5年为期。如果你只定投半年,万一碰上不好的行情,大概率是倒霉的,因为这个波动会把你的收益给抹平,甚至可能亏钱,所以取决于你的投资期限。如果你钱不多,可以找一个靠谱点的指数基金或者主动型的基金去做定投,我在课程里也给了一些建议,可以参考。另外要提醒一点,选择行业基金和主动基金的时候,你还要考虑当下的估值是否过高,因为市场波动比较大的话,你可以在下一个波动的低点买入。

那天李璞老师在城邦发了一条信息,他说为了限制自己花钱,每天基金定投1000块,听起来挺凡尔赛的,但我心里确实有被触动到。如果我们同学可以每天投一点钱在基金账户里,一方面给自己每年省去了很多的消费,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年轻人的储蓄率。当然,具体是一周投一次,还是一个月投一次,这都取决于你自己的情况。

尤其经过今年疫情之后,我深深的意识到,当你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储蓄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买债券也是一样,比如国债,如果你钱特别多,你可以买一点国债,配置这样一个安全资产做为保本对冲,但如果你钱特别少的话,分散投资意义就不是很大。如果做国债期货就一定要控制杠杆率,现在的波动还是大,超10倍的杠杆感觉还是有爆仓风险。

在股市上,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乱买个股,下面放了一张图,是个笑话,但也是一句真话,牛市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是一个分化的时代,上涨的股票会涨得更快,下跌的股票也会跌得更快。

黄金买不买,我给出的判断一般比较保守,之前说两年内上涨20%,这个判断不会变,如果你有耐心守着或者做定投都可以,但如果你只想做短期,比如买半年,就现在的形势而言,就会比较风险大。

这就是我今天想讲的主要内容,最后我再划一下重点:

在2021年的每个时间点上,都有可能飞出黑天鹅,也许会比2020年的还要多,未来可能是一个黑天鹅会常态化的世界,任何极端事件谁都预测不到。未来两年可能会挺难的,因为国际局势会映射到国内,大家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但对我们个人来说,大家只要能够安全的生活,有饭吃,能好好干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财富的大峡谷里把握好自己的船帆,别让自己被抛下,就很好了。2021年,我给大家的家庭资产建议,尤其中产阶级家庭,是见好就收,步步为营,求稳为上,保护好自己的资产。

我很喜欢罗胖在跨年演讲的一句话,叫做“面对复杂,保持欢喜”。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No.3
2021年的第三个关键词:
有光

我有个朋友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做孵化园。上海已经算全国经济GDP比较好的地方,但今年确实更难,比如上海静安区这种繁华地带的好多小店也都关门了,而像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其实受损不应该很大,空置率也达到40%以上。

她之前赚了点钱,算小富人吧。14年开始自己创业,投资孵化园,而且还在当年的孵化器竞争中幸存下来,而且活得还不错,这两年一直做投资转型。但在2020年就遇到很大困难,之前孵化的企业也有的死了,办公空间租赁收入也下降,本来谈好了一笔投资,因为一些临时性的原因没有落实下来,员工几乎也没怎么加工资。

有一个跟她十年的员工,是个85年的上海本地女孩儿,大家都以为上海土著过得挺好,其实很多土著也只有一套拆迁房。这个女孩一直想搬出来住,攒了很久的钱,凑首付买一套小房子,但是一算帐,因为工资不高,每个月付房贷很吃力。家里的情况又让她搬出来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有一次跟我朋友聊天,也不是抱怨,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哭了出来。我朋友听完她的故事,心里很不好受,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老板,带着几十人的团队,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30多岁才在上海买房,朋友很是内疚。但今年的企业也过的不太好,怎么加工资呢?卡自己。先把公司租的豪华车给退了,自己出差的商务舱改成经济舱,降自己的各种费,大致算了一下能省几十万出来,就把多出来的钱全给员工加了工资。

她说,我苦一点可以,但不能苦员工。不能寒了心。这个员工也挺受触动,说我不能白要这个钱,以后我为公司多扛点工作,省下招人的费用。

我听了这个事情,当时心里就沉甸甸的,鼻子发酸。后来跨年演讲前,得到主编李南南打电话问我,今天调研中间最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我认真想了一下,发现我们这个国家有很多溢价,比如规模溢价、要素禀赋溢价等等,但其实最大的溢价是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他们世俗理性,没有怨言的拼命努力,碰到困难也不轻易放弃,大家在寒冬抱团取暖,咬牙前行。

跨年演讲那天晚上,我发了一条知识城邦——“生活不易,但是仍然要抹泪笑着前行”。这也是我,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眼里,2021的第三个关键词,我把它叫做“有光”。

我希望大家能够抹完泪,笑着前行,也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不容易的生活道路上找到一点亮光。

吴晓波:你是我的柳暗花明(遇见2020演讲全文)

  2020年,你是我的暗黑体验,你是我的滚滚红尘,你是我山穷水尽后的那一道柳暗花明。


  演讲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每一年,我都特别期待年终秀,因为一到年终秀就有新衣服穿了。

  踏着郎朗的钢琴声,千山万水走尽,我们又在一起了,感谢大家来参加“预见2021:勇敢者的心·吴晓波年终秀”。大家好,我是吴晓波,欢迎大家!

  今天我们聚在这里的时候,2020很快就要结束了,再过20多个小时,我们会进入到2021,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这样的岁月。

  每年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讲一句话:“我们度过了难忘的一年。”但是,什么是难忘呢?今年难不难忘?今年特别难忘。我们过很多年后可能会忘记2016年、2017年、2018年,但我想我们可能很难忘记2020年。

  此时此刻,会场中所有同学都仍然戴着口罩。这是吴晓波频道第六年年终秀,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次,估计以后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

  很多年后我们想起2020年,也许脑海里想起的就是所有人都戴着口罩的场景,这将成为国民的集体记忆,留存在这个国家的记忆中。

  今年疫情期间,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读了很多老书,又读了很多新书,其中这一本,大概二十多年没碰了——加缪的《鼠疫》。

  在这本书中,加缪说:“在同生活搏斗中,人所能赢的无非是见识和记忆。”我想,留在2020年的是一段难忘的同生活搏斗的经历,从2020年带走的,就是我们所有的见识和记忆。我们会从2020年带走哪些见识和哪些记忆呢?

  2020年大概分两段,以1月23日为中界线。

  如果今天你回到办公室、回到家里,拿出去年此时的工作台历和我们对2020年的工作规划的话,大概率会发现这个计划上的每一行字,都已经被看不见的敌人“新冠疫情”给改变了。所以我们说2020年始于1月23日,亦终于1月23日。

  以色列未来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几年前出版过一本全球畅销书《未来简史》。书中有一段话:“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面临三大重要生存课题,饥饿、瘟疫和战争,而这些课题在新世纪将呈现消失的趋势。”

  我当年读这本书时,在这段话下重重划了一道横线,我多么希望这段话是真实的,希望他的睿智眼睛真的看到了未来。但人类到底还是一种过于自信的灵长类动物,对大自然、对未来,我们仍然充满着无数未知的恐惧,和无数未知的可能性。

  为了这场年终秀,我在吴晓波频道里发起一个问题:“如果用三个字告别2020,你会选择什么?”我们得到了2000多个答案,其中最多的是三个字:“还活着”“不容易”“太难了”。这是在告别2020年之时,每个人心里的那声叹息。

  今年上半年对很多行业来说,太难了,有些行业几乎可以说是“团灭”,它们受到的冲击不是下行10%、20%。例如电影行业、会展业、境外旅游行业,下行了100%,这个行业里的业务几乎全部消失;例如酒店业、零售商场、餐饮行业、线下培训业业务下行90%;还有住宅装修、家政服务、养殖业等下行了80%。

  今年上半年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回头来看,可以用“三危叠加”来形容。在过去这些年里,中国产业经济经历了42年发展以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产业转型、国际关系方面仍然遭遇到了种种摩擦和种种挫折。

  2020年,我们遭遇到的短期冲击,是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的秩序;我们遭遇到的中期冲击,是自2018年4月份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特别是今年美国总统大选,又为中美贸易摩擦增加了很多戏剧性的元素。在美国大选中,中国成为一张重要的牌,民主党在打,共和党也在打,打来打去,导致中美贸易一直处在不确定之中。

  中国产业经济本身存在的中长期问题,是我们处在产业换挡周期过程中。

  今天年终秀现场来了300多位企投会同学,其中有一位做了二十多年纺织行业,他给我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吴老师,我二十多年只做了一个企业,从两年前买进新设备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我就好像有一幢已经二十年的老房子了,等有钱的时候准备重新装修,地基换一下,梁换一下,房子装修一下,谁知就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地震了,然后又遭遇七天七夜大暴雨,把我的地基彻底冲垮。”

  很多企业家朋友,就是在正常的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遭遇到了新冠疫情,遭遇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在中国做生意的每一个企业经营者,可能都遭遇这样的情况。不过在发生如此巨大变化时,每个人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

  今年年终秀的主题是“勇敢者的心”,我们希望在这种“三危叠加”的极端年份中,找到那些勇敢的人,看他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照片上这个人叫梁建章,是携程董事长,上海人。他读小学时,就得过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一等奖,大学时期读上海交大,毕业以后到了美国读书,然后到硅谷工作,1999年回到上海创办了一家叫做携程的企业,他是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创业者中的一位。

  2004年,携程上市,2007年他到斯坦福读经济学博士。2010年时,他寄了一本书给我,叫做《中国人太多了吗?》。在国内,他是一个很早就对计划生育政策提出质疑、并鼓励中国人多生育的经济学家,十年前,这还是一个挺敏感的话题。

  今年年初,疫情暴发,携程应该是全中国所有大型互联网公司中遭受冲击最大的企业,海外订单全部消失。

  疫情暴发时,大型公司的企业家会做出哪些决策呢?最理性的决策是裁员。加拿大有一家著名的“太阳马戏团”,在全球有6000名员工,新冠疫情暴发后宣布裁员95%。

  这就是资本家,一个西方企业会做出的理智决定,等疫情过后,再重新把大家请过来继续做我的生意。2020年,全球裁员超过10万人的企业有2家,超过1万人的企业将近20家。

  但是梁建章同学选择从3月23日开始做直播,每个礼拜亲自做一场直播。于是,一个经济学博士装扮成媒婆、唐伯虎、皇上。

  携程一年交易额是8000多亿,梁同学一天做直播卖掉1000间房间、做1000万交易额,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即便这样,对一个年交易额8000亿的公司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但是,当一个董事长把自己打扮成媒婆、海王,坐在直播间里直播时,对这家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常常在商学院教室里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熊彼特有熊彼特的答案,德鲁克有德鲁克的答案,但是在2020年,我们似乎找到一个新的答案——当灾难到来的时候,那个敢于拿起刺刀第一个冲出战壕的将军,就代表着企业家精神。

  照片上的这个人叫姚吉庆,是慕思的总裁,他们家是卖寝具的。疫情暴发后,慕思在全国4000多家门店全部门可罗雀,1000多个经销商、1万多个员工都在家里,生意全部没有了。

  我记得是在2月底的时候,姚吉庆给我打电话说:“晓波,我们要做直播,卖床垫。”

  我说:“吉庆,疫情暴发时大家都关在家里,买点米有可能,买一个空气净化器也有可能,但是会去买床吗?不太现实吧。”

  但他和我说:“没办法,4000多个专卖店空空荡荡,1万多名员工需要生活,再垂死挣扎一下吧。”

  过了两个多礼拜以后,他又给我打电话说:“晓波,做了几场直播,我们卖了10万个订单。”我说:“你这个骗子,怎么可能有人在这个时间点买床?”而且他的寝具挺贵的,1万元一张床垫,怎么可能卖出10万个订单呢?

  然后他就传了一张捐款证明给我:每卖出一个订单,捐款100元给武汉,卖出10万个订单他一共捐出了1000多万。我们应该给慕思这张证明鼓掌。

  2020年,慕思一共做了十场大型直播,产生50多万笔订单,今年整体的业绩超过了2019年。姚吉庆给我讲了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如果没有疫情,我们不会想到做直播;如果没有互联网直播工具、服务团队,我们无法马上做直播。我们都被疫情改变,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我想今天很多中国企业家,都和姚吉庆有同样的想法。

  照片上这个姑娘叫做张译丹,是1995年出生的厦门航空的空姐。疫情暴发之后,各地航空公司需要把救援队送到湖北武汉,张译丹写了封请战书,她说:“有任何困难航班我来飞,疫情航班我去飞。”航空公司告诉我,在厦门航空,有600多个像张译丹这样的姑娘、小伙写了请战书。

  以后,再有哪个同学跟我说90后不靠谱,想想这600张请战书。这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已经长大了,是有责任心的95后。

  照片上这个小伙子叫做邢伟杰,是苏宁驻武汉的安装工程师。当时全国各地救援队的人跑去武汉支援,最害怕的是交叉感染,所以每天换下的衣服都需要用洗衣机洗涤。伟杰的小队一共5人,3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共安装了1900台洗衣机。当时在武汉,有成千上万个像他这样为大家提供后勤支持、保障和服务的人。

  照片上这位是一个日本人,夏目达也,某汽车公司驻武汉的日方总经理。武汉1月23日封城,7天以后,他从日本飞回到武汉。

  我到武汉调研时遇到他,问:你当时害不害怕?他说不害怕。我心里想,日本人只有在喝醉酒时才说真心话。

  3月11日,这家汽车公司恢复生产,那一天生产了20台轿车。他跟我讲这个事的时候,我的问题脱口而出:“制造一辆汽车需要600余个工种,一两万个零部件,在3月11日武汉全面封城情况下,你怎么找得到600个工人?”

  他和我说找不到,怎么办?他们向武汉市政府申请专列,把人员一个一个地拉过来,最终找来150个人,平均每个人做4份工作,花了几天时间讨论:在这种最最最极端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地区把1万多个零部件全部配置齐?

  结论是:大概可以。

  9月份我去这家企业调研,那天的生产量已经超过1000辆车,超过2019年满负荷生产能力。疫情期间,我们还找到了一个来自日本的勇敢逆行者。

  这张照片上的人叫张晶。今年7月份我在上海打车,戴着口罩还是被司机认出来了。他说:你是吴老师吧,能不能拍张照?

  我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他是创业者,在上海开了一个餐饮公司,给写字楼里的人配餐,25元的套餐,三菜一汤+水果。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写字楼里很多公司关门了,于是他每天6点下班后就开始开出租车,开到晚上12点,通过开出租车赚的钱给员工发工资。

  准备年终秀的时候,我叫我的助理找到这位司机,说我要在年终秀帮这个靠谱的创业老板打个广告。第二天,助理和我说联系上他了,但是他说:谢谢吴老师,我的公司已经倒闭了,现在待业在家。

  2020年,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看到第二天升起的太阳。有多少同学和他一样,下班以后开出租车给员工发工资,但仍然无法避免公司倒闭的命运。我希望明年年终秀,能看到张晶同学的新公司开张。

  照片上这个人叫吴晓波,他平时也不是长这样的。

  我今年做了好多场直播,第一场直播是在2月16日,那时候我发觉公司很多业务已经彻底被疫情冻结了,于是我和我们团队的小伙伴说:我们都在家里办公,把890新商学的课程,特别是和中小企业管理相关的课程打包,叫做“加油老板课程包”。

  然后我也在我家的书房里,通过直播方式把这个课程包免费送给中国的中小企业主。

  当时我们一共做了六七场直播,全国有8万多家中小企业主领到这个“加油老板课程包”。虽然我也不知道对他们有没有帮助,但我们巴九灵作为知识内容的供应者,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到了4、5月的时候,我们发觉直播带货非常火爆。我们有一个新匠人新国货促进会,希望通过直播的方式为新国货带带货。于是在6月29日,我做了第一场新国货直播。我一共卖了20多款国货,从晚上7点到凌晨12点30分,一直不停地对着镜头讲。其实接近12点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扛不住了,瘫在办公椅上。

  那天一共有800多万人次的观看流量——在这里非常感谢淘宝,给了我们那么多流量。800多万人次的流量,我本事很“大”,一款奶粉只卖出了15罐,于是我成为了那个月的笑话。7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十五罐》,在那篇文章里检讨,在这次直播中我做错了哪些事情。

  我这一生进过很多的演播室,上过很多的舞台,绝大多数我都已经忘记了。甚至像今晚这么一个绚烂的舞台,可能若干年后我也会忘记。但是我这一生,都很难忘记6月29日那个喧嚣、热闹,让我焦头烂额、狼狈不堪的直播间。

  但是,如果今天你问我:后悔吗?我想说,我挺不后悔的,因为在2020年,兄弟我曾经勇敢过一把。

  在今天这个日子,这个即将告别2020年的最后20多小时的时候,我们用3秒钟的时间,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让人难忘的2020年,你有没有做过一件让你丢脸、感到陌生的事情?如果没有,各位同学,这一年你真的就白过了。

  什么是勇敢?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在爱琴海海边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的时候,就和他的同伴讨论过什么是勇敢。

  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勇敢,就是当内心产生恐惧的时候,你通过理性的力量去战胜它。

  我认为勇敢者有以下三个特征:

1
2
3
第一,他们走出了舒适区,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景和空间,去挑战自己的命运。
第二,他们坚持专业主义。勇敢不是鲁莽,你需要用理性去克服恐惧,所以,坚持专业主义,是2020年小有成就的勇敢者们共同的特征。
第三,敢于尝试新的工具。今天,我们应该感谢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它们在非常艰难的2020年,提供了大批新的工具。在数据化、交互协同等工作上,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完成全新的尝试。

  所以我认为,在2020年,没有新的思维突破,就没有勇敢的支点;没有新的数字工具,就没有勇敢的资格。勇敢本身应当还是一个理性化的行为。

  自苏格拉底以后,也有很多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企业家,都谈论过什么是勇敢。

  叔本华说:“勇敢就是一种坚韧,是我们具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战胜的能力。”

  马克·吐温说:“勇敢并非没有恐惧,而是要能够战胜恐惧。”

  美国的海军上将哈尔西说:“世界上没有伟大的人,只有普通人迎接的巨大挑战。”

  而我刚刚讲到的这些勇敢者们,从梁建章到姚吉庆,到张译丹,到邢伟杰,到张晶,到今天站在台上的我,我们都是一些普通人,和今天所有来到现场的嘉宾、正在观看直播的同学们一样,我们都是普通人。

  只不过是在2020年,我们这些普通的人类,用自己的勇气迎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挑战,让我们具备了勇敢的心。因为我们有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勇敢者,所以咱们交出了一份挺好的“中国答卷”。

  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的2020年数据,全球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是哪个国家?中国。太不容易了,我们是最早被推进泥潭的国家,但是在2020年12月30日,你打开世界地图,还允许今天这么多人聚到同一个空间的地方,还有吗?

  那么为了交出这份答卷,这个国家经历了哪些压力测试?

  1. 互联网基建能力

  我们在2020年看到中国经济的第一个能力,叫做“互联网基建能力”。

  1月23日武汉封城,2月7日,即15天以后,全球第一个健康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健康码就诞生了,2月14日,浙江全境都可以用健康码。

  2月底的时候曾有一个美国CNN记者在中国调研,他很惊奇中国出现了一个名为“Golden Ticket”——黄金通行证的东西。

  3月25日,西藏上线健康码,至此,中国内地31个省区健康码实现全面覆盖。

  既然我们这里聊的是互联网基建能力,这意味着它提供了一种应用工具,但健康码这个应用工具得以实现的底层逻辑,是需要这个地区、这个省乃至全国的相关大数据能够被打通。

  而这个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2017年到2018年,全国各个省区都建立了大数据局。我在浙江省大数据局做调研时,一位副局长跟我讲了这段话:“过去改革靠文件,现在改革靠软件;过去办事看脸面,现在办事看界面。”

  正是因为2014年以后,国家推动数据化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才使得我们能够在2月7日发明了健康码以后,到3月就能实现全国大规模普及。

  那么大数据能力的底层又是什么?是通信设施的建设。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在2018年,中国5G基站数是0,2019年是5万个,到2020年,在中国移动这些公司的推动下,中国的5G基站数达到了35万多个。

  今年那么难,但是我们中国的5G基站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60%。这个占比的意义并不只在2020年,而是在未来三年、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在今年的4月30日,中国移动还干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它把5G基站搬到了珠峰大本营,这是一个挺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当我们能够在珠峰大本营建造5G基站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今天中国在5G技术上的专利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多。正所谓十年一G,我们在1G、2G、3G、4G时代是一个模仿者、追踪者、跟随者,但是在未来,中国的互联网和数据基础设施的能力有可能在全球具有了相当的竞争优势。

  在今年建设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时,中国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播,直播观看人数超过4.9亿。

  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在2020年经历了一场很大的能力考验。

  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历了两场疫情,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是2003年“非典”。

  “非典”那一年是中国零售电商的元年,淘宝创立于2003年,它的担保交易服务也是这一年推出,后来我们把它叫做“支付宝”。所以,正是2003年这场非典疫情推动了中国零售电商的高速发展。

  那么2020年,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服务的元年。

  画面左边,是很多同学在2019年可能都没有听说过的一些名词:协同办公、视频协同、销售协同、云设施、文档协作、差旅协作、物联网解决方案、数据中台、数据挖掘服务……或者听说过,但过去似乎和我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但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把我们逼到了一个死角,我们的公司必须使用这些工具才能够正常运转。于是,出现了画面右边这样一堆应用型的企业。

  我投资过一家企业叫小鹅通,提供企业知识服务工具。

  2016年我上线一个音频产品《每天听见吴晓波》。刚上线的时候它的体验很糟糕,连断点续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我找到了一个从腾讯出来的创业者老鲍,他是一名架构工程师。

  我给了他50万,请他帮我做一个微信内的知识付费工具,他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弄出一个工具叫小鹅通。

  弄完以后我的音频听起来就非常流畅。我跟他说全国像我这样做知识付费的人很多,你把这个工具开放给他们,但少收他们一点钱。

  结果老鲍收他们4800元。

  2016年12月,小鹅通上线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四年时间。

  2018年老鲍告诉我,当时使用小鹅通产品的已经不仅仅是知识付费领域的人,还有做教育行业的。2020年更不得了,今年很多企业和商家都有做线上直播和知识服务的需求,小鹅通就为这些人提供SaaS工具。

  如今小鹅通已经拥有了130万商家,1500多万个知识产品,覆盖6.8亿终端用户,涉及领域从小小的知识付费行业扩展到了136个细分行业。

  我在2016年无意中下的这个蛋,就这样在2020年突然成长为了一头准独角兽。

  1. 供应链完备能力

  1月份中国陷入新冠疫情的泥潭以后,到3、4月份的时候,有很多的西方媒体报道,说2020年很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42年的一个转折时刻,从此以后中国的产业经济将遭遇到重大的摧残,然后进入到一个衰落的拐点,失去5年、10年、20年。

  5月份美国有一个智库的研究员,叫做尼古拉斯·拉迪,他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由于全球企业在某些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很高,疫情非但没有导致供应链转移,甚至还在强化中国的竞争力。

  在5月份你看到这段文字可能挺惊奇的,但是在12月份的今天,我们觉得这位拉迪同学似乎是看见了后来发生的事实。

  我们看汽车行业,中国过去40多年中汽车的发展是一个标志,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美国,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到今天全中国有183个整车基地,1月23日全面停工。

  2月12日,有32%复工了;3月12日,武汉的一家工厂复工,复工率超过40%;4月10日全面复工,产能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5%。11月底的时候,累计产量达到去年同期的97%。

  我前面讲了一辆轿车有一两万个零部件,缺一个零部件这辆车都下不了生产线。所以,产量的全面复苏意味着供应链能力的全面复苏。

  我今年7、8月份到华南地区做调研,到东莞、佛山、中山去做调研的时候他们跟我讲,说最近接到了印度、印尼的服装纺织和小家电的回流订单。

  我们之前很多服装工厂、小家电工厂到东南亚去,今年那里同样遭遇了很大的挫折,订单开始回流。

  2020年中国的商品出口是历史新高,在遭到巨大压迫和压力的情景下,中国40多年所建设的供应链能力在今年经受住了一次非常重大的考验。

  1. 国民内需能力

  如果你问我:今天中国最大的爱国者是谁?

我觉得是三类人:第一,网上的喷子们,他们天天在爱国;第二,那些在2020年敢于投资的人;第三,在2020年敢于消费的人。

  在座各位大概都属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人,因为我们在2020年敢于投资,敢于消费,所以今年的中国经济仍然能够在如此危险的情景下保持它的复苏和成长。

  我到上海一家酒店集团——华住集团做调研,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独家数据,上面那根蓝线是2019年的数据,下面那根黄线是2020年的数据线。

  2月份的时候断崖式下跌,慢慢到了4月份以后开始复苏,到9月份的时候,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完成了对2019年的超越。

  我问他们,谁在出去住这些酒店呢?两类人:一类是度假;一类是商旅。商旅人数远远超过度假的人数。所以,是经济的复苏带动了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复苏。

  还有汽车的消费,2003年非典暴发,那一年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个报复性的增长,2003年全中国的轿车销量居然同比增长了75.3%。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很害怕,不敢挤地铁公交,买辆车吧?一下子销售量就起来了。

  大家看今年的数据,第一季度哪儿也去不了,汽车工厂停工,4S店关门。但是如果你看第二季度以后的数据,2020年4-11月,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3%。朋友们,对于汽车行业,销售增长12.3%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

  我今年去了三家汽车企业,去了长春、武汉、广州。同样是汽车销售的复苏,2020年跟2003年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

  我到广汽丰田做调研,他们跟我说年初做了一款车叫威兰达。本来疫情暴发他们觉得挺倒霉的,还推什么新车呢?结果这辆车今年卖得很好。广汽丰田做对了哪些事呢?2020年卖得好的那些汽车品牌和汽车企业共同做对的事情。

  1.数字化营销。广汽丰田为威兰达做了200多场直播。能在网上卖床垫,为什么不能在网上卖汽车呢?通过互联网直播的方式触达了近600万潜在客户,再通过私域流量的运营完成销售的交付。所以,一个卖大件产品的公司,在今年也会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改变过往的营销和推广模型。

  2.品牌忠诚力。今年大家的财富可能是缩水的,如果说我要买一辆车,要对自己好一点,我的选择会变得非常理性。过去几年在品牌上投的每一分钱,在这个危机时刻就展现出它的效应来了,品牌忠诚的价值开始呈现。

  3.技术能力。今天中国的80后、90后不再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他们是更理性的消费者。威兰达推出了3种四驱。在去年以前四驱技术都是被配置在高端车型上,40万、50万的车,这辆车的价格在20万—30万之间,威兰达形成了一个技术上的降维打击。

  4.相关政策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

  所以,同样是汽车行业的复苏,2020年表现出了跟2003年全然不同的特征。

  再看消费数据。2020年国庆八天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也就是说,出游人数比2019年少了20%多。但是全国零售及餐饮服务1.6万亿,同比增长4.9%,我们的消费量是增加的。

  “双11”的数据挺让人振奋的,天猫同比增长了26%,成交额将近5000亿。京东增长了32%,成交额是2700亿。

  所以,在今年我们提出了双循环,实际上中国的经济能够承受住压力,能够出现消费市场的恢复,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中国国民的内需能力在2020年得到了一次极大的复苏和发挥。

  1. 制度创新能力

  我写过一些关于中国企业发展史的书,写过《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我们在对四十多年的中国产业经济研究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这场改革是在一个没有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发生的。

  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我们并没有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只知道方向在那里,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不能往回走,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应该怎么搞?道路在哪里?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

  都是什么时候进行市场化变革,摆脱现有体制的束缚和惯性,进行制度性创新呢?

  四十二年来,我们发觉中国每一次市场化改革、制度化创新都不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环境下发生的。大家敲锣打鼓,这段改革开始了,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1978年以后从来没有发生过。

  中国每一次制度创新都是被危机倒逼出来的。2020年,中国的产业经济再一次到了悬崖边缘,所以我们看到2020年是一个制度红包月月飞的年份。

  3月份,新的《证券法》实施,四大科学中心确立;4月份,明确“新基建”的范围;5月份提出了“双循环”;6月份海南自贸港、创业板注册制;7月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加码;8月份数字人民币试点;10月份深圳先行示范区方案落地,“十四五”规划建议公布;11月份RCEP协定签署;12月份提出了“需求侧管理”。

  3月份以后,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制度性的大红包。这些制度红包的发出既是对2020年产业经济、产业方向的一次推动,同时预示着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和重要的战场。

  今天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在做2021年规划时,在做自己的产业规划、资本规划时,这些政策、这些制度红利都是需要我们一一去研究、思考的部分。制度创新在2020年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回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那张报告,2020年全球十大经济体,中国是唯一一个保持正增长国家,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个侥幸的过程。

  在今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压力测试,呈现出了自己全新的能力,互联网基建能力、供应链完备能力、国民内需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正是因为这些能力的呈现,让我们能够走到今天。

丘吉尔有一句话说:“千万不要浪费了一场危机。”在危机中,我们更加需要反省自己,在危机中看清自己,在危机中发现走向明天的种种可能性,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浪费了这场危机。

  我们即将以一种具有仪式感的姿态来告别2020年,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我们离开这个难忘但永远也不愿意回去的年份。

  告别她时,告诉自己,在2020年跟生活搏斗的时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见识,留下了怎样的记忆?

  2020年,你是我的暗黑体验,你是我的滚滚红尘,你是我山穷水尽后的那一道柳暗花明。

展望2021:全球大事议程表

本文是来自《转折点》(Turning Points)的一篇文章,该专栏探讨了今年一些可能对未来一年产生影响的关键时刻。

2019年12月发表的来年全球行程,对世界各地有望塑造2020年的各项活动进行了展望:东京有史以来耗资最大的夏季奥运会,迪拜首次在中东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布鲁塞尔用50多万朵花组成的75米长的“花毯”。
天啊,我们真是错得离谱。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席卷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健康条例和旅行限制禁止举行大型集会,迫使许多活动被取消或推迟到2021年。
不过,我们也在隔离状态下表现出了非凡的适应力。例如,今年5月,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阿波利斯市死去之后,世界各地爆发了反对警察暴行的抗议活动。还有今年6月在英国伯克郡举行的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尽管伊丽莎白女王未出席活动——这是她登基68年来第一次缺席。甚至还有东京马拉松赛(Tokyo Marathon),尽管对最初的30万名报名者进行了参赛人数限制,只允许约200名精英运动员参加比赛,但赛事在今年3月如期举行。马拉松赛组织者们正在考虑在2021年的赛事中继续限制参赛人数。

因此,明年的国际议程表既反映了活动限制的影响,也反映了人们认为事情最终会恢复正常的信念。议程表上有2020年推迟的活动,原来两年一度的体育和艺术活动现在安排在明后年举行,以及以前的面对面活动的全新数字化版本。向前,我们勇敢地向前。

1月
消费电子产品展是拉斯维加斯的主要展会,2021年的主题演讲嘉宾、现场演示和扩展人脉机会都只将出现在线上。
消费电子产品展是拉斯维加斯的主要展会,2021年的主题演讲嘉宾、现场演示和扩展人脉机会都只将出现在线上。 Alex Welsh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1月6日至9日:拉斯维加斯自1979年以来的支柱性活动——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将首次在网上举行,内容包括主题演讲、现场演示,以及数码形式的拉关系机会。CES也向其逾17万名网上与会者承诺,2022年的展览会将重返该市。
澳大利亚,1月18日至31日:抵达澳大利亚参加网球公开赛的网球选手可以免除14天的隔离。五个生物安全气泡将在比赛开始的六周前开放,让球员们进行适应性训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夏天的美国公开赛上,法国选手贝努瓦·佩尔(Benoit Paire)就是在比赛快开始前,在这种安全气泡里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的。
美国,1月28日至2月2日: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将试图把坏事变成好事。虽然近年来通常有逾10万名电影业内人士和想攀附明星的人参加这个在犹他州时尚滑雪小镇帕克城举办的电影节,但2021年的活动将把保持社交距离的要求变为让电影节民主化的机会,举办者将把电影节活动经过策划的部分,通过美国几个城市以及可能更远地方的至少20家电影院提供给公众。
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的与会者。该会议于下月再次召开,将仅提供数字形式的“达沃斯对话”。
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的与会者。该会议于下月再次召开,将仅提供数字形式的“达沃斯对话”。 Fabrice Coffrini/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瑞士,1月25日开始的那周:数码版的达沃斯论坛什么样子,让人感觉如何?首先,私人飞机燃油的消耗将会大大减少。而且,组织者目前只打算在网上举行高级别的“达沃斯对话”,这让他们有时间决定让世界各国领导人出席面对面论坛的安全日期,届时朴实议程将是,“共商重振之路,并在后疫情时代实现‘世界的复兴’”。

2月
德国,2月11日至21日:一个国际电影节上的一小步,性别平等方面的一大步。柏林电影节将成为首个颁发中性表演奖的国际电影节,该电影节取消了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将把令人垂涎的银熊奖授予“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
韩国,(从2020年9月4日至11月29日推迟到)2月26日至5月9日:自称亚洲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光州双年展原定的2020年主题是“心智提升,精神调谐”(Minds Rising, Spirits Tuning),该艺术双年展最初设定的焦点是“通过艺术和理论的方法,展示拓展心智的篇幅”。我们在Zoom、FaceTime或Skype上进行几个月的社交活动后,这个主题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含义。

3月
美国,(从2020年7月、后又从10月推迟到)3月9日:在创建了曾承诺彻底改变医疗化验行业的私人公司Theranos七年后,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和后来一度是其恋人的公司首席运营官拉梅什·巴尔万尼(Ramesh Balwani)将出庭受审,他们面临十多项欺诈指控。出庭作证者可能包括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新闻集团(News Corp)的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以及前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Jim Mattis)。Theranos曾承诺震动整个化验行业,让验血变得比使用传统方法更容易、更便宜。
今年3月,锡克教信徒在印度阿姆利则庆祝霍拉·莫哈拉节。
今年3月,锡克教信徒在印度阿姆利则庆祝霍拉·莫哈拉节。 Narinder Nanu/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印度,3月29日至31日:锡克教的霍拉·莫哈拉节(Hola Mohalla)是一个为期三天的武术庆典,斗士们在这个节日期间参加军事演习和模拟战斗,展示剑术和骑马等技能。这个节日起源于锡克教宗师戈宾德·辛格(Gobind Singh)时代,他于1701年在旁遮普的阿南德普尔城首次举办了这些活动。武术结束后,参加者将参加更艺术性的活动,包括背诵诗歌和唱圣歌。

4月
美国,(从2021年2月28日推迟到)4月25日:娱乐业将轮番举办颁奖仪式。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第9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比通常晚两个月,于2021年4月举办,为那些因新冠疫情推迟了上映的影片延长入选资格期限。通常在1月第一周举行的金球奖颁奖典礼将推迟到2月28日,而EE英国电影学院奖也将从2月13日推迟到4月11日颁发,这些由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AFTA)颁发的奖往往被视为奥斯卡奖的风向标。

5月
中国,5月的某个时候:环球影城将在北京开放其第五个主题公园,其中有人们翘首期盼的七大景区——包括小黄人乐园、功夫熊猫盖世之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公园将在售票处和入口使用阿里巴巴支持的人脸识别技术。只有一个问题:新冠病毒被控制住后,预计每年1000万或更多游客还会出现吗?
荷兰,5月18日至22日:倒计时开始!欧洲歌唱大赛将在鹿特丹的阿侯伊体育馆(Ahoy Arena)举行,这个体育馆曾在2020年被改建为新冠患者的紧急医院。尽管规则要求参赛国家提交新歌,但许多国家选择保留它们当初为被取消的今年大赛选出的参赛歌手。
意大利,(从2020年5月23日至11月29日推迟到)5月22日至11月21日:推迟开幕的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可能代表着新冠大流行后艺术世界活动淤积的开端,哈希姆·萨基斯(Hashim Sarkis)是今年的总策划人。与此同时,可谓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活动的2021年威尼斯双年展已被推迟到2022年举行,这意味着它将与每五年一届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以及里昂双年展重叠,德国文献展定于2022年6月至9月举行,里昂双年展已被推迟到2022年9月。
印度,5月:度过活动受限制的一年后有什么补偿吗?对一些人来说,补偿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豪华巴士之旅。这趟“开往伦敦的巴士”将从德里出发,沿途经过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的18个国家,70天行驶2万公里后,最终抵达伦敦。

6月
在赢得2019年美洲杯足球赛后,巴西球员将奖杯高高举起。
在赢得2019年美洲杯足球赛后,巴西球员将奖杯高高举起。 Luis Acosta/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哥伦比亚和阿根廷,(从2020年6月12日至7月12日推迟到)6月11日至7月11日:足球迷们,准备迎接一个精彩的夏天吧。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足球锦标赛——美洲杯,将与欧洲杯同时举行。因此,欧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已推迟到2022年举行。
法国,6月26日至29日:这本该是丹麦人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热爱自行车运动的一年,环法自行车赛被称为“盛大首站”(Grand Départ)的开赛段原定在丹麦举行。但由于与欧洲杯和奥运会的时间安排冲突,丹麦人将不得不得等到2022年。2021年的盛大首站将在多风的布列塔尼举行,布列塔尼布雷斯特的菲尼斯特角将在环法赛事史上第四次做东起跑点。

7月
英国,7月1日:在戴安娜王妃诞辰60周年之际,她的儿子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萨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尽管目前分处伦敦和加利福尼亚,距离遥远(也许有某种象征意义)——将联手在他们俩自幼长大的肯辛顿宫的沉没花园中为她竖立雕像。
日本,(从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推迟到)7月23日至8月8日:在经历了其他主办国从未面临过的政治、经济和后勤挑战(包括如何将奥运圣火存放一年)后,东京将举办最近历史上第一次被推迟举行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开幕,距离东京奥运会不到六个月。
澳大利亚,7月30日至8月1日:昆士兰州南部的单峰驼将在两年一度的塔拉文化节及骆驼比赛中大放异彩,文化节还将包括毛利哈卡舞者、小龙虾赛跑、自由式摩托车越野赛表演和丛林民谣诗朗诵。大篷车和露营者将来到塔拉这个农业小镇,该镇人口约2200,但节日期间吸引多达1.2万名游客。

8月
互联网,8月17日:微软将放弃有着25年历史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其替代产品Microsoft Edge将使用Chromium——由谷歌开发的开源软件,是Google Chrome和许多其他互联网浏览器的内核。因此,Google将扩大其在整个网络领域中对隐私标准的影响力。

9月
卢旺达,9月3日至10日: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出生的山地大猩猩幼崽将在名为Kwita Izina的年度仪式上由公园护林员、向导、看守、跟踪员和兽医取名,Kwita Izina在卢旺达官方语言卢旺达语里的意思是“取个名字”。这个传统是为期一周的保护大猩猩活动的一部分。
法国,9月11日:当你在波尔多起伏的丘陵上奔跑时,你会停下来喝一杯——也许是一杯拉菲。当然,你可能希望将其与一些当地美食搭配——生蚝,或一点牛排——然后跑向终点线。至少在26.2英里长的梅多克马拉松上是这样的,其被人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马拉松,因为许多站点意味着吃喝玩乐或听当地表演者的现场演奏。

10月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2020年10月20日至2021年4月10日推迟到)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迪拜将举办世博会,这是国际展览局约170年历史上首次在中东举办这项盛会。世博会预计将有来自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你问吉祥物是什么?就像我们去年说过的那样:来认识一下拉希德(Rashid)和拉提法(Latifa),他们将由睿智的牧豆树萨拉玛(Salama)带领,踏上激动人心的旅程!
俄罗斯,10月1日:在多国的登月热潮中,俄罗斯将重返太空,执行自1976年以来的首次登月任务。月球25号(Luna 25)着陆器将前往月球南极,这是在2030年发射载人飞船并登月计划的第一步。

11月
苏格兰,(从2020年11月9日至19日推迟到)11月1日至12日:名字很长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家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是英国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峰会。会议将受益于推迟带来的好处:由于拜登当选总统,美国在气候变化和保护政策上的态度预计将有180度的大转弯,首先会重新加入2015年的《巴黎协定》。
巴巴多斯,2021年11月底前:巴巴多斯——1966年获得独立的前英国殖民地——将不再把伊丽莎白女王作为名义上的君主,从而摆脱过去历史的遗留,这是近30年来第一个这样做的国家。女王仍然是组成英联邦的其他16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礼节性“元首”。

12月
美国,(从2020年12月3日至6日推迟到)12月2日至5日: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旗下最热门的艺术博览会——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将回归,一年以来,它不得不将展览限制在网络展厅。其场地迈阿密海滩会议中心被用作后备野战医院和新冠病毒免下车检测站点。

2021年的某个时候

吉萨大埃及博物馆所在地的一名建筑工人。该博物馆原定于2011年开放,现在预计推迟到2021年。 Amr Abdallah Dalsh/Reuters
埃及:21世纪最负盛名的博物馆建设项目之一——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 Museum)将在吉萨揭幕,届时将首次展出图坦卡蒙系列的约5600件藏品。该博物馆原定于2011年开放,但由于阿拉伯之春而推迟。
瑞士:现金,请让开吧!加密货币初创企业正在瑞士楚格州(所谓加密货币谷)和平挑战你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那里的公民可以选择以太币或比特币缴税——最高10万瑞士法郎(约合11万美元)。
海洋:随着持续到2030年的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Decade of Ocean Sc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启动,联合国希望解决被人们忽略的棘手问题:世界海洋状况,其环境状况的恶化直接威胁到依赖它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30亿人的福祉。
太空:如果两次试飞成功,维珍航空创始人和亿万富翁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将乘坐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火箭飞船飞往太空。毫无悬念。
中国:中国共产党将庆祝其建党100周年,并庆祝习近平主席消除中国贫困长期目标的实现。
美国:14年后,真人秀节目《与卡戴珊一家同行》(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的最后一季将在E!电视台播出。如果说卡戴珊一家人在令人难以捉摸的永无休止的节目中证明了什么,那就是名望是一种无穷的资源,任何人只要会照相就能获取它。不会也行。

科技是拜登政府的核心政策主线

拜登上台后,虽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并推动美国经济走出疫情泥潭是当务之急,但是拜登政府未来的政策主线并非经济,而是科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重视科技投入,来带动其他各项政策将是拜登政府的政策核心主线

当地时间2021年1月20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后发表就职演说。

  1月20日,从政经验丰富的约瑟夫·拜登宣誓就职第46届美国总统,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外界对拜登的期待从对特朗普的厌倦,转向拜登尽快兑现竞选主张。

  竞选中,拜登许下带领美国重回往日荣光时代的承诺,意欲在内政、外交、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全面调整美国政策,去除特朗普“流毒”。拜登在挑选政府各部门负责人时,将多元化、专业性、经验丰富而非年龄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由此挑选出来的多肤色的候选人,各种政策主张也“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但这并不意味着拜登政府没有一个统领所有政策的政策主线。在已公布的主要内阁部门负责人选名单上,很多是奥巴马时期的旧识,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拜登政府的主基线和奥巴马政府就完全相同。

  奥巴马是在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际接手白宫的,贯穿其两任任期的政策主基线是应对金融危机,并带领美国经济重新走上正轨。由于特朗普本人的商人背景,特朗普政府任内的政策主基线也是经济。在特朗普看来,“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就是经济上的高歌猛进,所以“歇斯底里”地推进“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拜登上台后,虽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并推动美国经济走出疫情泥潭是当务之急,但是拜登政府未来的政策主线并非经济,而是科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重视科技投入,来带动其他各项政策将是拜登政府的政策核心主线。

  首先,通过将科技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划清与特朗普的界限。重视硬件建设的特朗普入主白宫后,迅速提名国防、财长等人选,却让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一职长时间空虚,两年后才确定人选。在任内首个财年预算案中,特朗普竟然减少对科技研发的直接投入。此举遭到美国舆论口诛笔伐。美国《科学》杂志称特朗普2018财年预算为针对“美国科学的一项冷酷预算”;《华盛顿邮报》称“预算案将给美国医疗和科研领域造成地震式破坏”;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则非常尖锐地称预算方案是“对科学研究的大屠杀”。特朗普在疫情期间的“反智”言论更让美国的国际颜面扫地:特朗普在白宫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声称向体内注射消毒液可以杀死病毒。

  对科学的重视是拜登用来打开美国社会分裂“心锁”的钥匙。如果社会各方能够在科学和技术问题上形成共识,那么就有可能再次基础上形成更大的社会共识。

  第一,拜登政府入主白宫后的首要任务是防控住疫情。如果全社会都具有科学常识,尊崇科学,就有可能尽快防控住疫情。拜登于今年1月15日任命麻省理工学院(MIT)埃里克·兰德(Eric Lander)教授为总统科学顾问,提名其为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主任;任命MIT教授玛丽亚·朱伯(Maria Zuber)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师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为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的联合主席。上述三位科学家将随拜登1月20日一同就任。拜登既借此传递对科学技术和人才重视的立场,也借此获得科技届的加持。正如拜登发表声明所说:“科学永远是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将确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基于科学、事实和真理。在我们共同努力结束这一大的流行疾病,使经济恢复增长并寻求新的突破以改善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时,他们值得信赖的指导至关重要。”

  不仅着眼眼下,拜登还着眼长远。2021年1月15日拜登在给兰德的任命信中,提出了五个“未来之问”:

  一是疫情的哪些经验告诉我们,能做且应该做哪些事来解决公共健康的需求?
  二是科技突破如何能够帮助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三是面对中国的竞争,如何确保美国在未来科技和工业上保持领先地位?
  四是如何确保每一位美国人都享受到科技成果的好处?
  五是如何确保美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健康发展?

  拜登将此五个“未来之问”的历史意义与1944年罗斯福向其科技顾问万内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提出的四个问题相提并论。拜登寄以期望,此次他组建的科学团队能为美国下一个75年提出指引。

  1944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F·D·罗斯福致信万尼瓦尔·布什,要求布什研究如何把国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时的经验用来指导未来,增进国民的健康,创立新的企业,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准。在由杰出的科学家和其他学者所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布什主持起草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于1945年7月19日发表。该报告包括绪言、向疾病作斗争、科学与公共福利、更新我们的科学人才、科学的复苏问题和达到目的的方法六个部分。《科学:无尽的前沿》受到了高度的评价,一经发表便被学者们称为经典文献,认为是“划时代的报告”,为美国此后几十年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加大科技投入将为短期内实施刺激政策提供抓手,也是削减赤字的根本应对之策。拜登已提议在任内四年,投入7000亿美元采购美国商品和服务,加大科研投入能够带动其他相关领域的投资。拜登主张将社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5美元/小时,如果没有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上述工资提高将是不可持续的。

  国际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西方的衰落》一书中曾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技术创新是国际可以走出巨额债务的困境的重要途径。目前美国的债务水平高企,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四年内,美国债务水平上涨了7.8万亿美元。拜登提出了1.9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美国救援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其中包括延长和提高失业救济金、将联邦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5美元、拨款3500亿美元用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援助、拨款1700亿美元用于K-12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拨款500亿美元用于新冠病毒检测和建立全国性的疫苗接种计划等。上述救援计划有助于稳定美国经济,但也将进一步推升财政赤字。而且后任财长耶伦在1月19日出席参议院财长提名线上听证会时表示将继续寻求扩大财政支出。

  预计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将是未来美国财政的主要特征。对此,老布什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博斯金(Michael Boskin)公开表示反对,称赞成减税而不是扩大政府开支,并警告说,巨额赤字不能无限期地进行下去,因为最终利率会上升。

  第三,重视发展科技有助于提升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率,实现长期繁荣。

  “二战”后,美国经济一共经历了8次大周期。时间较短的为4年左右(1969年第3季度到1973年第4季度),持续时间最长的为17年左右(1990年底第3季度到2007年第4季度),超过10年的有4次,时间跨度为10-17年。上述周期的平均增长率呈逐步走低态势,从1948-1953年的GDP年均增速4.7%降至2007-2018年的1.5%。未来美国经济或出现周期性进一步放缓。加大科技投入将有助于打破上述不断下降的趋势。

  拜登已明确无误地表达了对科技的热爱,但也表达了对科技垄断的憎恨,誓言不会为了发展科技而纵容科技巨头的垄断。

  2019年5月,拜登曾向美联社表示,拆分大型科技企业“是一件我们需要认真看看的事情”。因此,在拜登任内,国内对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反垄断调查还将继续。

  对外,拜登政府为减少对外部供应链在关键领域的依赖,搜集更详细的数据,列出更加细致的美国进口清单,找出核心和附加值较高的供应链产品,通过关税、补贴以及其他的产业政策来推动供应链从外部迁移至美国本土、盟国和中国以外国家,以降低对外供应链依赖。但是如果拜登政府从战略高度,从人类福祉的角度看待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推动全球科技合作,这才是人类发展的真正福祉所在。

吴晓波:2021全球贫富差距会增大,调整资产配置很重要

我今天在哪里,有怎样的核心能力,明天要去哪里。”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时机永远属于你。
—— 吴晓波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昨天是腊八节,也是吴晓波频道“请问2021”三天直播的第一场,吴老师一上场,就给大家唱了这句童谣。他说,因为这个传统“辞旧迎新”的时间点特别适合做新年规划,所以他和团队们商量,在微信视频号做直播,关键词就一个:财富。

刚好昨天也是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就职第一天,而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宣布1.9万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全美国1.3亿人每人都可以领到2000美元现金。这预示着2021年必将是通货膨胀的一年,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

“所以,2021年,财富在哪里、机会在哪里,确实是挺重要的一件事。”

直播中,吴老师先用40分钟的时间进行了宏观背景的分析,剩下的一半时间,则与吴晓波频道总编魏丹荑回答了读者和观众的提问,从股票基金投资,到美国新总统拜登,再到具体行业前景,干货多到小巴摘抄都摘不过来,干脆直接奉上全部的问答记录吧~

当然,按照惯例,大家可以去“890新商学”App收看全场回放,今天晚上和明天晚上,还有吴老师与刘德科老师、周斌老师的房产与理财专场直播。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进入吴晓波频道微信视频号预约直播哦。

Q1
明年或者未来五年的中国市场,什么行业最赚钱?
吴晓波:我觉得,越是“动荡”的行业越赚钱,哈哈。
其实,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像茅台、海天酱油、农夫山泉这一类的企业,它们和每个人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具备长时的恒定性。我觉得这类行业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魏丹荑:日常刚需产品的制造业。
吴晓波:但是你再想,中国很多公司做酒、做水,二十多年前中国有上万家酱油公司,为什么今天只有一个茅台能够过两万亿,只有农夫山泉做水能做成中国首富?这说明它们在不起眼的传统赛道上建立了自己坚固的护城河,它们的渠道能力特别强,品牌认知能力特别强,所以受消费者喜欢。这就是巴菲特喜欢的价值投资。
魏丹荑:赛道长,且积雪深。
吴晓波:还有一类是特别“动荡”的,像科创板里面做材料的、做医疗的、做新能源汽车的。
这两类行业看上去很两极化,但是我不认为有什么所谓“朝阳行业”和“夕阳行业”,只要这个行业里有聪明人,你可以找到他们一起去创业,或者通过投资的方式加入,都是可以的。

Q2
这两个行业的几只股票,像茅台、新能源汽车等等,现在都已经处于历史高点了,之后的走势还会继续向上吗?
吴晓波:你们真的觉得我能预测未来吗?
魏丹荑:890新商学App里,“我的股票计划PRO版”课程分析过几个行业,其中大健康、大消费和大科技,未来应该还是向好的。
吴晓波:是的,我认为这两个赛道——消费品赛道、新科技赛道仍然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公司,值得去挖掘。但是我无法预测未来,我只能建议大家,如果是在二级市场做投资,我建议你们成为基金的购买者。
你知道,股民和基民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魏丹荑:基金有更专业的人帮你把控。
吴晓波:股民是把命压在自己手上,自己要一直盯着股票。
魏丹荑:三点前看股票,三点后上天台。
吴晓波:哈哈,那不至于。但是基民和股民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是拜托专业的人打理自己的财富。十年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为什么动荡?因为中国90%的投资人是散户。但是今天我们在这里做直播的时候,市场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去散户化”趋势,60%到70%的资金掌握在基金经理的手上。
随着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出现,未来的基金市场会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去年我们就建议大家去做一些权益类的资产配置。找到好行业、好赛道,接下来就是按照正确的逻辑和路径去选择。
魏丹荑:吴老师,你知道我们频道大部分的员工,今年财产性收益的平均值大概在多少?
吴晓波:我估计在20%以上?
魏丹荑:50%。
吴晓波:有50%吗?你们都好厉害。
魏丹荑:因为今年股票型基金的收益都在40%左右。
吴晓波:比我发的工资高吗?
魏丹荑:没有,因为我们投入的基数并不高。
吴晓波:十多年我在办蓝狮子的时候,出了一个政策,公司中高管有30万的买房贷款,免息三年。
魏丹荑:我也享受到了。
吴晓波:他们那时候去买房子,杭州的房价大概一万多,如果公司给你三十万,你买一百万的房子,付首付就足够了。但是现在肯定做不到了。所以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我们的人、我们的钱肯定是在不同的地方的。今年也许就是在二级市场里、基金市场里,会有机会。

Q3
2021年,吴老师最看好的是股票、基金还是黄金?
魏丹荑:吴老师刚刚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基金。

1
2
3
吴晓波:对,我个人比较看好基金。不过每个人可能需要做不同的资产配置,昨天我下飞机的时候,有个人抓住我问,吴老师,我在上海已经有一套房子了,还能不能买第二套房子?
我觉得,只要是跟你的生活有关的,比如我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品质,那么在你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我建议你置换一套,不要等到五六十岁以后再去买一个新房子。我觉得,及时行乐还是蛮重要的,今天赚了钱,今天就花在自己身上,花在家人身上。
但是如果你把所有钱都压在房产中,因此背上很高的房贷,我个人感觉没有必要。

我希望听直播的同学记住一句话,今天中国的中心城市,无论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在这些城市中你如果已经有一套或者两套以上的房子,那么,如果不是为了改善住宅,我建议在你的资产配置中,不要再买第三套房子了。
魏丹荑:可以多加一些权益类资产。
吴晓波:国家说房住不炒,买第二第三套房子,首付已经到50%到70%了。年终秀我讲过了,过去五年房子年均增长5%,2020年是3%,而黄金是13%,房子的资产增值已经大幅下降。
2020年出现一个情况,北京上海深圳地区一千万到两千万以上的中高端房,房价涨得很好,为什么?
魏丹荑:这些都是豪宅。
吴晓波:就是避险型投资,大量的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在进行避险型投资,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这些城市的房价具有很强的抗跌性,中国前十八大城市的房价,我认为在未来五到八年内,下跌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它们有很强的抗跌性。

我们的资产配置中要进行不断地调整,

我们的资产是一根轴,最波动的是风险型投资,例如投一家创业公司。最基石性投资是什么?房产,它的流动性是最差,但是比较稳定。房产前面是保险,保险前面是基金,基金前面是股票,然后是风险投资。这是境内的部分。

高净值人群还有境外的部分,比如去港股买了美团,买了腾讯,买了小米。如果去年你买了小米,就翻了一番。再比如,现在有机会到日本买一些不动产的话,日本的不动产的性价比,比北上广深好很多。

所以,你的资产,第一要根据风险进行配置,第二境内境外要进行配置。

Q4
拜登上任了,您怎么看待中美摩擦在之后的几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吴晓波:中国今天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75%,如果未来的几年内,中国经济每年保持6%的增长,特朗普执政的前三年是2.5%,2020年比较差,假设2%,如果美国经济增长保持2%,中国保持6%,那么在未来的八到十年内,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对峙仍然会存在。
魏丹荑:仍然是长期问题。
吴晓波:但是,会不会像过去四年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状态?我想应该不会有那么大的戏剧性。
魏丹荑:是一个更冷静的长期问题。
吴晓波:拜登政府新任的国务卿也在讲一句话,中美对峙是长期的,但是我们要寻找到更理性的共存方式和对话方式。
特朗普打明牌,打在你脸上,你很难受。但是拜登同学可能在你腿上绊一脚,他也会更长期地考虑问题。所以对于中国来讲,拜登和特朗普谁是更难对付的对手,很难说。

Q5
直播的行业会火多久,会是长期的行为吗?
吴晓波:我觉得是一个特别长期的行为。年终秀上我讲过四个红利,有一个视频红利,2020年中国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达到6个小时,50%以上和视频相关。视频慢慢替代图文了。
视频一定是未来每个人生活里越来越多的一种社交方式,甚至是工作方式,因为这个赛道上很多能力会被迭代掉。吴晓波频道原来是做图文内容的,像做这么一本《我的财富增长手册》,我们团队非常娴熟。但是怎么把财富增长的内容变成视频节目,变成像“每天听见吴晓波”这样的音频内容,是需要学习的。我们有小白理财训练营,现在慢慢开始尝试这种方式。
无论做什么,只要和消费者有交互关系,视频一定是我们需要重视的赛道,每家公司都要有一些跟视频内容相关的专业人士。

Q6
现在开始做直播和短视频,还来不来得及?
吴晓波:我认为永远来得及。讲一个案例,吴晓波频道。我2010年写《腾讯传》,2011年有了微信,那段时间我和腾讯交集密切,所以我知道微信其实很早。但是吴晓波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是2014年才开通的。
那时候也有很多人觉得红利过去了,但是今天,吴晓波频道在中国财经类的公众号里,算是非常头部的。所以,可能有先发优势,也可能有后发的优势。我们今天在看直播的同学,不要认为直播、视频已经晚了,没有关系,已经跑的可能是先行者,也可能是先烈。
魏丹荑:是的,今天微信公众号里也还是不断有爆品,在不同的细分领域,也还是会有优秀的内容,越来越垂直。
吴晓波:今天来看我们直播的,有很多20来岁或者30岁左右的年轻人,千万不要灰心,觉得这个时代不属于我,或者我入场晚了,是不是没有机会了。
任何人需要有一个基于自身的底层思维逻辑,我对这个行业的中长期看法是什么?我对自己的中长期看法是什么?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去建立自己的中期和长期规划。
还是那句话,我今天在哪里,有怎样的核心能力,明天要去哪里。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时机永远属于你。

Q7
2020年,吴老师走访的所有企业中印象最深的是谁?
吴晓波:我去年去了六十多家企业,印象最深是两个。第一个是携程,看到梁建章做直播,一个经济学博士,当企业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他干的第一件事情是冲到前线去。第二个是我去内蒙古探访的一家乳企,在那里我看到什么叫工业4.0,什么叫产业互联网。
魏丹荑:在牛身上看到了。
吴晓波:他们在牛身上套一个智能脖环,就可以观察到那头牛每天走了多少步、消耗多少卡路里、有没有进入发情期,这么一个脖环让奶牛产奶量提高10%。
新经济对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巨大的冲击。饮料行业,已经很红海了吧?仍然有许多新公司出现,他们做零糖、零卡路里的饮品。凭借这么小的点,就能够实现突破。
其实零糖的饮料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了,为什么那些大公司不做零糖?因为它已经做了很多饮料,所以在创新新品的时候,它会想“我原本的利益怎么办?”,于是就不敢创新。
魏丹荑:自己不革命,就被别人革命。
吴晓波:然后它实验室的发明专利,就会被年轻人拿去自己创业,变成杀你的刀。所以今天的商业世界里面,有四个字是最不容易相信的,叫做“顺理成章”。千万记住,顺理成章的事情,公式上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不是2021年会出现的变化。
今天很多人问我,饮料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服装行业会出现哪些“有钱途的”企业?我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我就去投资它了,不做直播了。
商业有趣的部分就在这里,永远充满不确定性。

Q8
因为疫情的情况,很多企业收紧缩编,大学生应该怎么面对就业和职场问题?
吴晓波:首先,还是那三句话,我今天在哪里,我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我想要去哪里,这是底层问题,这三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其次,我建议大学生毕业后去到一些优质公司,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们年轻的时候遇见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一个人进入职场的时候,最幸运的是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找到了自己愿意追慕的人,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很多能量。对于年轻人、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排在首位的愿望一定不是成功,而是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功只是一个结果。
魏丹荑:平台和直属领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吴晓波:对,找到好的爱人、好的朋友、好的公司,是你大学毕业走出校门要干的第一件事。

Q9
吴老师怎么看美业?
吴晓波: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我记得有个数据,95后小男生18%在涂口红。打扮得漂漂亮亮,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魏丹荑: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奖赏。
吴晓波:可能今天看直播的,也有很多50岁以上的同学。今天50岁以上的男生和女生,和20岁的男生和女生,是同一类吗?
魏丹荑:不是。
吴晓波:对自我的期许都完全不一样。我们20岁的时候,觉得50多岁应该要退休了,但是今天,生命还在我手上,我们会非常注意如何照顾好自己。
魏丹荑:大家会更在意美丽和健康。
吴晓波:对,美业也是特别残酷的赛道,因为门槛很低。所谓的好行业的背后,就是巨大的红海。
魏丹荑:行业之间一定会有一个平衡,门槛低的竞争难度就会更大,门槛高的护城河会更高。
吴晓波:还是巴菲特说的那句话,其实没有什么好行业和坏行业,有差别是好公司和坏公司。
魏丹荑:今天吴老师的演讲和互动问答就到这里结束了。
吴晓波:郑州的房子能不能买,厦门的房子能不能买……今天很多人问房子的问题,明天可以问德科。

2020年是口罩、口罩,2021年是口罩加疫苗

华冰聊专利200:2021年初的知产行业思考

声明:

1、2021年初写这份行业思考,不代表是2021年发生的事,可能未来5年10年才会成为现实,只是预测,文字用于记录而已。

2、个人的行业思考公开发表,实则抛砖,限于本人眼界、能力、专业程度,有可能是不对的,欢迎广大同仁指正、交流。

3、行业思考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公司观点。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2020年都走了,再也不见!

2020年的知产行业,“蓝天行动”效果显著,打击了有资质的代理机构的低质量申请,清理了“挂证”,惩罚了无资质的“黑”代理,明确打击商标囤积行为,行业向着越来越规范发展。

同时,惩罚性赔偿和侵权入刑都落地了,知识产权侵权,向着越来越严的市场环境发展。一旦侵权确认,赔的比赚的多,而且,还可能要坐牢。这种严惩式的知识产权高压线,会倒逼市场尊重知识产权,同时提升大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逐步打造一个诚信的知识产权氛围。

总之,知识产权行业,在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更有序更规范。2021年了,知识产权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作为从业者,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以下是我的思考,欢迎留言、拍砖、讨论!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来自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先进经验也来自欧美,包括申请、许可、投资、技术入股、诉讼维权等。因此,近年来业内都在向知识产权运营努力,其本质是希望将知识产权用起来,帮助企业赚钱,促进创新发展。但是,我中国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不可能跟欧美发达国家一样,也不能照抄欧美的成功经验,一定会是“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
1、知识产权是国有经济为主导环境下的“小”垄断
知识产权是私权,是鼓励权利人行使私有垄断权的法律。但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赋予权利人的垄断是存活于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之下的。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质了飞跃。这无疑证明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是成功的,后续仍会继续保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垄断就是国有经济垄断环境下的“小”垄断,其权利执行需要在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大环境下执行。

2、国企、央企的知识产权实力会大幅增加
2020年,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国资委对央企的知识产权考核和发展要求。不难预见,央企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会明显提高,而央企又有先天的优势,比如说:

更容易吸引优秀的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更稳定、平台更大、人脉质量更高、解决户口(尤其是北京这样的户口困难城市,吸引力巨大)。

有更多的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央企资金雄厚,在知识产权上投入一点点,比起很多民企私企就多很多;有钱好办事,不管是新申请还是买入甚至是并购,资金足够都可以快速地实现质的飞跃。

有更多的资源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央企项目多,与科研院所合作机会也多,服务机构更愿意与之合作,国家知识产权局、服务机构的培训也更愿意邀请央企人员参与,不管是哪种,都更有利于央企人员专业能力提升。

总之,央企、国企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其知识产权能力、储备和人才都会有量和质的提升。

3、私营企业会成为知识产权的主要运营对象。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有先天的市场主导优势。国有企业储备一定量优质知识产权后,可能以优质知识产权作为引导市场的方向标。这种变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影响更需要重视。

私营企业会成为知识产权的主要运营对象。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考核制度,已经明确不再考核知识产权数量,而考核知识产权产生的经济利益。因为国企有了知识产权运营的考核指标,势必要寻找运营对象和运营方式。转让是最不可能选用的运营手段,因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谁都不敢碰。实现可能性最大的方式是许可和技术入股,其中许可见效快,周期短,适合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创新市场;技术入股周期长,见效慢,适合早中期的创新技术,伴随企业成长,获取长期收益。

我国众多私营企业,都是国企和央企的服务商。作为大甲方,当国资委考核指标中包含了知识产权运营指标,最容易实现的就是从供应商中挑选运营对象,即将知识产权许可给私营企业供应商,将商业合作与知识产权许可同步进行,互利共赢。

因此,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创新、积累知识产权实力是私营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纳入国企央企的供应商名录,才有与他们合作的资格。同时,诚信经营、放弃捷径、放弃一夜暴富的想法,重视创新、重视人才、重视保护和积累,有知识产权意识的私营企业才有未来。

4、科技成果转化环境越来越好
2015年8月29日,新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规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不再上缴国家,而是由权利人自行处置,以此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同时规定发明人应分得收益所得的50%以上,以调动高校老师、研究员们的积极性。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积极转化其科研成果,探索个人与单位共同拥有知识产权的产权共有模式。该模式中发明人不仅享受署名权、收益权,还可以作为知识产权的权利人,直接转化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简化了科技成果转化手续,降低了转化实施门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你有自己的创新,不管是在高校还是在科研院所,你都有机会利用知识产权变现,实现知识的价值,让自己利用知识富起来。“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势必要成为历史。

5、侵权代价越来越大
近几年来,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惩罚的声音经常出现,惩罚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

2017年7月,总书记在全国大会上说“要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2018年7月,李总理说“恶意侵犯知识产权者,要罚到倾家荡产”。

2020年11月30日,总书记组织中央政治局学习知识产权。

2021年3月1日,知识产权侵权入刑开始正式实施。

2020年,惩罚性赔偿案例已经落地,因为知识产权侵权而坐牢的案例也已经实施。

因此,靠抄袭赚钱的风险越来越大了,不仅可能赚的不够罚的多(实施5倍罚款制度),还有可能要进去享受一日三顿有人照顾的日子。

在从严的知识产权惩罚机制环境下,越是大型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越谨慎,不希望因为知识产权问题而影响企业声誉、工程进度、项目质量……。因此,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才有更多与大企业合作的机会、发展的机会。

回归到知识产权服务业,以质量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代理业就不用说了,前几年大赶快上、薄利多销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囤积一批专利,再转手给企业做高新认定的商业玩家也玩不了多久;服务好有创新实力的主体,如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好有资本积累的私营企业,帮助他们补齐发展短板,或帮助他们在与国企合作时有更好的生存条件。

盘点下业内出现的各种现象,2021年的服务机构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1、专利代理依然是刚需

专利代理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程序极繁琐的业务,专利实力强大如华为,也会将专利代理的工作交给专业的机构处理,而不是自养团队(其利弊改天用其他文章写)。专业的专利代理服务仍是专利产业链上的刚需,优秀的专利代理师仍是稀缺的人力资源。

2、流量已经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近几天,知产圈的百科君po出一张图。
全国2020年900万商标注册量,阿里系占了10%,而前15名的企业里,无一不是“互联网”式的企业。曾经连续13年商标注册量第一的老东家,是传统代理所,已经在前15里找不到痕迹。

不管是商标查询,还是商品类别选择,再或是商标文件提交,这些商标注册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IT已经帮着做了绝大部分,虽然可能精度会有偏差,但是与新入行的商标从业者相比还是有专业可信度的,获客成本低、服务价格低是“互联网”的惯用手段,客户被带走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互联网”这把火还没烧到专利圈,或者还没把专利圈烧坏,但是,各种IT工具已陆续出现,受IT影响肯定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IPer们,拥抱IT的姿势(zhi shi)你准备好了吗?

3、甲方日益复杂的需求与不增加的预算形成尖锐矛盾

不管是中美贸易战的耳濡目染,还是电视、新闻等信息渠道的宣传,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开始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专利、专利少的客户需要知识产权战略,先规划再申请;专利多的客户需要做价值分级、现有知识产权诊断。不再单纯追求一纸证书,而是向价值实现靠近,是很多企业的需求变化。

不管是哪一种需求变化,都需要服务机构更专业、投入更多精力,投入更专业的人力。但是企业的预算未必跟得上需求,这无疑也是专利服务市场的阵痛。

而且,知识产权的价值绝大部分是在证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现在的知识产权服务市场除了要证书,还要实现证书价值,而价值又建立在优质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因此,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服务的质量要求就水涨船高。

一边是需求更难响应,一边是没有增加的预算,作为夹心饼干的知识产权人更需要强大自己。

4、专利信息微观分析成刚需

当企业对专利的证书需求转换为价值需求,对专利服务的要求就高很多,新申请能不能授权?新产品会不会侵权?竞争对手又申请了什么专利?如何不受制于竞争对手?这些都需要用微观专利分析实现。

为什么不提宏观分析?因为近年来大量专利数据鱼龙混杂,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找出有价值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已经让人头疼了。而真正分析出来的图表,又会因为海量数据让人心存怀疑。所以,宏观分析……

5、培训市场变大

虽然知识产权对于广大公众已不是陌生的词,但是知识产权工作依然是很小众的话题。不管是企业高管还是研发人员,对知识产权了解得依然不够,甲方的知识产权意识依然有待提高。

在很多企业里,知识产权负责人可能意识跟上了,但是领导没跟上;领导跟上了,研发人员没跟上;研发人员跟上了,其他与知识产权相关联的部门没跟上。因此知识产权培训依然是大市场,也是刚需。

同时,能讲商标注册、商标维权、专利法、专利代理考试、专利撰写、专利挖掘与布局、专利诉讼等专业内容的代理师大有人在,但是能把专利讲得让公众理解接受,真正认可的人太少。总是避免不了被认为“自嗨”、“王婆卖瓜”,很多人听完课依然认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因此,知识产权培训市场依然巨大、专业的知识产权培训师依然稀缺。

6、知识产权诉讼变多,知产律师会更忙

如前面所说,惩罚性赔偿、侵权入刑落地,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不断宣传,唤醒了很多人的维权意识。于是,知识产权诉讼出现井喷,我国先后设立4个知识产权法院,法官们的工作负荷一直高居不下。越来越多的权利人,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可以去‘告’别人,还可能获得赔偿,这给了权利人很大的动力。

不管是原告和被告,绝大部分都需要知识产权律师,所以近年来知识产权律师的生活很滋润。

7、专利人才断层明显,人才更紧缺

多年的专利冲量行动,一方面吸引了大批从业者入局,一方面又不断拉低行业服务价格和服务水平,出现10年专利代理费不升反降的市场格局。一批专业但赚不到钱的人退出了这个行业,一批新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不进入专利行业。细数身边的各种工作,专利服务业的收入实在不足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导致这两年专业的人、优秀的小白越来越难找。

以专利从业者为例:要求理工科毕业,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其工作的选择可以是设计、研发、销售;不管是哪一种,都比专利的起点工资高,很多新人在专利和其他工作中选择时,最后都会放弃专利。

招人难,服务机构比甲方难,小公司比大公司难,私企比国企难……。

8、甲乙双方换动频繁

不管是市场驱动,还是圈子文化,针对甲方的各类活动从来停过,闭门峰会、专业培训、行业沙龙……甲方的知识产权人有无数聚会和交流平台,于乙方就少得可怜(可能与乙方相互之间会竞争有关系)。所以,用心的甲方专员一般都成长得很快。

同时,乙方的收入受服务市场限制,近年来很难有大的突破。甲方收入则与企业员工的收入关联,突破乙方收入轻而易举。所以,一旦甲方有需求,乙方跳去甲方的人越来越多,间接导致乙方的人才流失。

于是,优秀的乙方人才越来越稀缺,甲方需求的响应质量很难提高。市场出现甲方不得不“委屈将就”的情况,因为“也找不到更好的,也没有别人”。优秀的甲方中,出现回流现象,进入乙方市场,利用在甲方的人脉和信任基础,切最高端需求的蛋糕。

总之,近两年来甲方乙方的角色转换变得频繁,甲方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企业认为需要自己养一个专业的知识产权总监,甚至知识产权团队。因此,不管甲方还是乙方,行业的人才缺失都是不争的事实。而解决人才缺失的源头,还要让行业内的人能赚到钱,能满足生活需求,理想和热爱都不能当面包吃。如果不能让这个行业的人拿到比某些行业稍高的收入,哪怕只是与其他行业持平,大家就会选择收入更高、更有保障和尊严的工作。(如何提高从业者的收入,又是一个巨大的命题,交给时间和市场吧,要有耐心!)

写在最后;

2021年开始了,知识产权行业在新的一年会越来越严、越来越正规。作为打算一辈子深耕的从业者,理清思路,看清方向,但行好事,莫问西东。

2020

幸福不是你想要什么,而是带着爱和感恩珍惜你已经得到的。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

Happiness isn’t about getting what you want. It’s about loving and being grateful for what you have received.


新冠病毒最先影响肺部,而且能够影响整个身体。
伦敦国王学院的马乌罗·基阿卡教授(Mauro Giacca)说,新冠病毒很“独特”,而且“与任何其他普通病毒造成的疾病不同”。
他说这种病毒不仅仅杀死肺细胞,而且让肺部坏死。受感染的细胞被发现聚集成堆不能正常运作,这些坏死的细胞似乎很难消除。
基阿卡教授说,在严重感冒之后肺部可以“完全重新恢复运作”,但是新冠病毒感染后“这种恢复却不会出现”。
他说:“这是不同寻常的一种感染”。
新冠病人的血液凝结问题很严重,极为奇怪,有报道说医生无法给病人输液因为管道很快就被凝血堵住。
伦敦国王学院的贝弗里·亨特教授(Beverly Hunt)说,在某些新冠病人的血液中发现的凝结化学物质比正常人高出百分之200、300 甚至400。
她在BBC的“健康内幕”(Inside Health)节目中说:“在我长期的医生生涯中,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组病人有过这么浓稠的血液”。
这些对整个身体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受体。这种受体在人体各处都有,包括血管、肝、肾以及肺。

书评:《为什么德国人做得更好》

作者约翰•坎普夫纳对战后德国及其非凡成就大加赞扬,并将此归因于德国在情感上的成熟和扎实,源自其在20世纪遭受的历史创伤。


更新于2020年12月8日 03:52 英国《金融时报》 本•霍尔

德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的娴熟处理,使其成为欧洲许多国家的艳羡对象。新冠疫情期间,德国注重共识的政治文化、权力下放的政府、资金充足的公共服务和强大的工业基础,都增添了新的光彩。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冷静客观——被外界指责为呆板,甚至是自满——在医疗紧急情况下为国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月,德国总理对病毒再生数含义进行深入浅出解释的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立即引起轰动。就此而言,约翰•坎普夫纳(John Kampfner)的《为什么德国人做得更好》(Why the Germans Do it Better)一书出版的时机恰到好处,而且主题恰当。

坎普夫纳曾是一名驻外记者,一度还担任过《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的主编。他对战后德国及其非凡的成就大加赞扬。“德国确立了一种新的稳定范式,而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同类的国家出于不同的原因都难以建立这种范式。”他将此归因于德国“在情感上的成熟和扎实”,源自其在20世纪遭受的历史创伤,这与“其他国家那些自以为更懂而其实不懂、随兴忽悠的狂妄自大”形成有利对比。与法国或英国不同,德国无法在昔日的辉煌中寻求庇护。

缓慢但坚定(Langsam aber sicher)——这应该是默克尔的座右铭。但坎普夫纳认为,对德国来说,采取“谨慎、审慎的方式”来灵活处理其战后历史上的四个关键问题

——重建经济并在1949年基本法即宪法中夯实民主体制;1968年的抗议运动;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以及2015年的移民危机——是不可或缺的。

坎普夫纳围绕着这些历史时刻,按照主题而非时间顺序撰写该书。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内容丰富。他对德国有很好的感觉,曾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波恩工作。他结合历史的时间跨度与生动的报道,赞美德国的强项和成就:植根于“共同决策制”(工人代表进入企业董事会)和精细制造的社会市场经济;水平极高的精英阶层;将社区置于利润之上的睦邻精神。

坎普夫纳客观地承认了德国的缺点。诞生了环保运动的这个国家,变得依赖肮脏的褐煤和内燃发动机。两德统一的不朽成就遗留下一个问题,即东德人对西德人的不满情绪日益升温。中间立场的大联合政府观点催生了丑陋的极右民族主义。柏林方面迟迟不愿在国际上扮演一个更加自信的角色,使得邻国更担心德国的不作为,而不是其实力。坎普夫纳借助理解和热忱——而不是特别新颖的见解——来探讨所有这些问题。他错失了一个机会,没能为英文读者更加深入地探究德国公共生活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对德国的国内外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德国的联邦制、或其对法律的痴迷(不惜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

对于德国的政治选择对欧盟其他国家造成怎样的影响,该书也没有太多剖析。南欧的许多人会说,在德国要求下实施10年之久的不当紧缩政策,造成了本可避免的苦难和民粹主义反弹。德国对一体化的抵制削弱了欧元区。默克尔姑息了匈牙利威权领袖欧尔班•维克托(Viktor Orban)。她在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问题上坚守了立场,却加大了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面对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国,欧洲软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德国决定优先考虑其商业利益。

坎普夫纳反复将当代德国与夸夸其谈的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或仍对战时荣耀念念不忘的英国进行比较,让人感觉有些刺耳,即使这些比较对于他的论证主线是必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涌现了一连串有担当的总理,包括阿登纳(Adenauer)、勃兰特(Brandt)、科尔(Kohl)和施罗德(Schröder),他们都有各自的重大成就。

默克尔会有怎样的成就?她的任期还剩一年出头。坎普夫纳的著作是对她的政治遗产进行评价的早期尝试。五年前,她在接纳数十万叙利亚难民进入德国时说的那一句“我们能对付”(Wir schaffen das),将为世人铭记为一个大胆得不寻常的领导行为,永远改变了德国社会。默克尔时代是一个繁荣和正派的时代,但这也是错失了良机的时代,没有让德国准备好迎接数字化经济和一个更为敌对的世界。德国在对华出口方面的强大实力如今看起来像是一个脆弱性。坎普夫纳对默克尔的评价可能很快就会显得过于乐观。

但是,他做出的关于德国例外论的总体结论无疑是正确的。即使默克尔下台,“在这个民族主义、反启蒙思想和恐惧的时代,德国仍是欧洲的最大希望”,因为“德国知道国家不汲取历史教训的后果”。

2020年才是21世纪元年

刚刚过去的2020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糟糕的一年。

但是,从技术角度看,2020年却是辉煌的一年。人类社会可能在2020年以后,进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阶段。

风险投资家、《从零到一》的作者 Peter Thiel 说, 2020年才是21世纪的第一年。新经济、新技术、新趋势在这一年确立了。

我列举一些2020年技术领域的大事。

mRNA 疫苗技术取得突破,从研发到大规模接种,只用了一年时间,很可能会永远改变流行病的预防技术。它的背后是生物科技的突飞猛进。

新能源技术(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电池)一日千里,化石能源和汽油车明确将被淘汰。

无人驾驶开始大规模路试,并向公众开放,已经接近可用状态。马斯克甚至说,特斯拉公司2021年会发布真正的无人驾驶。

人类的生活方式加速转移到线上,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需要十年走完的路,一年就走完了

SpaceX 公司的火箭技术获得成功,开始载人飞行。三个国家(阿联酋、中国、美国)几乎同时发射火星探测器,预定今年二月到达火星,中国和美国的探测器将在火星登陆。

“人造肉”出现,并在沃尔玛上架,也做成了汉堡。如果植物蛋白可以替代动物蛋白,农业会发生巨大革命。

5G 开始普及,无线通信的带宽变得更大。星链计划的卫星宽度证实可行,地球的每个角落都能随时随地在线,即将成为现实。

8K 分辨率的视频开始商业化,家用播放设备和拍摄设备都上市了。这可能是电子屏幕的尽头了,因为接近人眼分辨率了。

苹果 M1 芯片成功,桌面电脑开始转向 ARM 架构,跟手机使用同一个架构,App 将可以通用。桌面电脑以后会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而移动设备将变得功能更强大,更接近桌面电脑。

总之,2020年虽然结束了,但是它确实更像一个起点,人类正在进入新经济的下一个阶段。


拜登胜选以及中国快速从疫情中复苏,正支撑人民币进一步走强。路孚特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人民币汇率已经上涨至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元对离岸人民币的汇率达1美元兑6.59元人民币。


此外,拜登领导的新政府可能修正整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特朗普任期内对华采取强硬立场,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但路孚特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逆差整体依旧持续扩大,目前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占总贸易逆差的37%。外界观察,拜登领导的新政府有可能调整贸易政策。

2020年12月1日,嫦娥5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踏上了月球的土壤。

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规范去年12月5日嫦娥五号飞船带回的1731克月球岩石的管理。

IPCreator的2020

3月——上班
7月——P4
10月——布局
11月——敦煌、Exam
12月——CoolIPR

观念、见识、能力及经验相较过去均又有了层级式成长。

得到学习系列
韩龙学习系列

盘点2020:影响中国的关键经济事件

2020年一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移动,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冲突升温,也牵动经济格局。我们整理出六大关键事件,通过图表回顾2020年的中国经济。
更新于2020年12月18日 05:16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数据新闻主编 史书华 报道

2020年不只有一场大疫改变了人们的移动,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冲突升温,也牵动未来的经济格局。以下整理出六大关键事件,通过图表带你回顾2020年的中国经济。

一、疫情未离去,明年抢疫苗

2019年12月底爆发于中国武汉的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一年过去,仍困扰全球。

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11日才宣布新冠病毒的扩散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迄今已有200多个国家发现确诊病例,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欧洲在3月初是全球新冠病毒的疫情中心,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的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中国。经过数周的严格封锁措施,意大利的每日新增死亡人数在4月份出现下降。

4月中开始,疫情中心转移到美洲。美国的疫情中心虽然从东北部移转到南部和西部各州,但整体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而拉丁美洲地区的每日死亡病例,几乎占到全球死亡病例的一半。

进入秋冬,全球疫情又再次恶化。目前欧洲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大疫情中心,死亡病例数也已超过4月的峰值。

面对疫情冲击,各药厂正加快新冠疫苗的开发速度,各地也积极与制造商签署疫苗供应双边协议。本周三(16日),BioNTech宣布将向中国合作伙伴复星医药提供1亿剂新冠疫苗,这也是中国第一笔对外公开的国外新冠疫苗订单。按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的预测,到明年二季度末,全球主要国家将广泛普及新冠疫苗的接种。


二、中美贸易重新启动

长达两年的中美贸易战,今年多了两个拐点。

1月15日凌晨,北京与华盛顿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延烧多时的贸易战火能稍加喘息。

第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9月中裁决认定,美国对价值3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违反全球贸易规则。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因为中美贸易“逆差”而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使得中国对美出口在2019年出现下降。但两年过去,面对当前疫情肆虐,两者之间的逆差却是持续扩大,目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规模,已占其贸易逆差总额的37%。

对拜登(Joe Biden)而言,这意味着上任之后将进行关键抉择。和特朗普一样,拜登同样认为世贸组织需要改革,面对中国等非市场经济的国家,世贸组织需要更有力地应对。但拜登会继续执行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关税战,还是要取消、甚至是采取其他关税措施?至少得等到1月份拜登正式入主白宫后才能揭晓。

三、中美产业脱钩?

对产业来说,“脱钩”(decouple)是贯穿2020年的核心讨论。从年初围绕着科技供应链、一直持续到金融领域。

很多人认为,由于美国对北京发起贸易战,加速世界两大经济体的脱钩。尽管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中美过去数十年的紧密经济合作也在逐渐瓦解。

事实上,制造业从中国大陆移出已是多年趋势。由于中国劳动力以及合规成本上升,近年来,部分制造商已出走至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寻求生产优势。

但面对新的地缘政治和政治压力上升,供应链的改变正在加快。根据瑞士银行(UBS)9月份的中国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在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中,有71%的企业打算或将持续搬出中国大陆,这个比例远远高于4月的60%,以及去年同期的57%。

然而,脱钩也同时是双向进行。瑞银的调查也显示,面对政治风险,中国国内生产商正计画把部分生产从海外迁回国内。

与此同时,仍有企业看好中国的市场规模,并考虑“在中国为中国市场生产”。例如上海美国商会在9月初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0多名受访企业中,70.6%的企业表示不会将生产环节迁出中国大陆;中国欧盟商会2020年商业信心调查也显示,在626名的受访者中,有89%回应会持续投资中国。

尽管如此,分析师仍持续关注科技供应链脱钩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从联合国贸易商品的数据来看,中国目前在科技和技术关键商品上,相当仰赖进口(见下图)。瑞银报告估计,科技领域的脱钩,可能会使中国在未来几年每年减少0.5个百分点的潜在增长。

四、就业之难

今年的“十四五规划”首次没有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量化增长目标,但国家统计局却在另一头罕见地公布一组就业数据。

二季度,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对外公开城镇“在职未就业”人群。2月份,由于疫情蔓延,在职未就业群体曾急剧上升至49%,4月份和6月份分别降至3.5%、0.8%。统计局表示,受疫情影响,有6%的就业者退出劳动力市场,6月份20-24岁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失业率高达19.3%,同比增加3.9个百分点。

官方的说法,和民间的招聘趋势相仿。劳动市场目前呈现疫后“V型”复苏。

根据金融科技公司DeepMacro追踪中国招聘网站信息推出的就业指数来看,在疫情最严重的农历新年期间,全国主要城市的招聘活动跌落至谷底;但第三季度开始,就业市场慢慢恢复到去年年底的水平。

招聘市场回温,部分受惠于就业政策的推动。中国国务院曾在3月份下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补贴招聘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又或是规定国有企业得录用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按国家公务员局的公开信息,今年有160万人在11月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背景调查中通过审核,高于去年的140万人,报名人数也排上在历史前二。

然而,政府岗位受欢迎,也突显出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挑战。

从微信指数来看,“失业”的关注度在今年7月之后一直未减,且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官方在5月份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今年目标要新增900万个就业岗位,低于去年提出的1100万个。对于今年874万名大学毕业生,还有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的人来说,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就业空间。

五、互联网巨头面临更多监管

这或许是几年前难以想像的。今年在中国最大消费日“双十一”的前夕,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将针对平台经济的“二选一”、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重点监管。

这也是继汽车业和原料药业之后,中国最新一份对特定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目前中国科技公司在经济领域的版图不容小觑,阿里巴巴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五分之一,而亚马逊在美国零售总额的占比约为5%。

强化监管的信息一出,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美团的股价在当天全数下跌。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今年显然是监管大年。在11月初银保监会和央行发布网贷新规草案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暂缓蚂蚁集团的首次公开发行计划。更早之前,北京也在10月出台第一部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规范企业收集用户数据。

六、“国企信仰”受挫

由于疫情相对缓和,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开始复苏。然而到了年底,金融市场却迎来意外。

11月10日,中国最大煤炭集团之一永城煤电控股集团爆发债券违约的潜在危机。八天之后,一样有政府背景的华晨汽车集团、以及清华控股底下的半导体行业龙头紫光集团接连爆出债券违约,引发中国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抛售。

官方也随即做出表示,将对债券市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或虚假信息披露采“零容忍”态度。

目前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近4万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估计占一半以上。

惠誉(Fitch)数据显示,今年到11月之前,只有5家中国国企违约。但11月以来,违约的国企数量跃升至8家。爆出违约危机的永城煤电、华晨汽车和清华紫光,其债券信用评级甚至被国内评级机构列为最高等级AAA。

投资者往往对中国金融市场抱有“刚兑”信仰,相信无论企业的财务状况,只要背后有政府投资撑腰,官方永远会为陷入困境的企业纾困。

但这一系列的违约风暴正冲击投资者对国企债券的想象。

图片中的2020年


1月1日,纽约。在时报广场,这一年有一个欢快的开局,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全球大流行、经济衰退和疫苗研发竞赛。


1月1日,香港。经历了数周的相对平静后,支持民主的抗议者走上街头,继续去年6月开始的大规模示威活动。

1月10日,澳大利亚巴戈州立森林。一匹脱水和营养不良的野马濒临崩溃,澳大利亚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野火季之一。

1月23日,利比亚班加西。多年冲突后,利比亚各派短暂地达成停火。但班加西的这条街道充分说明了这个国家已经多么疲惫不堪。

1月24日,中国武汉。施工队夜以继日地工作,在10天内基本建成了一座野战医院,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


2月24日,洛杉矶。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和女儿吉安娜·布莱恩特的追悼会在斯台普斯球馆举行,他们死于直升机坠毁事故。

2月4日,中国武汉。一名工人在被改造成方舱医院的会展中心里,这里被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

2月4日,华盛顿。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撕掉了她那份特朗普总统国情咨文文稿。当晚早些时候,特朗普拒绝与她握手。

2月8日,肯尼亚莱萨米斯。肯尼亚遭遇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这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

2月3日,中国武汉。为了控制疫情,中国政府封锁了武汉,禁止大部分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上路。

3月13日,阿富汗拉格曼。在一个塔利班控制的地区,两名儿童从塔利班成员中穿过。2月,美国与塔利班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协议,为结束美国最长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3月26日,印度孟买。一名市政工人在菜市场进行消毒。这是总理莫迪宣布全国封锁以对抗新冠病毒暴发的第二天。

3月18日,巴西圣保罗。科潘大厦的居民聚集在窗前,抗议总统博索纳罗对疫情的应对,他称新冠病毒是一种“幻想”,被政治对手和媒体过分夸大,以削弱他的政府。

3月18日,伦敦。伦敦高峰时段一条空荡荡的街道。新冠病毒的暴发让各大都市陷入停滞。

3月21日,慕尼黑。疫情初期无人通勤的地铁站。许多空旷的公共空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诡异感。

3月13日,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开市客超市,购物者在抢购。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和封锁的临近,人们恐慌地抢购食品、药品和清洁用品。

3月18日,巴黎。早高峰时段的协和广场,随着法国进入封锁状态,广场空无一人。

4月13日,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人群在州议会大厦高呼“立即开放俄亥俄!”,抗议州长迈克·德维恩的居家以及关闭学校和非必要企业的命令。

4月9日,纽约皇后区。由于地铁乘客量骤减,一名身穿医用手术服、戴着防护口罩和面罩的女子乘坐了远洛克威街区几乎空无一人的地铁列车。

4月10日,罗马。方济各教宗在梵蒂冈空旷的圣彼得广场上庆祝耶稣受难日,与每年吸引数万人参加的游行大相径庭。

5月28日,明尼阿波利斯。针对警察杀害乔治·弗洛伊德的抗议活动进入第三个晚上。有关弗洛伊德被捕的爆炸性视频导致了联邦调查局进行民权调查,并解雇了所有涉案的四名警官。

5月15日,纽约布鲁克林。在威廉斯堡的多米诺公园,草地上画的圆圈帮助人们在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的同时,也能在户外度过时光。

5月13日,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乡村,未来”展览已经关闭,光线投射在第五大道上,散发出异样的光芒。

5月24日,纽约州湾塔格。奥利维亚·格兰特隔着挂在晾衣绳上的一块塑料布拥抱她的祖母玛丽·格雷斯·西莱奥。这是疫情封锁以来她们第一次与人接触。

5月5日,纽约布朗克斯。韦克菲尔德-241街地铁站封闭的入口。纽约地铁系统从凌晨1点至5点关闭,对列车和设备进行消毒。这是115年来纽约地铁首次在夜间关闭。

5月12日,波士顿。瑞安·康纳斯神父在圣伊丽莎白医疗中心主持罗马天主教的傅油圣事。大主教区指定21名神父接受培训,以安全地为Covid-19患者进行临终祈祷。

5月31日,明尼阿波利斯。乔治·弗洛伊德被杀近一周后,警察与抗议者对峙。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瓦尔兹动员国民警卫队帮助警察在街道上巡逻。

5月29日,明尼阿波利斯。乔治·弗洛伊德被杀四天后,示威者在一家燃烧的快餐店外示威。全国各地的企业都受到了大规模抢劫和纵火的破坏。

6月4日,纽约。乔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被警察扣押期间被杀引发的愤怒蔓延到全国各地,抗议者在曼哈顿游行。

6月28日,圣路易斯。派翠西亚和马克·麦克洛斯基在抗议者游行经过他们家时挥舞武器。他们咄咄逼人的表现赢得了特朗普总统的赞赏,并让他们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露面。

6月3日,洛杉矶。人们在司法厅前默哀。警方宣布,将乔治·弗洛伊德按倒在地的警官德里克·肖万将面临二级谋杀的指控。

6月8日,明尼阿波利斯。在乔治·弗洛伊德被一名警察用膝盖压在脖子上致死的十字路口,一名游客坐在鲜花、颂词和抗议标语中间。

6月10日,纽约。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眺望曼哈顿的景色通常会吸引大批游客。但是野餐桌仍然空着,因为居民们都待在家里。

6月27日,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四岁的克拉拉·麦克米林和她的家人在疫情暴发前本没有面临温饱问题。但后来,她的母亲失去了军事承包商的工作,不得不向食物银行寻求帮助。

7月17日,圣安东尼奥市。圣安东尼奥的免下车电影院。在大流行期间,汽车影院作为另一个时代的低科技遗迹,在全国各地兴起,成为一种流行的消遣方式。

7月24日,纽约。纽约大都会在赛季首场比赛中主场迎战亚特兰大勇士队。看台上没有球迷,取而代之的是人形纸板。

8月28日,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特朗普总统从新罕布什尔州伦敦德里的集会上返回。尽管疫情肆虐,他仍在各个关键战场州重启了连任竞选。

8月5日,黎巴嫩贝鲁特。两起爆炸导致超过190人死亡,6000余人受伤,其中一起威力巨大。事发前,放置在这座城市港口仓库中的2750吨硝酸铵没有得到妥善处置。

8月27日,里约热内卢。在警察与毒贩冲突中死亡的一名男子的遗孀。在警察杀人能得到上级和政治人士保护的情况下,此类事件在里约热内卢激增。

8月13日,加利福尼亚州阿苏萨。在西海岸史上最活跃的野火季中,一场野火烧毁4200余亩土地。气候变化和过时的森林管理措施为这片地狱提供了火种。

8月19日,特拉华州威明顿。参议员卡马拉·哈里斯接受民主党的副总统提名,成为首个被主要政党提名进入白宫的黑人女性和印度裔候选人。

8月20日,纽约州科特兰;8月27日,纽约州伊朗德阔伊特。上图,在一个投射在墙上的直播视频中,前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接受民主党的总统提名。下图,一个家庭影院的放映机展示了特朗普总统接受共和党连任提名的画面。

9月9日,加州奥罗维尔。随着时速45英里的强风,熊火蔓延极快,烧毁了比德维尔大桥一侧的山坡。在24小时里,这场山火烧掉了23万英亩的面积。

9月4日,巴塞罗那。60岁的弗朗西斯科·埃斯帕尼亚是一名Covid-19病患,在重症监护室接受了数周治疗后,他被医护人员带出医院,以便能看到大海。

9月9日,希腊莱斯博斯岛。莫利亚难民营火势蔓延,难民们开始逃离,火灾导致1.2万人流离失所,包括4000名儿童。

9月25日,华盛顿。当鲁思·巴德尔·金斯伯格的棺木被抬出国会大厦时,国会的女性成员列队站在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她是第一个在这里停灵的女性。

9月26日,华盛顿。特朗普最高法院提名人艾米·科尼·巴雷特法官的支持者在法院大门祈祷,与此同时,杰奎琳·布思躺在地上悼念鲁思·巴德尔·金斯伯格大法官的去世。

10月24日,华盛顿。苏珊娜·布伦南·费斯坦伯格竖起了超过22万面白旗,作为华盛顿军械库外一个装置艺术的一部分,代表了美国当时死于新冠病毒的人。

10月21日,费城。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一场为小约瑟夫·R·拜登举办的汽车集会上。奥巴马批评了特朗普总统对疫情的应对,并且警告他一旦获得连任,将“摧毁我们的民主”。

10月22日,旧金山。最后一场总统辩论的一场汽车派对。两位候选人的麦克风在某些时候被静音,以避免第一次对峙时那种不断打断对方的混乱场面再次出现。

10月12日,佛罗里达州桑福德。尽管近期因为新冠入院治疗,急于要证明自己很健康、活力十足的特朗普总统返回了他在佛罗里达的竞选活动,声称自己已经对病毒免疫。

11月3日,亚利桑那州凯恩塔。纳瓦霍族人前去投票。纳瓦霍族保留地的偏远使得缺席投票成为一项挑战。

11月7日,亚特兰大。当拜登作为当选总统发表首次讲话时,劳拉·罗德里格斯和阿里亚纳·里昂拥抱在一起。拜登的胜利在全国偏向民主党的城市中掀起了热烈的庆祝活动。

11月7日,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选票结果使得拜登得到胜选所需的选举人团票数后,拜登和哈里斯首次作为当选总统和副总统发表演说。

11月24日,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当选总统拜登在女王剧院介绍其国家安全团队的数位提名人,他表示,他们已“准备好领导世界,而不是从中撤退”。

12月4日,巴黎。参观者很快就能再次在卢浮宫看到蒙娜丽莎了。该博物馆自10月下旬以来一直关闭,将于12月16日重新开放。

12月5日,苏丹哈姆代耶特。埃塞俄比亚难民在苏丹一个庇护所中。至少有4.5万人从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的战争中逃离。援助组织警告称,如果战斗继续下去,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可能还会有10万难民逃出。

12月4日,安克雷奇。莉莲·福斯特和提根·格利登在Bass Pro商店与圣诞老人合影,但他们没有坐在圣诞老人的腿上。今年,圣诞老人通常待在隔板后面,并戴着口罩。

12月8日,英格兰考文垂。在玛格丽特·基南成为英国首位接种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的人后,医务工作者为90岁的基南喝彩。 她说:“我感到非常荣幸。”

自然杂志评选出2020最佳科学图片

15日,科学杂志《自然》(Nature)选出了2020年最受欢迎、最具突破性的图片。每年年末,该杂志都会评选出一组年度最佳图片,以此盘点整一年度科学界与自然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希望读者能因此关注气候变化、科学进展、自然动物等话题。


p1泡沫的力量:沙特阿拉伯一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家使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了极薄极轻的太阳能电池,甚至轻到可以放在肥皂泡泡上。


p2表面:有史以来从地球拍摄宇宙的最高分辨率图像,它由世界上最强大的太阳望远镜Daniel K. Inouye捕获。图片显示了等离子体“细胞”在恒星内部的上升,深色边框表示等离子体的冷却和下沉。


p3抗癌:使用离子束将癌细胞切开的瞬间。光束已经炸掉了细胞的一部分,露出了横截面,并在二氧化硅基板表面切出了三角形。这项离子束(IBM)技术使研究人员第一次能如此细致地观察癌细胞内部。


p4保护与污染:马来西亚的野生猴子拿着医用口罩。在新冠肺炎爆发期间,防护服、口罩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环保主义者担心这些一次性物品会严重增加塑料污染。


p5隐形墨水:一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使乌贼变得透明。


p6伤痕累累的天空:图中发光的“星星”是移动卫星发射的光迹。人类正将成千上万的飞船送入轨道,以便互联网的联入。天文学家担心这些卫星发射的光迹会干扰观测。


p7面对地狱:美国加州9月,因一场聚会的烟火装置故障引发了大火,烧毁了9000多公顷土地。消防员眼镜上反射的火焰展示了火灾的强度和力量,同时提醒人们一次粗心可能带来多么巨大的破坏。


p8生命的奇迹:护士将早产婴儿交给母亲。这张照片具有16世纪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画那样的明暗对比,并且展示了医院与病患之间的距离,以及新冠流行期间成为父母的挑战。今年我们看到了大量医院中的伤亡照片,但这张照片提醒我们,尽管发生了诸多灾难,生活的奇迹仍在继续。

人到绝境是重生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人举起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有个成语叫做“物极必反”,有种状态叫做“绝处逢生”。当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点,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困难与希望同在

这世上没有打败人的事情,只有轻易被事情打败的人。
一位独行者在大漠中迷失了方向,可他身上只剩一个梨。
但他却暗自庆幸:“我还有一个梨,它能救我的命!”于是他将那个梨紧紧地握在手中,继续在大漠里行走。
他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海,多次对自己说:“吃一口吧!”又转念一想:还是留到最干渴的时候吧!
于是他顶着炎炎烈日,继续艰难地跋涉,行走三日,终于走出了大漠。
手中的梨早已干瘪了,他将梨攥在手里,面向新的大路鞠了个躬。感谢这个梨救了他,感恩上天没有放弃他。
虽然看上去是梨给他勇气与希望,但是实际上,真正救了他的其实是他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有能力的人,能救赎自己,在困境中能将自己解救出来;而伟大的人,他们能拯救劳苦大众,普渡众生。

法国作家左拉,年轻时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
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身处绝境时,再坚持坚持,熬过了那个“蛰伏期”,迎接你的将会是柳暗花明。

危机与转机并存

孙子在“兵法”中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乱”可以由“治”产生,“怯”可以由“勇”产生,“弱”可以由“强”产生。
司马迁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武帝震怒,将他打入大牢,并施以宫刑。这无疑是危机降临,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转折,他明白了:刚正不阿的书生和专横跋扈的君王是水火不相容的。
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抱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全身心投入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之中。至此,他完成了从御用文人到独立人格的转变。
正如明代刘伯温说:“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
水蓄满了,便会漫溢出来;烦闷到了极点,便会达观起来;炎热到了极度,便会吹起风来;完全堵塞了,又会通畅起来。
这说明如果危机发展到了顶点,就是转机的开始。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只要敢于折腾,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只要迎接挑战,你所拥有的,谁也无法夺走。

低谷与高峰更迭

一次低谷,是感受人情冷暖的时候,是更好认识自己的机会。一次高峰,是迎接鲜花掌声的时候,是更好认识别人的机会。
人生的苦乐成败,其实并不在于外物的左右,而关键是在于自己的心态和看待世界的角度,如果总是悲观地看待生活,那么你的生活将会暗无天日,甚至会影响人生前进的脚步。
绝路逢生,枯木逢春,一切终将过去,未来总是可期。
鲁迅说:“本身就穷,折腾对了就成了富人,折腾不对,大不了还是穷人。如果不折腾,一辈子都是穷人。
人生就是用来折腾的,顺势而下是一种折腾,逆流而上也是一种折腾。没有折腾的人生,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不要在该折腾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要相信,只要我们认真乐观地去生活,终究会被生活善待。

“前所未有的2020年”:牛津字典年度热词不止一个

2020年11月24日

和口罩相关的词汇使用频率大增(Credit: PA Media)图像来源,PA MEDIA
图像加注文字,
和口罩相关的词汇使用频率大增

牛津英语字典每年都会选出年度热词,但今年实在发生了太多重大事件,年度热词也从一个扩充为好几个。

牛津英语字典评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2020年年度特质、心境和社会思潮的热词包括:

bushfires:山林野火
Covid-19:2019年冠状病毒病
WFH:在家工作
lockdown:封城
circuit-breaker:断路器(指短暂快速的封城以隔绝疫情扩散)
support bubbles:支援泡泡(除了同住在一起的人以外,还能够有近距离肢体接触而不需要保持社交距离的同一组群体,能够发挥社会和心理支援的功能)
keyworkers:关键岗位员工
furlough:留职停薪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
moonshot:射月(用来形容极具野心和创新的项目)
黑人的命也是命也是2020年热词(Credit: Getty Images)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黑人的命也是命也是2020年热词

“前所未有”
牛津字典负责人格拉斯沃(Casper Grathwohl)表示,“从一个语言的角度来看,我从来没有看过像2020这样的一年。随着时间推移,牛津字典团队一直在上百个新词热词中不断评选,有好几十个随便拿到任何一年都能轻松成为那一年的年度热词。”

“2020年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又带点讽刺意味:2020年发生的事让我们无语,但却又出现最多热词。”

光是pandemic(全球传染病大流行)一词,2020年使用次数增加了超过57000%。

2px presentational grey line
BBC媒体事务记者阿莫尔·拉简(Amol Rajan)分析
所有的语言都会随着时间而演变,但今年变化的速度特别快。

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和各种媒体促使新词和新的用法不断出现。

全球传染病大流行让“冠状病毒”这个老早就存在的词再度火红,“留职停薪”也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时髦语,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热词Covid。

新发生的社会事件也重新塑造了热词,黑人的命也是命,或BLM,在弗洛伊德死亡前就已经存在,但现在已经前所未有的渗透到所有公共领域。

阴谋论和邮寄选票也不是新词,但碰到美国总统大选,尤其是在特朗普的加持下,成为2020年热词。

在激烈的竞争下,以前的热词也会冷却,比如脱欧(Brexit)在进入最关键时刻阶段时,热度反而降低了80%。

现在不是我们最应该讨论英国脱欧的时候吗?可惜的是,新闻节目的容量有限,人类注意力也有限,Brexit只能退潮。

2px presentational grey line
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说,他们使用“实证数据”来探究今年的语言发展。

“随着今年的政治和社会事件发展,英语这个语言也出现很多新的字词,也有一些旧词伴随着新现象重新出现。”

牛津字典将2020年热词分门别类为下列几大类:
2019年冠状病毒病相关热词
牛津字典的报告说,冠状病毒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过去“主要被用在科学和医疗专门领域”。

但是今年4月,这个字成为“英语中最频繁使用的名词之一”,到了5月,Covid-19超过它成为最热词。

今年3月新冠病毒全球扩散之后,Covid-19相关词热度迅速上升,包括封城,断路器,shelter-in-place(就地避难),支援泡泡,口罩,PPE(个人防护装备),关键岗位员工等,都成为热门词汇。

与此同时,戴口罩,反对戴口罩等和口罩相关的词汇出现频率也急速上升。

superspreader(超级传播者)最早出现在1970年代,但是在新冠疫情下又重新出现,10月美国白宫出现疫情时,这个字使用次数突然飙高。

射月也不是新词,但是因为英国政府的大规模新冠病毒检测项目而再度出现。

科技和远程办公相关热词
Zoom远程会议软件风行全球(Credit: Zoom)
图像来源,ZOOM
图像加注文字,
Zoom远程会议软件风行全球

今年3月后使用次数成长3倍的还有科技和远程办公相关词,Zoom远程会议软件风行各国,静音和取消静音也成为今年热词。

workcation(休假时继续办公)和staycation(在家休假或在国内休假)也是今年热词,这两个热词的使用率分别增加了500%和380%。

社会运动,社交媒体和政治相关热词
尽管世界各地实施封城和社交距离等措施,今年全球各地还是发生多起社会运动和示威抗议。

美国黑人弗洛伊德死亡后,黑人的命也是命或BLM迅速成为热词。

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阴谋论的使用次数几乎加倍,QAnon(匿名者Q,美国极右翼阴谋论)一词也增加960%,在选举初期,impeachment(弹劾),acquittal(宣告无罪)使用次数增加,到后期与投票相关的词汇,mail-in(邮寄选票)和2019年相比增加3000%。

Brexit一词今年使用次数减少80%,cancel culture(取消文化,不再支持那些言行不被社会大众接受的公众人物)使用频率大增。

环境相关热词
White-crowned sparrow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anthropause(人类暂停)这个词则成为热门词汇

由于新冠疫情和其他重大事件,今年媒体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降低,但anthropause(人类暂停)这个词则成为热门词汇,它形容因为全球传染病大流行而导致“全球旅游和人类活动大幅度衰退”,及其后续影响,例如光污染和噪音污染下降。

新冠疫情笼罩2020 英语年度热词新鲜出炉

2020年11月11日
2020年度热词——封城图像来源,PA MEDIA
图像加注文字,
柯林斯辞典2020年度热词——封城,“概括浓缩了亿万人的共同体验”。

世界著名的英语辞典——柯林斯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率先宣布,“封城”(Lockdown)因为在新冠疫情期间使用率飙升,成为2020年的年度热词。

柯林斯辞典,与牛津辞典和剑桥辞典,是英语世界三大最为权威的辞典。每年这三大辞典都会宣布年度热词,凸显该年度人们因最为关心的事件而使用最多的词汇。

柯林斯辞典在宣布“封城”为本年度热词时表示,该词“概括浓缩了亿万人的共同体验”。

社交隔离、离群索居如何改变你的思维、行为和社交能力
新冠病毒 — 人类在它面前为何如此脆弱
一年内生产全球新冠病毒疫苗是迫在眉睫的挑战
发表在柯林斯辞典官网上的博客解释说,“封城”是2020年我们最害怕的状态——全国陷入停顿,几乎所有正常公共生活被暂停。“我们几乎谁也不见,哪也不去,禁足在家。”

博客解释说,英文中的Lockdown一词,最初是监狱词汇的一部分,指囚犯被禁闭在牢房中。“2020年这个词的涵义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封城现在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自2019年以来其使用量成倍增加”。

热词评定
2020年3月,封城措施下的伦敦市中心人去楼空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2020年3月,伦敦市中心平日里人头攒动的皮卡迪利广场如此安静。

每年,柯林斯辞典编辑部都会从其庞大的、数万计的词汇库中,挑选出十个值得关注的候选词,然后将候选名单中平均使用次数增加最多的一个词语评为年度热词。

在今年的十大候选词中,除了名列榜首的“封城”,还包括:

新冠病毒Coronavirus
黑人的命也是命 BLM(Black Lives Matter)
关键岗位员工 Keyworkers
停职留薪 Furlough
自我隔离 Self-isolate
保持距离 Distancing
梅根退出 MEGxit
抖音红人TicToker
吃播Mukbung
这十大候选词中,有六个都与新冠疫情有关。其他四个则反映了2020年的社会和政治变化。其中如美国黑人青年乔治·佛洛伊德死亡后,“黑人的命也是命BLM”一词的使用量增加了581%。

而由中国公司字节跳动开发的视频应用程式——抖音,则因全世界下载和使用人数之多成为2020年风靡社交网络平台的新现象。以抖音为平台发布内容的抖音红人,也成为今年的候选词之一。

英国作家百年前对当今封城隔离生活的惊人预测
图辑:疫情阴霾笼罩下繁华伦敦人去楼空
电影《传染病》纯属巧合还是好莱坞预言成真
柯林斯辞典的语言内容顾问海伦·纽斯特德(Helen Newstead)说:“语言是我们周围世界的体现,2020年已经被全球大疫情主宰。”

“封城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学习、购物和社交方式。随着许多国家第二次封城抗疫,这当然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年度热词,但却算是能最好概括和总结今年的词。”

回首往事
抖音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
抖音风靡世界,“抖音红人”(Tiktoker)成为今年柯林斯辞典十大热词之一。

随着年终临近,另外两大英语辞典——牛津和剑桥的年度热词也将很快公布。这两大辞典的年度热词会与柯林斯辞典不同吗?从过去几年三大辞典选出的年度热词来看,即便各辞典的最终结果不同,但考量的社会和文化大背景却极为相似。

柯林斯辞典往年热词

2019:气候罢课Climate strike
2018:一次性使用 Single-use
2017: 假消息Fake news
2016:脱欧Brexit
2015:煲剧Binge-watch
牛津英语辞典过去五年的年度热词是:

2019:气候刻不容缓climate emergency
2018:有毒 Toxic
2017:青年震荡 Youthquake
2016:后真相Post Truth
2015: 笑苦了表情 Emoji

BBC为你总结健康长寿的三大领域九大技巧

2019年10月26日
锻炼
图像加注文字,
常运动有好处

谁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健康长寿,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BBC《女性时空》节目(BBC Radion 4 Woman’s Hour)邀请各路专家,为你总结了对人类健康、幸福和长寿影响最重要的三大领域,并告诉你九大技巧,希望能为你带来真正的改变和不同。

一:社交领域
人是社会的产物,我们都需要跟人互动和交往。根据心理学家朱丽叶·霍尔特-伦斯塔德(Julianne Holt-Lundstad)的观点,友情对长寿的影响和戒烟一样重要。

朱丽叶认为,友好的交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她建议人们用这两种方式来营造友好关系:

健康饮食:那些让你应对压力的“减压饮食”
揭秘:人类大脑认知六大迷思和误区
1.巩固与家人、朋友和邻居的关系
发展和维持与家人、老朋友等的良好关系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因此,要花些时间跟家人、好友维系感情。这一点非常重要。朱丽叶表示,社会交往跟身体锻炼一样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2.如果没有老朋友,不妨结交新朋友
友情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友情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朱丽叶表示,如果你的亲人和故友相继老去和离世,或者是因为你搬家的缘故,社交圈子的人数日渐稀少,不妨努力去结交新朋友。

当然,像任何事情一样,建立和维系新友情并非一件易事,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人类预期寿命是否已经达到极限不再延长
食品与健康:到底该不该多吃红肉?
朱丽叶说,你需要勇气走出去,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与你合拍。有时,你需要不断地尝试。

即使你一时半会找不到良友也不要气馁。好的友情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发生,它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因此,要有耐心,但也不要期待太多。

二:饮食健康
苹果
图像加注文字,
多吃水果和蔬菜

饮食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恐怕不难理解。伦敦大学学院的遗传学家帕特里奇教授(Linda Partridge)专门从事老龄化以及衰老是如何影响人体的研究。

与此同时,剑桥大学的肖教授(Kay-Tee Khaw)曾在欧洲领导过饮食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大型科研项目。

女性吃大豆会有害于健康?
健康生活:五大饮食习惯帮助你保护心脏
3.控制饭量
帕特里奇教授说,要想维持健康的体重,就不要吃得过多。同时,要保持吃饭和运动之间的平衡。

4.注意蛋白质摄入
帕特里奇教授建议不要摄入太多的蛋白质。但是,随着年纪增长可以适度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避免身体虚弱和肌肉无力。

5.尽量少吃盐和糖
蛋糕
图像加注文字,
糕点类属于加工食品,含糖较多,要少吃。

肖教授说,盐和糖在加工食品中最多,因此最好避免吃过度加工的食品。

帕特里奇教授补充说,含糖量高的饮食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6.多吃植物性食品
肖教授说,如果有可能,坚持每天吃五份水果和蔬菜。最理想的饮食还应包括坚果和扁豆类。

健康饮食:素食与纯素食者中风风险或许更高
减少老年痴呆风险 防治中青年高血压是关键
三:加强运动
伯明翰大学的劳德教授(Janet Lord)是该校炎症与衰老研究所的主任。她提出了能让你保持身体健康的三件事。

7.常做有氧运动
肌肉训练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肌肉训练很重要

什么是有氧运动呢?劳德教授说,任何能让你心肺活动加快的运动都是有氧运动。你能微微出汗,心跳加快就可以。如果一个星期能够做150分钟的这样运动就很好。

如果没有大把时间,你可以把它分为10分钟一小节,一周做15次。你还可以把它融合到日常的杂事中去,比如遛狗或是早晨出去买份报纸,但要快步走才能达到效果。

我们真的需要每天走一万步吗?
美国研究:保持乐观心态 可能“特别长寿”
8.加强肌肉力量
办公室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久坐不动不益健康

劳德教授表示,保持肌肉力量很重要,特别是随着人体衰老。肌肉力量强意味着你从椅子上站起来不费劲,包括如厕之后站起来等等,这样就能让你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

劳德教授建议一个小实验:把双臂交叉然后从椅子上站起来,数一数在30秒之内你可以做到几次?

如果你在30秒内只能做两到三次,那建议你每天都做这个练习,逐渐增强肌肉力量。

还有一个简单的练习也可以改善你的肌肉力量:左右手分别拎起装着土豆的购物袋,轻轻拎起,然后再放下。这样反复做也会增强你的肌肉力量。

9.不要久坐不动
这对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者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劳德教授指出,一定要注意经常起来活动一下。

她还表示,如果你连做一两个小时不动的话,那你之前的运动就都白做了。劳德教授甚至把久坐不动的危害跟吸烟相提并论,可见其危害有多大。

这些建议你都记住了吗?

从2015年中国股灾看当下美股散户狂热

数以百万计的人突然决定冲进已经起泡的股市后会发生什么?中国曾在2015年处于相似境地。那段经历提供了一个警世故事。

中国曾在2015年陷入相似处境,当时一大批炒股新手在廉价信贷的推动和中央政府的鼓励下涌入股市。

北京方面希望让全国人民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让国内企业获得新的募资来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地产市场的热度。

当时还有一个简洁的结构性论点——任何卖方分析师都会拿来用。那就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紧锁的大门终于向国际投资者敞开,所以快点进场吧。而且,当时中国经济正要进行30年来首次转型,摆脱对重工业的依赖。总之,很容易为“淘金热”找到理由。

那时中国市场的进入便利程度不及2021年的美国市场;现在在美国,免费交易和复杂的投资仅需在手机上按一下即可获得。但是,普通中国人试水股市在当时已经变得容易得多。智能手机为获得选股要诀和股价信息提供了一个流畅的渠道,而成立不久、急于吸引业务的券商迫不及待地向数以百万计的试水炒股者提供保证金贷款。

从许多方面看,这一切都奏效了。中国股市飙升,摆脱了多年的欠佳表现,使估值与其他新兴市场更加吻合。很多企业排队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医疗保健、科技、消费品等“新经济”股票吸引大量资金流入。许多人很快致富。

但是那时的中国股市很快就达到躁狂状态。个股开始出现井喷式上涨——有时只是被一些很小的因素触发,比如在公司名称中加上“金融科技”。在一个下午时间里就可能产生亿万富翁,而数百只不起眼的小盘股的估值上涨到让人流鼻血的高度。

祖母辈的老人在证券交易大厅排队用自己的退休金下注,而他们的子女和孙辈们用房产抵押借款加大各自的炒股手笔。人们通过微信(WeChat)消息传递炒股心得,其内容往往只是股票代码和良好感觉。

对当局来说,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炒股新手借入数千亿美元来买卖股票,给银行和券商带来巨大的潜在问题。

中国的经历提醒我们:“羊群”一旦放开,就很难控制。它的动作很快,且数量众多。专业人士可以对其不屑一顾,视其为“蠢钱”(dumb money),但散户大军可能会以数量制胜。

在中国的案例中,最终唯一奏效的监管工具是整治券商为投资者购买股票所提供的融资。在多次收紧规则后,市场的新钱来源开始枯竭。

失去上涨势头后,中国股市急转直下。几个月的涨幅在短短几天内被抹去,因为大家在竞相锁定收益,卖出止损,或偿还债务。数万亿美元的账面价值蒸发。那些新晋的亿万富翁在几小时内失去这个头衔。

出于恐慌,北京方面随后尝试了几乎所有手段来支撑市场。当局禁止卖空者,降低利率,取消IPO并指示国有基金进场购买。在某个时间点,当行情变得过于动荡时,数百家上市公司干脆将自己的股票停牌。

驱动中国政府大举干预的是这样一种担心,即太多人炒股赔钱可能引起社会不安定,还有发生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式崩溃、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失灵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大卫(David)和歌利亚(Goliath)都处于危险之中。

这一经历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警世故事——10多年来,他们一直在以大量的流动性支持来支撑市场。

个股的突然暴涨——就像近期游戏驿站(GameStop)和黑莓(BlackBerry)等股票出现的井喷式暴涨——也是当年中国股市大涨期间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一个说明问题的迹象,表明市场过热已经有多么严重。后出现的暴涨股票往往会被过度狂热的买家买走。

Reddit股民大军向对冲基金宣战,本身也许不会对金融体系构成任何严重的系统性风险。相关操作迄今大体上仅限于一些无人关注的市场角落。

但是它的到来仍可能是更深层溃烂的一个新症状。历史告诉我们,多年的廉价信贷可能会导致危险的资本错配。

2015年的时候,北京方面看到了问题,并决定采取有力行动。但即便如此,它仍然难以掌控局面。突显了西方央行要控制当前已经起泡的市场——以及随着慷慨的货币支持被撤消,投资者遭受惨痛损失的风险——会有多难。

中芯国际: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博士离职,未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7 月 4 日消息 中芯国际今日发布公告,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博士近日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并办理完成离职手续。目前该公司的技术研发工作均正常进行,吴金刚博士的离职未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中芯国际: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博士离职,未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据称,吴金刚博士离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吴金刚于 2001 年加入中芯国际,之后的 13 年间担任助理总监、总监、 资深总监职务,于 2014 年至今升至技术研发副总裁,任职期间负责参与该公司 FinFET 先进工艺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

对于他研发的专利技术,中芯国际表示:期间参与申请的专利均非单一发明人的专利且均为职务发明创造,前述专利所有权均属于该公司,其离职不影响公司专利权的完整性。

竞业限制方面,吴金刚博士自离职次日起的 12 个月内不得帮助公司竞争对手、为其工作、被 其雇佣、向其提供服务、供应产品或充当公司的竞争对手;不加入任何与公司业务 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或为其提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作为其投资人、股东、董事、 监事、经理、顾问或扮演其他任何角色。

此外,中芯国际还透露了其研发人员的组成。2018 年、 2019 年及 2020 年,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 2096 人、2530 人及 2335 人,占员工总 人数比例分别为 11.86%、16.02% 及 13.50%,研发人员数量保持稳定。

IT之家曾报道,此前中芯国际梁孟松也曾因为蒋尚义的加入发生矛盾,几乎处于离任边缘,好在后续该公司拿出足够的诚意挽留,最新赢得这位技术大拿的信任。

  1. 2020年度色彩:抚平焦虑的经典蓝
  2. 《76天》:武汉封城中的泪水与希望
  3. 图辑:尘封70年的底片重见天日 主人今何在
  4. 马拉多纳:一代人的偶像,毁誉不一的传奇人生
  5. 孤独和独处:离群索居对人的社交能力有什么影响
  6. 北京1986:被遗忘的中国留影
  7. 零利率的经济学
  8. 如何认识中国当下改革?
  9. 豆瓣2020年度电影榜单
  10. 豆瓣2020年度读书榜单
  11. 魔幻的2020,有哪些值得回顾的商业大事?
  12. 2020年中国航天回顾
  13. 2020年科技大事回顾 :天上、人间和虚拟空间
  14. 全员邮件:2021,为未来的5年打下基础
  15. 2020,潜行;2021,重启
  16. 读书笔记网
  17. 中国疫苗在海外有多受欢迎,这张图说清楚了

Reference

  1. 广东,正在疯狂建大学
  2. 聂辉华: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
  3. 免费的东西,包括就近入学,永远都是最贵的
  4. ASML去年实现净利36亿欧元,极紫外光刻机出货超过100台
  5. 全国居民收入榜揭晓:去年上海首次突破7万,浙江站上5万,湖北负增长
  6. 【手记】我“卧底”了一家催收公司,和那些欠债的年轻人聊了聊
  7. 2020:我的物质极简主义实践
  8. 知乎上市首日破发:收盘下跌 10.53%,报 8.5 美元
  9. 谷歌 Chrome 浏览器弃用 cookie 影响大,广告行业要如何应对
  10. 知乎上市首日开盘暴跌 24%,问答社区能否继续内容顶流
  11. 官方打压比特币,是希望避免你成为虚拟币市场的牺牲品
  12. 香帅:2021年财富格局有哪些新变化?
  13. 金融市场最狠的赚钱套路 全在监管部门处罚的案例中
  14. 中美关系:海外中概股此轮暴跌背后的金融脱钩争论
  15. 腾讯被中国官媒点名后股价大跌,市场如何变惊弓之鸟
  16. 中国教育减负新政冲击波 培训机构股价暴跌千亿投资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