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ness
认知周期:谦卑→狂妄→又谦卑……
「這不是什麼祕密,我的經歷可以用四個詞來概括:知識、汗水、靈感和機會
,」袁隆平去年在一段鼓勵中國年輕人投身科學的影片中說。他還在英語引用了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話:「機會青睞有準備的頭腦
。」
Why
“终身学习”的意思,就是不断开启你的认知周期。“终身学习”不是说一辈子天天念小学课本,不是天天学各种英语第一册——“终身学习”是持续保持谦卑状态,循序渐进,有一天突然看清楚了你一直奉为权威的人,这才证明你完成了一个“认知周期”。然后,再开始“谦卑→狂妄→又谦卑……”这样一个过程,这才是“终身学习”。
Plan for victory, Learn from Defeat.
Unless you try to do something beyond what you have already mastered you will never grow.
锻炼的真相
突然悟到了
真实坦率,工作认真负责,生活随意舒畅。
Aha,原来如此
越早越好,and 越多越好
铁板一块,or 化整为零
聚焦一处,or 多点开花
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工作之外的事
他人之外的事
钥匙在别处…
——IPCreator
感恩那些挑战及困难,在实战中学习积累,在工作中实战摸索。
坚持做正确而又难得事,物以稀为贵,创造及输出自己的价值。——只有正确的人,才可能做得到正确的事情。
——IPCreator
- 见识窄
- 阅历少
- 能力弱
- 手段单
- 节奏快
- 责任强
- 期望高
- 认知浅
- 自律少
- 边界感
- 知足乐
——IPCreator
A、聚焦自我成长,坚守初心及目标;——注意力,学习力,执行力,复盘力
B、少说多做,持之以恒,量变质变;——主动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C、问题内问,资源外求,沟通协作共赢;——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D、绝对坦率:个体关怀,直接挑战;
E、是爱和信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IPCreator
如何避免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又该如何轻装上阵,奔跑向前?
又怎么抚平及打破那些心理或情绪的禁忌或禁区?
上述问题纠结了许多年,终于找到了根源及正确的解决方案,欣喜&成就。
——IPCreator
自卑:你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
自卑,形容词,被视为一种性格缺陷,指自己和别人比较时总是觉得自己处于劣势。但在我看来,它和自我评价处于优势、均势并没有本质不同。
谁或多或少没有一点自卑呢?我想不出任何一个名字。人们在网上反复问我如何解决自卑的问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当面问过我。所以我猜想人们对自卑普遍持有负面的态度,就像是面对自身的疾病一样。人们觉得人应该自信,挺起胸膛,双眼发光,脸上带着露出24颗牙齿的微笑。可惜这样的时刻也很少,我们大多处在自负和自卑之间的某个位置,随着境遇的转变来回摇摆。
关于自卑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积极的理论,这种理论如同当年反转贪婪一样,反转了自卑的意义。人性中的贪婪可以换一种角度理解为,人类永不熄灭的进取心,那么自卑也很自然地可以理解为人类永不停歇的挑战精神。也就是说,为了克服自卑,人就不得不面对挑战,赢取更大的成功,于是个人因此得以向前迈进,向上攀登。
对此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自卑和自卑的情绪是一种折磨。去想自卑积极的一面是一回事,当事人自己的感受是另外一回事。而且,也不存在什么代偿一类的事情。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人生里,没有一次因为我的文字创作能力消减了我对自己身材的自卑。这根本就是两回事,人们对文字的赞美和肯定是一回事,但是只要早上起来站在穿衣镜面前,我就知道之前的感受根本无法帮到我的这一刻。当你每次凑近镜子观察自己的脸,同时就能感到肚皮上传来镜子的冰凉时,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别处的骄傲只在别处,面前的自卑依然还是自卑。
于是又有一种开解的手段,说是自负和自卑是一体两面,有多自卑就一定有多自负。对此,我也曾经深信不疑,总是想去试图找到自己自负的地方。觉得自己如果能打消多少自负,那就会等量地削减多少自卑,于是我就可以稳定地停在中间,成为一个成熟而冷静的中年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偏不倚。可惜做下来没什么用,消除自负带来了更多的自卑,这种行为本身就带着否定的意味。否定自负并不会自动让自卑同样消失,我只不过努力证明了在另外一个领域内自己同样不行。怎么证明的呢?要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只需要用自己最强的部分去和其他人比就可以了,总有人比你更强,而且肉眼可见地强过你太多,中间的差距大到令人绝望。
所以,把自卑转化为正面价值不可行,自卑、自负“消消乐”也不见得有效。关于自卑的理论,我曾经学习过一种特别的解释,它认为:
自卑的产生最重要的因素是比较,拿自己和他人比较。比较下来只会有三种结果:
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认为自己比别人弱,以及认为自己和别人势均力敌。
如果你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会助长内心的傲慢,无法向别人学习;
如果你认为自己比别人弱,则会很容易产生悲观的念头,更容易放弃努力;
如果你认为自己和别人打个平手,这往往是个误会,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错误地把不在同一水平上的两个人强行拉到了一起,有些时候结局会让人相当吃惊,打脸这种事情也就在所难免。
无论是哪一种比较结果,我认为都算是一种误判,给自己找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为什么说是错误呢?因为比较的本意是为了认识自我,但是比较这种方法是利用和别人的相对位置来做判断,这样就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在哪里。比如说有人评价我比王小波差了10个冯唐,那我离王小波究竟是远还是近?这取决于怎么看冯唐的位置。如果我很自负的话,会认为其实相差无几;如果我很自卑的话,我会认为天差地别;如果非要坚持说大家一样的话,我会认为这道题无解,我和冯唐的水准都无限趋近于零。
那么人有没有真实的位置呢?又如何判定这个位置在哪里?我认为是有的。
所谓真实位置,就是不随衡量标准变化而变化的绝对位置。用他人和自己比,这相当于是用变化的标尺来测量,换不同的对比对象,得出来的结论就彼此不同。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感觉好一点,那么我们就去找一个弱一点的对比对象;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难受,或者为了放弃找一个合理的理由,那么我们就去找一个强大的对比对象。无论怎么选择,这都不是一种诚实的做法。在做自我评价的时候,如果是用和他人做对比的方法,那我们其实就是在作弊,我们在暗中控制对比结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喜欢和人对比说明我们并不真的爱自己,因为我们自己不值得单独存在于世间,不曾拥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必须和别的什么人比较一下才行。与此相反,许多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子女是世间独一无二的,邻居家当然存在比自己家孩子聪明、漂亮、好学、健康的孩子,反过来也有许多负面的例子。但是父母并不会在意邻居家的孩子,在他们心底里自家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天上地下唯有那么一个,孩子做什么事他们都能理解,都能包容,这才是真爱的体现。
如果你也认为自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那么无需跟任何外人加以比较,你依然拥有存在的价值,那么你就可以超越自卑、自负和均势的概念。
如果你在承认这个前提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诚实地面对自己,告诉自己说:我做不好这个,我做那个还行,我再努力一下在另外几样上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你就得到了自己的真实位置。这个位置不是源自和他人相比,而是和你自己相比。你知道自己的最强领域,以此为标准,你知道自己在哪些领域能同样达到很高的水准,哪些领域花再多时间也只能做到勉强。于是,你不会因为你强的部分而感觉到多少自负,也不因为你弱的部分而感觉到多少自卑,因为无论强弱那都是你自己。就像我不能喜欢我的大脑,同时就要讨厌我的肚子一样。如果没有我的肚子进食消化,我的大脑再快也转不起来。相对而言,它们之间是相匹配的。
于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逐渐把心由外转向内。不是说去想自卑如何增强自信,自负如何降低自信,自信又不是盐,你自己也不是汤,可以加加减减就得到合适的味道。
自卑是比较的结果,比较就是一根刺,自卑相当于被刺中之后红肿的指头。想要解决疼痛,正确的做法是先拔掉刺,否则在红肿处涂抹再多的药膏都无济于事。
所以,让我们再来推论一遍:用自己和他人做比较只会有三种结果,而这三种结果都不是真实的,都会造成自我评价的偏差;我们不能用比较的方式,用相对位置来确定自己的真实位置;想要确定自己的真实位置,就应该放弃对外比较,保持诚实,直面自我,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认识自我,也就是进行自我比较,确定自己究竟在哪些领域较强,在哪些领域较弱;最后,无论孰强孰弱都是自己,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努力接受不能改变的部分,那就是你,世间独一无二的你。
简单来说,那就是我认为我的写作算是我自己最强的能力,可以打90分。但是我的艺术鉴赏力大约只有60分,非常努力的话能达到70分。那当我的写作能力提升到92分的时候,我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但是,如果我的艺术鉴赏能力上升到了62分,我就已经很满意了,不行60分我也可以接受。世界上有许多写作能力不到60分的人,但和我没关系;世界上也有许多艺术鉴赏力高于90分的人,但同样和我没关系。因为这就是我,一脚踩在90分,一脚踩在60分,也许不那么令人满意,但既不自卑,也不自负,更不认为自己和别人一样,我就是我自己。
请问菜头叔:自卑、自负与处于均势,都是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应该做诚实的事——与自己比较。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保持一个方向的持续精进,就或多或少会建立在“我在这方面就是比别人强”的感觉之上。有时候这种优越感会是很重要的动力来源。请问这样起到积极作用的优越感,有什么副作用吗?它应该被消除吗?如果不应该被消除,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与之共处呢?
如你所说,拥有一种“我比别人强”的优越感的确能够提供动力,但我认为这种优越感并不是优质的燃料,时间久了可能还会损坏发动机。
这里最好分为两部分来看待:
第一部分是认识事实,如果你在某个领域内的确比他人强,那么这就是个事实,知道并且承认这个事实就好。
第二部分是对待这个事实的态度,如果对此念念不忘,甚至让它成为你优越感的来源,我恐怕不是很赞成,也许要问一句:“你要这个优越感来干吗?”如果是为了自信,那么你认识到事实的时候就已经取得了自信。如果是为了动力,那么你就不能离开这种优越感,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维护它。而一旦说到维护,可以选择的选项就很多,继续前进是其中最为吃力的一个,我恐怕它不会出现在你的首选项上。但如果换一个想法,比如,天下的人那么多,事情也那么多,我自己刚好遇见一件自己擅长且能够取得成就的事情,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为了不辜负这一份幸运,我愿意持续精进,提升技能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这同样也能提供动力,而且可能这种动力要强大而持久,甚至无需和他人比较,你就可以继续前进。一定程度上来说,拥有这样的想法和对应的行动,你就是在响应命运对于你的召唤,你并非是为了获胜而努力
,而是为了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这样未必最终会成为英雄,但是有可能比所有人都走得更远一些。
用户雾满杨溪:
请教菜头老师,您怎么看一个人在人际关系能力方面的自卑?人际关系又是人本能就会和别人比较的地方,请问这方面的自卑应该怎么面对和解决?
我建议在生活里多做观察。绳索束缚在你自己身上,你很难觉察,觉察到了也难以解脱。所以,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去观察别人,尤其是去看一个人从自卑变成自信的全过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不单可以看到从自卑变自信,还可以观察到从自信变成自大。如果时间足够长,而且你也足够幸运的话,甚至还能看到从自大到崩坏,最终回归于自卑,完成一次漫长的循环。通过对于这种循环的观察,你会意识到自卑的依据是错误的,因为错误的依据,所以做出了错误的追求,觉得追求外物就可以解决自卑,就可以从自卑变成自信。于是当一个人拥有足够多外物的时候,他又因为外物的缘故从自信变成自大,一直到崩坏。
总之,整体上这个追寻的过程都是错误的。因为不曾拥有什么,因为缺乏什么而感到自卑,这本身就是误解;同样的,觉得拥有和获得了什么就能获得自信,这同样还是误解。那么与其这样自己也去兜一个大圈子,最后证明一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那么不如现在就在源头上解决——审视你自卑的理由,哪些是实际存在的,哪些是你未经核实就自行捏造的,以及哪些可以改善提升,哪些你一筹莫展。依照我的经验,总归是捏造的多,真实的少,对自己的认知有偏差,对别人的认知偏差更大。总在幻想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关心绝大多数人,连看都看不见。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把自己的幻想放在一边,把假想出来的他人看法放在一边,那么你的心有足够的空间,供你用自我完善的方式去填补。当你开始思考你是谁,而非你感觉如何的时候,绳索就很难再束缚着你了。
用户雪花轻舞:
想问菜头老师,如果不和别人比较,自己会不会满足于微小的进步呢?怎么才能做到既不被别人影响,又督促自己成为优秀的独一无二呢?要是没有比较,是不是就没有“优秀”这个词了?是不是说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自我准则存在,静下来,我们就能找到它,那时候他人就不会对我们有影响了?
你的提问已经包含了你要的答案。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要去往哪里,那么你怎么知道你的进步是微小还是巨大呢?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的目标,也看到自己的进步微小,那么你为什么会满足呢?所以,严格说起来你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之所以你会提起,还是因为你惯于和他人比较,已经变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气。微小、优秀、独一无二,这都是比较产生的结果,但在你这里,不是自己和自己比较,而是和他人做比较。每个人生下来就是独一无二的,还需要怎样才能独一无二呢?每个人出生活到现在,还有余暇上网,还可以自我提升,还需要怎样才能做到优秀呢?归根结底,这种独一无二,这种优秀不能满足你的内心,你一定需要个什么人来比较,战而胜之,你才会觉得心里踏实。那么我建议你想一想:在无人可以比较的地方,你站在哪里?
用户一辆蚂蚁:
我认为在打造自己的信源白名单时,最大的障碍是容易受他人影响。而且,如果那个人是自己崇拜的,查证的方法几乎会失效。不知道这点该怎么破?
说实话,我不大理解为什么你崇拜一个人,就无法查证他言论的真假?我喜欢读书,记得看到过一句话,让我大受震撼,它说:一本大书就是一个大灾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一本书很严肃,很厚重,很有深度,就会让人产生崇敬之心。也恰恰是因为让人产生了崇敬之心,如果其中有什么错误的话,人们就会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根本不会去质疑和反驳,于是谬种流传,反而比一本烂书造成的问题还要大。如果有什么人让你感到崇敬,那么正常来说你就要越发小心谨慎才对。他的100句话里有99句都很正确和精彩,但是你不假思索接受的唯一一句错误的话,可能对你来说是致命的。崇拜或者说崇敬,和可信是两回事。
无非是说,因为崇拜或者崇敬,会让这个人拥有更多信用点,所以偶然说错几句也没有关系。而如果换成是其他人,可能一次两次就足以直接把他从白名单里剔除出去。即便如此,崇拜或者崇敬的人所说的话也需要做小心的限定,爱因斯坦谈物理学我肯定竖起耳朵来听,但是他参加电视访谈,大谈育儿经验,那我可能就要打很多个问号。如果是他来谈美发心得,那我无论多么尊崇他,我也会直接关机不听,因为他的伟大覆盖不到这样的领域,他的说法不足以采信。
投射:在谈话中最容易落入的陷阱
投射,动词,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因此,需要在谈话中弄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他滔滔不绝到底是在说谁?
在第58讲我们谈及“人言”的时候,我提到了“投射”这个概念。这个字眼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很容易理解。
什么是投射?望子成龙就是一种投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这是表面上的望子成龙。其实在许多父母的内心深处,是在孩子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欲望——当年自己没有考上大学,那就盼望孩子考上大学;当年自己没有考上重点大学,那就希望孩子考上“985”、“211”大学。这时候讨论成材与否,其实并没有切中问题的核心。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成材,那么孩子若是在音乐或者绘画上体现了极高的天赋,也有强烈的求学意愿,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会同意孩子放弃考重点大学,跑去美术学院或者音乐学院深造么?怕是不能,因为他们要的是他们指定的那条龙,别的东西一概不予考虑。
在人际关系中,投射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我们经常需要向朋友或者熟人征询关于自己的建议,有时候还会诚心诚意地请对方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可是因为有了投射的存在,我们经常会弄不清楚他们给出的到底是真正的意见建议,还是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他们给出的到底是真正的批评,还是他们对自己的失望?如果是前者,那么对我们自然是有所帮助的,值得认真聆听。但如果是后者,那么整场谈话就是无效的,因为本来需要讨论的是你自己,但是在谈话中主角却不知不觉地换成了对方。而这种给建议、提批评的谈话态度又很具有迷惑性,也许你要过很久才能意识到整场谈话其实和你自己完全没有关系。
在都市生活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因为每个人都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和朋友聊天谈话时很容易觉得心情放松,感觉找到了释放压力的出口。所以,这个时候每个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言说的对象是谁,就需要仔细进行考量。
关于如何判断自我投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对方的建议和批评,是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因为每个人的问题不同,困境不同,自我认知的缺陷也并不相同。如果你去求教的那位朋友或者熟人,对每个人都是同一套说辞,这就足以拉响警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值得反复言说的只有他自己。如果是心里真的放着别人,真的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一定会对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建议,针对不同的缺陷给出不同的批评。能用同一套说辞应付所有人,他要么是心灵鸡汤大师,要么就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谈话里,对方并没有给出你应该怎么办的答案,而是在反复地自己说服自己,他说的那些话也许正是他自己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我曾经有过一位朋友,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每次见面聊天他都会敦促我在文学上取得更大的进展。然后我就信了,回去之后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探讨更加深奥的话题。但是下一次见面,他不问我的进展,依然在敦促我继续前进。那时候我还年轻,没有琢磨过味儿来,还以为自己得到了一位诤友,随时鞭策我、激励我。后来我发现他对每个人都那么说,我才意识到,这些话是说给他自己听的。因为当时他自己陷入了创作上的困境,于是他觉得所有人都一样,都需要取得突破和进展。想明白这件事情之后,我突然如释重负,觉得终于可以不为了个人进步而写作,这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如同心头移开了一块巨石。
另一个相对简单的判定标准,是这次谈话有没有尾声。假定对方是真的关心你,真把你的问题当回事,那么过段时间之后,他会主动询问你的进展,局势有没有什么变化。而且,真正关心你的人,甚至不在意你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和建议,他最在意的是你是否解决了问题,其次在意的是你用了什么方法。但如果他是自我投射,就很可能出现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闻不问,就像是你当初的求助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另一种是恼怒,你能明显感觉到他因为你没有按照他的建议和意见去做而生气,都不是失望,而是赤裸裸地生气。如果有这两种情况出现,那么基本上可以判定他当初和你说的那番话就是自我投射。
不闻不问是因为他把你当做了倾诉对象,当初既然已经倾诉完毕,现在自然没有重新过问的理由。生气是因为他希望你帮他去探索答案,但是你竟然拒绝了他,也就让他的希望落空了,问题又回到了他自己身上,那他当然会非常生气。正常来说,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他作为朋友为你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生气呢?
最后一种自我投射最为隐蔽,因为它和关心混杂在一起,并不容易分辨。我们都知道,人之所以能成为朋友,并非因为两个人脾气性格一模一样。性情相投说明存在有共性的部分,但是人们彼此吸引还是因为相异的部分。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两个极为要好的朋友之间往往会从对方身上窥见自己人生的其他可能性,忍不住去想:如果我稍微改变一点点,变成了他的话,那么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面对他面对的选择时,我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想法,但是如果继续往前推一点,事情可能就会因此变了味道,那就是变成了“望友成龙”。因为觉得自己今生今世也就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因此把自己的遗憾投射到朋友身上,觉得他应该如何如何。换句话来说,就是希望朋友帮自己去实践自己想要的精彩人生。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会生出许多“你应该”,觉得朋友应该这样做,应该那么选。所有的建议,所有的批评,这个时候并不是真的为朋友好,而是希望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
你说他不关心你么?显然是关心的。但是,这种关心真正指向你的利益么?真的在意你的意志么?怕并不见得。在这种关心背后,是他对人生的期盼,他对人生的渴望,他希望你去帮他完成,因为自己做不到,看见朋友做到也是好的。这种想法是一种爱的体现,但在另外一面也极为冷酷。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期待活着,大家就不再是平等的关系,两个人中间总有一种个人意志要遭到压制,并且还要说服自己相信那就是应该追求的人生理想。那么,追求的代价谁来背呢?
这个问题就是分辨第三种自我投射的方法。无论是自我投射,还是真诚建议,都会劝说你相信存在某种更值得追求的人生,某种更值得做出的选择。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如果他给出的是自我投射,那么你就是他意志的执行者,他自然也不需要去考虑失败的代价,相反的,失败之后他还可能要指责你,因为你破坏了他的美好愿望,把事情搞砸了;而如果他给出的是真诚建议,那么肯定会考虑到你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可能的损失,站在朋友的立场,多少要做出支持的相关表态,让你不用太过担心。这时候,一定会说三个神奇的字眼:大不了……
“你应该”和“大不了”暗示了不同的站位,说“你应该”是站在对面,用手指着、推着你;说“大不了”是站在并排,搂着你的肩膀。
每个人都有生命中很亲近的人,也都有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我们是如此信赖和重视他们,以至于他们可以轻易地伤害到我们。即便没有伤害那么严重的事情发生,他们的建议和批评也可能会带来相当程度的困扰。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观察对方的行动。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得到对方的言辞。而在所有的这些言辞里,我们需要去谨慎地分辨,究竟有多少是针对于我们自身,又有多少是情不自禁的自我投射。亲密的人际关系存在着这种危险,没有恶意,但是会造成伤害。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情侣朋友之间,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都会出现自我投射。两个人之中,总需要有一个能认清自我投射的存在,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伤害,这大概是维系长久人际关系的基础。
参考文献:
58 人言:为什么大多偏负面
What
美国科学家发现,提早入睡可以减轻罹患忧郁症的风险。平时半夜1点钟入睡的人,如果提早到11点入睡,忧郁症发病率可以减少40%。
科学家猜测,原因可能是,早睡早起有助于照到更多的阳光,改变体内荷尔蒙分泌,进而影响情绪变化。
头脑解密 The Mind, Explained (2019)
从梦境到焦虑症,这部由奥斯卡奖得主艾玛·斯通讲述的具有启发性的剧集带您探索大脑内部的活动。
健身小白应知40条健身(运动)基础知识
1,减肥目标的实现,饮食习惯也很关键,不忌油腻高脂肪只管锻炼无济于事
2,富含油脂的食物与豆类蔬菜组合,尽量避免和米、面、土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吃。这样既能增加养分摄入,又有利于减肥
3,断食减肥不可取,断食12小时,基础代谢水平将降低40%,并且下一次进食时,身体会因为害怕饥饿感会吃得更多
4,很多低脂食品为了保持味道,其中有加入非常多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健康的,应该要适量摄取
5,每增加1公斤肌肉,身体每天多消耗110大咖热量,并且睡觉也能增加热量消耗,所以想减肥先增肌
6,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使身体和心理得到适应反应,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7,运动后要进行至少10分钟的全身的拉伸运动,可以降低第二天的迟发性肌肉疼痛
8,运动后身体会产生大量乳酸,造成肌肉酸胀和身体乏力,补充水果、蔬菜、豆制品等富含碱性的食物,利于保持体内酸碱度平衡,尽快消除运动疲劳
9,如果长时间久坐,很可能会完全抵消健身的作用,白天坐一天晚上去锻炼的白领,每天消耗热量远低于一位需要不停走动6个小时的餐厅服务员
10,对健身新手来说,40分钟为最佳运动时长,可以用15—20分钟的时间慢跑,10分钟的时间练力量,再做一些柔韧性的训练即可
11,运动后也不能大量进食,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量下降,消化功能会受影响,出现食物滞留,造成胃膨胀,出现腹痛、恶心及呕吐等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
12,器械训练时不要憋气,鼻子吸气,嘴巴呼气
,动作节奏控制要慢
13,剧烈运动后,体内盐分会随汗大量排出,大量饮水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人体内代谢平衡,会使胃部压力变大,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14,不要只做有氧运动,忽视力量训练,后者有利于塑造肌肉,瘦肌肉群每天要消耗的热量比脂肪高得多,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结合安排
15,训练后30分钟尽量不要抽烟,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尼古丁的吸收
16,跑步时不宜用力握紧拳头,会让上身过于僵硬,手臂不能很好地通过前后摆动去带动身体,在无形中加重双腿受力,最终影响跑步效果,增加疲惫
17,跑步机上跑步,如果手扶着两侧,会使身体少消耗20%热量
18,在健身房不要用抓取过器材的手直接擦汗,容易交叉感染,尤其是脸部以及颈部,自己带条毛巾
19,使用健身器械训练的过程中,要养成运用护掌、手套、护膝、腰带、护腕等护具的良好习惯
20,在锻炼中稍微磕碰就起青肿或淤血,可能要补充维生素K强化血管壁的柔韧性;腿抽筋症状可能是缺钙、镁,导致神经肌肉的传导受阻
21,合理的减脂锻炼顺序大致是热身→无氧训练→有氧运动→拉伸放松
22,健身训练的动作顺序大致是基础动作→安全动作→针对动作→核心区域的肌群锻炼→有氧和HIIT
23,在每周的训练中加入1-2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可以能够最大化地减少脂肪。同时还可以通过提升新陈代谢水平促使你体脂自然地燃烧
24,健身的最佳时间在起床后8小时,也就是下午15:00——16:00之间
25,锻炼时心率最好不要超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0%
26,运动过后心率提高、血管扩张,直接洗澡容易引起大脑缺氧头晕的情况
27,心情差就不要锻炼了,人的情绪产生于大脑深部,并扩散到全身,在心脏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将影响人体机能的健康
28,运动结束不要立刻停下来,或蹲坐或躺着去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
29,运动需要摄入大量氧气,在室内锻炼要保持通风和新鲜空气
30,不要反复做同一种锻炼,其他的一些部位和肌肉群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你的形体便很难保持均衡,身体状况也难以达到最,尽量多样化锻炼
31,即使慢跑和快走的速度一样,慢跑的能量消耗和减肥效果也是大大优于快走的
32,相对于跑步,骑车不会产生太多共振,也不会受到太多冲击,对关节的伤害会小一些
33,那些强度适中的耐力运动能够大量燃烧脂肪,如行走、骑车、游泳等,需要足够持久时间才会有效果
34,别用出汗量来衡量运动效果,有的人稍微运动就出汗,有的人超负荷运动也不怎么出汗,汗液主要是水,不代表消解脂肪,心率等数据指标更重要
35,体重的减轻无法反映你身体内肌肉和脂肪的关系,肌肉比脂肪少了,也会看起来瘦了,减重不等于减脂肪
36,基础动作最值得推荐的,是号称力量训练之王的深蹲,能训练到全身四分之三体积的肌肉,是燃脂效果最好的无氧运动
37,做局部的身体训练动作可以让特定部位的肌肉变得更强壮,但不一定能消除该部位的脂肪,脂肪的消耗是全身性的
38,每个人都有腹肌,只是显露不显露的问题,而腹肌显露只和体脂有关
39,新手力量训练目标应该优先以大肌群为主,即主要是胸、背、臀、腿、核心这几块肌群
40,大型器械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要求很高,如果你上身保持直立却无法蹲下,或者单脚着地,闭上眼睛后却无法保持平衡,先别着急撸大器械
How
白领下班后健身注意事项
经过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下班时多半会有些疲惫,如果去健身,可能需要做一点准备工作,这就是适当补充一些食物。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应该在80—120毫克/升之间,当体内热量不足、血糖含量下降时,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出虚汗、极度饥饿感的现象,严重的会晕倒甚至抽搐。如果下午五点下班,五点半开始锻炼的话,距离午饭时间已经5个小时左右了,而且健身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因此,建议在锻炼前一个半小时左右,吃几片全麦面包,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糖分。也可以在运动前半小时吃根香蕉、或喝杯含糖的饮料都能有效预防运动性低血糖。
训练的着装也很重要。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季气温常有起伏,需要我们多穿衣衫,这就不适合健身的需求了,所以建议您准备一套专门的运动服,长裤加T恤(长袖短袖均可)就行了,用作健身前更换。此外,一般健身俱乐部都提供淋浴,训练后冲个热水澡,可以解除一天的疲乏、还能帮助身体恢复;或者您急于回家,那一定要休息5—10分钟,等心跳平缓、不再出汗了才能出门,以免感冒。
健身后的晚餐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健身结束后至少0.5—1小时,才可以进食晚餐。晚餐应包括一些高蛋白食品,如瘦牛肉、鸡蛋等;一定要避免高脂肪食品,如汉堡、五花肉等;适量蔬菜水果。还应注意,晚餐距睡眠应至少一小时,不然容易长脂肪。
维护朋友关系法门
交朋友什么最重要
第一节,如何给新认识的人留下好印象? 我会从“自我表达”入手,告诉你自我表达的五种方式。其实不仅仅是交朋友需要留下好印象,工作中、沟通中,给人留下好印象,日后做事自然方便。
第二节,我们以貌取人,但我们并不残忍。 这里会告诉你两个概念,高自尊的人和低自尊的人有什么不同,还有关于颜值的五条定律。
第三节,交朋友是找像自己的,还是互补的呢? 成年人交朋友靠的是实力、信誉、资源
。能交到跟自己不像的朋友,是高阶技能。
第四节,怎么从朋友中选出做大事儿的人? 这节课中我会告诉你一个“成就需要
”的概念,以及五种方法判断对方是不是做大事儿的人。
第五节,如何增加与现有朋友的亲密值? 这节课你一定要学会“自我暴露
”原则,朋友关系中,你来我往才有乐趣。
第六节,怎样经营自己的朋友圈。 我会告诉你作为朋友圈读者更喜欢看到哪些内容,也会告诉你管理自己朋友圈的八个原则。
如何给新认识的人留下好印象?
之前我提到过一种克服害羞和改善自我的方式,我称之为“人生导演”训练,许多同学表示了兴趣,在这里我们起一个头,其实我们在很多场合上,已经在使用一些类似于表演的技能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准备过一场面试,一场面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件得体的西装、新买的公文包、一个早起的人、缓解倦容的热毛巾、面试写字楼楼下的热咖啡、对前台和人力露出的笑容,会议室里等待面试官的深呼吸。
注意,你已经在做自己的服装师、化妆师、道具师,恭喜你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接下来是表演部分,你昨天一定已经预演过了所有的情况,背诵了台词,关于你的工作经历和特长,你是自己的编剧和导演,说戏的部分也是你自己给自己完成的。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
”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你在扮演的,是一个敬业、精力充沛、努力工作的职业人士,这和对方的需求是一致的。我面试过许多人,大多数不符合条件,没有机会见第二次的人,都是因为他的准备不足,他连表演这件事都不愿意做的时候,我知道他是一个缺乏能量的人
,或者我的公司,我提供的职位对他缺乏吸引力。
什么是自我表达?
人际交往中,我们希望控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这种行为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表达”(self-presentation)。
自我表达在你认识一些新的关系的时候,特别关键。
面试是特别典型的自我表达,同样,如果你是大公司的高管,可能还要接受采访和上电视节目,那也是一种自我表达,这类自我表达传递的是正面信息,我是一个聪明、友善、热情和有趣
的人,基本上要让对方接受一个正面的自己。
负面的自我表达也是有的,比如流氓勒索你的时候会说:
“你可以去打听打听我……”
监狱里牢头跟新人表态的时候,都是负面的自我表达,希望对方知道自己是个狠角色。
当然负面自我表达的未必是坏人,比如战争电影里的士官,新兵连的班长,都可能尽力表现出自己残酷无情,不仅骂人,还要侮辱新兵的人格。
这是策略性的负面自我表达,是人际当中可选的一种套路,希望大家用不到。
在自我表达的场景之下,我们一般都会非常刻意地塑造一个比自己更高大的自己,因此会塑造出一些不属于自己的特质,或者是夸大一些自己的优点。做过面试官的同学就知道,我们一定会遇到美化自己简历,把自己从合作者描绘为主管,从一年级生描绘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自我表达,但是我们往往会接纳这种美化, 只要没有严重的撒谎的话。
社会学家欧文·高夫曼就曾经描绘自我表达为演戏,说这个时候“我们会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控制自己的习惯和癖好。”
要知道大多数人眼中的好员工的形象是差不多的, 遗憾的,就好男友好情人的标准,大多数人的认识都非常割裂,所以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去相亲和约会的人,绝对大开眼界。
领结和燕尾服、高级红酒、租一辆更贵的车、选一个高级餐厅,这都是自我表达的手段,所以你和对方约会的时候,可以看看对方的戏路,是精打细算的小制作剧组,而是一掷千金的万世浮华,就都看懂了。
高夫曼提到了一个有名的观点是社交活动当中的前台和后台,这是一个戏剧概念,在家里请客吃饭的时候特别明显,你可能吭哧吭哧忙了一下午,终于在电视台喊着“北京,晴”的时候把菜上齐了。
后台是你杯盘狼藉的厨房,你用完了所有的盘子和锅,前台是你淡定地对大家说:“随便做了几个菜,不知道合不合大家口味。”
这个时候观众们要识趣,好多人说熊老师我情商低怎么破?我好像总是太认真。这个时候,人家问你合不合口味,就是等你欢呼,你上来真的评点味道,你就是作死,活该你没朋友。
要记得,你的朋友在演戏,你不仅是观众,而且是观众中的亲友团,你不是评委老师,你就是要拼命欢呼,还要压倒一切犹豫不决或者准备说刻薄话的蠢货,尤其是如果这一桌饭菜旁边坐着来源不一的朋友,有些明显对她不够友善的时候。你是她的水军!
我也曾经吃一个朋友的菜,并不好,但是你知道去别人家吃菜,不在于好不好,而在于从套路上看,她把你当做亲密的朋友(自己分辨啊,也不尽然,有的人就是试菜的,就跟慈禧太后先吃的那个太监一样)。
然后事后你如果帮对方收拾盘碗的时候,可以小声跟她说,那个菜,事先水焯要更好,那个肉要飞水这样没有血沫儿,那个蘑菇要用筷子搅拌着洗,不能揉,沙子揉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我也是听我妈说的,你可以试试看。
她在扮演一个精通厨艺的美女私房菜主理人,你也应该做一个勤恳的水军和真心帮她改进的好友。她在自我表达,你也在自我表达。你扮演的是一个维护她不怕死,吃黑暗料理不要命,最后还对她无比忠诚的朋友。
做菜给你吃,就是一个人际交往中的套路,扮演好大快朵颐的粉丝,也是一个套路,套路对套路,大家会互相尊敬,继续相处下去。你不认识这个套路,甚至反感或者叫破这个套路,那就是得罪朋友,大家就此结仇了。
自我表达的常见套路:
有几个自我表达当中的套路,提供给大家学习,自己可以用,别人用的的时候你也要积极回应。
1.自我提升
传达关于自己的积极信息。
记得我们在《怎样经营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怎么说的吗?第一条就是,永远不要说自己不好的事情。
同样,在线下更是如此,你的自我表达不应该是贬低自己,而应该是最近在我身上发生了哪些好事。
注意,有人说,是不是跟朋友说自己最近的进步,会让对方嫉妒呢?我得说这事多虑了。新朋友之间很少会有特别强烈的嫉妒。
大多数失衡都存在于老朋友之前,我太了解这小子了,从小一起长大,结果他当了大V,五百多万粉丝,我怎么还在小报社做校对,这不公平。
所以你跟新朋友之间说你最近的进步,关键在于你要引出他的自我提升,他在你面前想着去提升你对他的看法了,就是对关系增加了投入。
你可别一上来就说,我最近惨死了,也穷,也没钱,这样的话最好是去跟心理咨询师说,再不然和一两个特别亲密的朋友说,不要跟新朋友说。你说完自己的全部烦心事之后,他怎么跟你说才能跟你深交呢?说他最近专栏订阅过了五万份?你已经这么消极了,他说不出口的。如果对方情商很高,也许会说一两点自己的糗事,把你拉回到发现你自己的闪光点上来。然而大家是新朋友,见过两三面的人,交浅不可言深,除非他特别喜欢你,想和你来朋友之间关系的惊险一跃,不然的话,应该是打个哈哈就趁早离开了。
再强调一点,你说自己的好,是为了让对方说出自己的好来。
2.互相表扬
我不愿意用过往的研究者常用的“逢迎(ingratiation)”这个词,因为中文里的这个词,意思不好,这是套路和策略的一种,不是什么道德问题。
自我提升,其实就是自我表扬,希望在对方面前显示出自己强大。所谓的逢迎,其实就是称赞对方,表扬对方。
其实自我提升策略里,表扬自己,就是为了互相表扬。
这两个策略一起搭着使用才能有最高效率,如果你单纯表扬自己而不去称赞对方,你会成为一个自说自话的讨厌的自大狂。如果你单纯称赞对方而对自己的成就表示不值一提,你一定是一个奸佞的小人,准备从对方那里得到点什么好处,憋着算计对方。
为什么有时候社交喜欢喝酒,就是因为喝酒之后,自夸和互夸变成了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不是哥哥我吹牛啊,我……”
“老兄你这都谦虚着说呐!”
3.如何不做自大狂
如果你开始执行自我提升策略,这样可以让你避免成为一个夸夸其谈的人:当你要证明自己是个智力高的人,就应该用一些更具体的表达。
敲黑板了,这招父母夸孩子也有用:
他最近期中考试刚考了两个100分。
比单纯炫耀“特别聪明,读什么一遍就记住了。”要好很多。
因为无论是听者,或者听者的子女,都不太可能参加过同一个孩子的期中考试(各学校考试都不同,各年级也不同),但是事关能力的表达,可能就会引发一种冒犯,甚至是嫉妒。
比如说面试官说,你平时努力学习吗?你要说的也许不是你在得到上订了多少个专栏,因为学习过程会造成紧张感。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知道,最可恶的就是别人睡觉了他不睡,在走廊里背书的人,别人想睡觉,看着他开夜车心里就在打鼓,不信你想想看,琢磨一下,除非大家集体突击,单个通宵复习的人,人缘都不会太好。
相反你对面试官说,我最近雅思成绩刚下来,是几分,我最近刚刚过了司法考试,把自己很优秀的表达,放在最近刚做到了某事上,就要好很多了。
4.应对自我表扬
当对方开始自我表扬的时候,你当然可以说,真厉害,好棒,点赞,但还有一个策略可以应用。
比如,如果对方告诉你,自己是王者荣耀的天梯赛的前十名,你也可以立刻告诉他,自己是皇室战争传奇竞技场的冰猪之王。
邓小平同志和聂卫平一起玩,不是下围棋,而是玩桥牌,能和第一智力游戏的围棋总冠军打桥牌打到互有胜负,邓小平是非常开心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们是不同领域的聪明人或者高手,一方自我暴露之后另一方要快速跟进,你们会立刻成为惺惺相惜的英雄。
当然,你的技能得是真的,不要生造技能!
5.不要谦虚
只有最出众的英雄才能谦虚,电视上直播着接力赛,你接棒的时候落后对方50米,你吭吭吭(瞧这个象声词)用自己的实力追上来了,所有的人都知道是你一个人赢的。这个时候你出来谦虚就是对的。
“我们是一个团队,请把掌声送给我的队友……”谦虚是强者的专利。
你的成绩必须够牛。大家必须明白,是你而不是别人导致了成功,大家对你的故事熟悉,认识你,才能觉得谦虚的你是好人。
你参加一个冰壶比赛得了冠军就开始谦虚,这运动都还没普及,谁认识你啊。
这点上刘翔经营得特别好,在雅典奥运会夺冠之前,他完全不谦虚,他会嚷着“谁说黄种人不能,我做到了,我做到了。”
你在圈粉哎,你要谦虚做什么,做自己就好了。
类似的,结交或者巩固新朋友的饭局,或者迎接新工作的面试上,也不要谦虚,那毫无意义。
除非所有的新朋友,都是你的拥护者和你的粉丝。
习题
越南队放话说准备用炎热天气击败中国队,对此国足的一位球员对媒体说:
我们不应该因为赢了马尔代夫而骄傲,这次客场面对越南队还是一个很艰难的挑战,但是我们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了河内,希望能够踏踏实实,取得好成绩。
这个表态的问题在于(多选):
A.完全不成功的自我表达,在自我提升上完全没有任何准备;
B.应该称赞球迷和媒体的支持,寻求互相表扬状态;
C.应该回击越南队的自我提升,转向我们的自我提升,比如回应“炎热气候算个啥,我们很多人都在广州踢球,那里也很热”;
D.不恰当的谦虚,虽然有人说不知道为什么,穿上国家队队服之后整个人都会变得谦虚起来,但谦虚是强者的专利,对越南队谦虚并不能让球迷对国足有任何好感。
答案是A.B.C.D。
我们在选项里已经做了解释,这是让大家巩固一下为什么不要谦虚。
相信我,职场上,没有谦虚的人活得好好的,但是没有点骄傲的人,全部失败,无一例外。
我们以貌取人,但我们并不残忍。
知识点:
心理学上说的自尊,和日常说的“自尊心还挺强”略有不同,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水平。
高自尊的人就是自重自爱高看自己一眼的人。
高自尊的人更适合做朋友,他们会称赞别人,但更喜爱自己。
低自尊的人看低自己,但更爱贬低别人。
长得好看的人容易高自尊,高知家庭、更好的学校更容易培养出高自尊的人。
这篇关于以貌取人的文章酝酿了很久,终于在大家即将进入换工作高峰期的时候推出来了。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总是需要快速地判断人,在几秒钟到一分钟之内决定对一个陌生人的态度,这个决策过程不能像相亲那样拖太久。
我一位老师的女儿,最近得到了医学博士学位,又去美国访学做实验项目,工作定在了北京的一家著名的三甲医院。有人给这个姑娘介绍对象,她会详细问清楚对方的本科院校是哪个,入学是哪一级,然后她会详细地去调查这个小伙子当年大概高考考了多少分。
我老师也很惊讶,说:“你查这个干什么,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我这位师妹说了自己的道理:“妈妈,这不是旧事,我看这个,能看得出这个男生十几岁的时候有没有努力过。他高考成绩好,说明第一,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期待的;第二,他能够下得了功夫耐得住寂寞。十几岁的时候能做到,以后才能更强大,这样的人值得交往。”
我老师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也就逐渐不再去烦恼了。
强大的职业女性根本不会被逼婚,也不会为婚姻烦恼。
其实我师妹筛选出来的,是高自尊的年轻人。心理学上说的自尊,和“自尊心还挺强”的那个自尊略有不同,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水平。
高自尊的人,对自己期待高,会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也更善于称赞别人,朋友很多。
低自尊的人,对自己评价比较低,但是对其他人的评价更低,交朋友有困难。
高自尊的人就是自重自爱高看自己一眼、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人。
好多同学问我,说身边有的人,聊什么都要压你一头,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喜欢贬损别人,这些都是低自尊的人。
我特别称赞的是我这位师妹的筛选标准,这个标准有点粗暴,但是特别有效。其实这是很多大公司校招常用的标准,“看第一学历”。
感谢应试教育!高考恢复了四十年,这是最公平的一个考试了,而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硕士学位的含金量,在最近十年是疯狂缩水的。
想筛出高自尊的人为友,还有一个比较准的是颜值,越好看的人越容易高自尊。
关于颜值,有这么几个定律:
颜值第一定律:高颜值能让你获得外卡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和现在的大学生们差不多,也都想明白HR们在想什么,他们怎么筛简历。有次采访,一个资深的HR是我的校友,采访时问了他一句:你们都怎么筛简历啊。
“如果是社会招聘,先把本行业几个大公司留下,如果是校园招聘,我们先把985和211留下。”
“很好,跟我想得一样,然后呢?”
“剩下就随意了,像我们男生一般会把长得好看的留下。如果是女的HR,一般会把顺眼的留下,觉得有点妖的,就直接pass掉了。”
“所以容貌这东西,是在认认真真的筛选之余加入进来的对吧。”我问。
“是,简历好的我们不会错过,不过长得好的,一般来说额外还有机会。”
“那这些颜值高的人,有没有最终入选的?”
“真的有,还不少。”
这么看这个世界并不是按着实力来的,主要看脸,真的是这样吗?
颜值第二定律:对门槛不高的岗位,颜值高的人可以绝杀
后来我开始做一些管理工作,自己开始用人的时候,视角就不同了,比如一个岗位,我可能也会把最符合条件的约来见,但是遇见那种容貌好看的,我确实也会约来见见。
确实如那位师兄所说,这些好看的男生女生,面试里往往能带来一些惊喜。如果仅仅看面试表现,我这里要把长得好的几位候选人留下来了。
万幸我们是杂志社,不是电视台文艺频道,我还有一个任务是让大家试稿子,这一下,就是实力说话了,采访和写作的经验、阅读量和文字基本功成了关键因素。
所以说,如果本身颜值一般,就要尽快往那种需要技术和经验的岗位上去努力,变成熟练工或者手工艺人,用职业水平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但可以想象,如果我要召一个文员或者助理,可以事后培训的话,我肯定会选一个长得好看的了。
颜值第三定律:高颜值-更多培训和鼓励-高自尊
一些高颜值者的面试表现确实很强,他们更容易被家庭进行关于艺术的训练,比如音乐、舞蹈和主持,这些科目让他们更加自信,也更有表现力。
练过舞蹈的人,站着坐着的态势都会不一样。这样的员工放在办公室里,看着就精神,如果你做过领导,哪怕只是一个小团队的领导,也会明白工位上有一张生气勃勃的脸多么令人振奋和开心。
当然了,行业不同,你未必能招得到练过舞蹈的人,但是也有替代方案。
一些企业家特别喜欢招退伍兵,就是这个道理,军人出身的人一般姿势、体态也会比较好。好多老板会说:“当过兵的小伙子能吃苦,踏实。”他一般不会联系到容貌和体态,其实这个非常重要,为什么三军仪仗队的小伙子复员了工作都找得特别好,很简单,又高又挺拔。
颜值第四定律:高颜值人士一般更好斗
相信各位职场老手会有类似的感受,高颜值人士对自己的期待一般来说比较高,而且许多高颜值人士本身父母也都是相貌漂亮的人。
说一个无关科学的观察,好多长得好看的男生和女生,都有很强势有主见的妈妈,不知道是为什么。
他们很少会屈从别人。
我记得我收到过一位关系户的留言,提到自己不善言辞,而另一个女同事八面玲珑,特别会捧领导,问我应该怎么办。我当时的回复是:“她是不是长得很好看。”
果然回答是:“确实如此”。
遇到长得好看会来事的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不可取代,成为领导必须依赖的人。
在这里一定要纠正一下很多人犯的错误。
一定有人觉得有的人是非,爱挑事儿,爱内斗,不团结。
我就遇到有同学跟我留言,说“某某不合作,性格特别恶劣,为什么领导还那么喜欢他。”
注意了,关于团结,敲黑板!
1 | 1.不团结,指的是跟你不团结。不是跟领导不团结。 |
就连供应商都喜欢他(抗战剧里鬼子是送吃穿送枪炮的,真实历史上是强悍的敌人)。
颜值第五定律:三十岁后的颜值代表着人的用心程度
我不知道多少人认真观察过大学的女生们,大一的女生,除了个别中心城市长大的,一般都有点土土的,大二大三还是学着打扮,到了大四,基本上都是漂漂亮亮的。
这就是人在进步,遗憾的是,在找到工作之后,很多人真的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变得灰头土脸了。女性可能不再装扮,不洗头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很多中年男性的衣服和身体都散发着烟味和臭味。无论男女,都开始疏于管理自己的体重,大批的人身体胖得都不像样子了。
在欧美,你不能歧视不打扮的人,你不能歧视体重疯涨的人,不然的话,这就是政治不正确。在中国,这种不正确也开始出现了。
好吧,我们不歧视,但是我们最好别变成那副样子。
真正颜值特别低的人很少,大多数的不好看都可以通过努力有所改善:
胖可以瘦;
瘦可以有肌肉;
牙不好可以矫正;
眼镜不好看可以换副新的;
不会穿衣服可以硬背一些搭配(现在我们公司里,欧小宅和雨桐就在整天教我背穿衣搭配);
脸大可以换发型;
矮有难度,但是可穿衣服显腿长;
鼻梁眼皮下巴都可以动。
有人说“三十岁前相貌要爸妈负责,三十岁后的相貌就要自己的负责了。”这个说法有他的理,挣来了钱投资到自己的容貌和打扮上,改善自己的一些小缺憾,这是非常得体的行为,和挖掉脚上的鸡眼、割掉过长的包皮一样没什么可指责的。
有的人喜欢拿同事整容说事儿,看见领导或者男同事多看某女同事几眼,就要提到这件事。这除了得罪整容的人之外,毫无意义。
我当领导,一点都不介意自己的女下属整容。开会多看见几张好看的脸,又不花公司的钱,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有人翻来覆去跟我说,某个同事的一张脸经过刀斧锛凿,风刀霜剑,我只能觉得她不仅嫉妒,而且无聊。说说明星就算了,说身边的人,很无聊。
最后免不了委婉地让对方别说了:“我觉得她愿意整容挺好的。”
一般聪明人到这里就不会继续说了,但一定还有人来这句:“我喜欢纯自然的美,只有纯天然不加雕琢的才是好的。”
如果等到上面这句,就必须要出下面这句来反击了:
“人民币就不是天然的,你不喜欢,拿给我好了。”
P.s
好多人提起来以貌取人,就要说马云长得不好看。
其实马老板长得很对称、也很讨喜,额头部分过大让他有一点孩子气,这其实是魅力的表现。这张脸即使坐在你办公桌对面一个月挣两千块,也不招人讨厌。
他只是不帅,根本不是不好看。
他更讨喜的地方,是他愿意拿自己的相貌开玩笑。
马云对自己的管理是非常到位的,他53岁了。
许多53岁的男人,对自己的身体根本没那么上心,他们对未来没有期待,接受了一个步入晚年的设定。
“那是因为他有钱啊,如果我也有钱……”
真不是有钱的事,这是一个对自己期待和自我控制的问题。
陈光标49岁,比马云小4岁。
他为了瘦下来,对胃进行了一次手术切割。
习题
有人把关系攻略里的文章在视频里念一遍就算自己的原创节目;
有人把共享单车砸坏了锁之后刷上别的颜色的油漆偷走自己用;
有人把收到的假币找市场花出去。
这几类人的共同特点是:
A.存在侥幸心理;
B.穷疯了;
C.外表长得丑;
D.自尊水平比较低。
答案是ABD。
三个正确的选项不详细解释了,重点解释一下C,确实可能抓住三个人,都长得很丑,但很多时候,自尊水平、不法行为和丑还是有区别的。
交朋友是找像自己的,还是互补的呢?
知识点:
和像你的人交往,是你的心理舒适区,等到你主动去结交不像自己的人,你的境界就上了台阶了。
有时候我会接到一些刚刚走入职场的关系户的提问,他们对认识新朋友有一些困难。
“我觉得认识了人,尤其是和我的行业不同的人,寒暄几句之后,就不知道跟人聊什么好。”
跨领域交朋友,确实非常难交,如果大家的生活完全没有交集,在一起就可能觉得不知道聊什么好。
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情况,别说是新入职场的毕业生,我工作了十几年了,一样有的时候遇到不知道聊什么好的局面,这个时候一般是聊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
“您那个行业,今年形势好么?”
如果对方没有受过太多教育,我会更直接,问“挣钱么?”
有的男人会羡慕女人,因为女人们会聊明星八卦或者儿童教育。但其实财富和事业,是男性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有一些跨行业的、关乎人性的话题供我们选择,但是我们有的时候还是会回避和“不像”我们的人交往。
这其实是一种逃避。
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过人们为什么会彼此吸引,结果发现有一条原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喜欢你,是因为咱们俩很像。
|为什么会接近像自己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挤上过有座的地铁,地铁上有不少空位置,距离远近也差不多,如果不存在有特别富有吸引力的异性的话,你会选择坐在谁旁边呢?
A.一个长得像冯远征扮演的家暴男的人;
B.光头、大金链子有纹身的人;
C.长得像罗胖老师的人;
D.时尚摩登,看上去好像青年演员的人。
我会选C。
理由很简单,我们都是体重超标的、戴眼镜的中年男性,穿衬衫、接受过高等教育。
如果没有和我太像的人,我们也会在一大群陌生人当中寻找最像自己的人。我们甚至可以把一个人和我们相似的点放大,来拉进自己和对方的距离。
大多数的人,在陌生的场景里,都会选择坐到比较像自己的人身边,如果是一个大型聚会,大家也可能会选择跟自己身份地位、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相仿的人一起聊天。
为了宴会顺利进行,一般组织者会在请柬上标注需要穿什么样的服装,比如是黑领结、普通正装、商务装还是休闲装。这不仅仅是为了摆谱,穿着如果不同,两边是没法交流的。
|结交不像自己的人会劳而无功
美国心理学家西奥多·纽科姆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租了一个大房子,免费给大学男生提供住宿,他事先对同学们做了问卷调查,他把一些三观类似的人放在同一房间做室友,又把一些三观完全不同的人放在同一个房间做室友。这些人到期末的时候评估自己和室友的关系,结果三观一致的室友基本上都变成了朋友,三观相反的,往往已经反目成仇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经历过反目,女性的反目可能会更加典型,男性之间的友谊可以靠酒肉和游戏来维持,而女性之间的友谊很依赖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看法,大多数的绝交都源于一方批评另一方,比如:
“你这么做是错的!”
“别听那个什么熊老师的,还是要把你男人的工资卡拿在自己手里。”
“你这个衣服不好看!”
人在心理上有自我保护的机制,总是被一个人这样碾压的话,这段关系会被调整。
调整方式之一,就是和这人绝交,寻找价值观更一致的朋友;
调整方式之二,如果说你的朋友特别吸引你,你特别依赖他,你可能就会调整你的价值观,继续和他保持认知的一致,这个时候,你也发生改变。
因为朋友改变认识非常难,但是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这种转变都非常重要。为什么尽管有很多种自学的方式,我们还是提倡大家去上大学,就是因为在大学里,遇见这样的人的机会会非常多。
不要强迫自己去和自己不像的人交往,很可能会以交友失败而告终。人类会很自然地去寻找和自己相像的人有他的道理,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同时也是高效率的交友方式,交友自古到今都是很花钱的。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
|和自己不同的朋友
终于说到和自己不同的朋友了,我经常对大家说,要做关系场上的成年人,成年人认识事情的方式,比青少年要复杂。
青少年会更容易被一些简单的因果关系所驱动,被爱恨情仇所鼓舞,成年人则会被利害所影响,更多考虑人所面临的处境,各种为难。
就好像之前我们在《前任攻略》里提到一位同学被迫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前妻离婚,一些年轻的同学就会斥之为叛徒和渣男,但是一些人到中年的同学就会提到:他可能有自己的苦衷,家人患精神疾病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年轻的时候很难交到和自己不同的朋友,年轻人之间在看法矛盾的时候容易争执,同时年轻人的知识背景和过往经历只能让他们支持一些人和一些事。
见得多、听得多、经历得多了,步入成年期中后期的人能够理解更多的事,接纳更多的人。这种财富,我们称之为阅历,有阅历的人待人会更温和一些,也更容易交到不同的朋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玩微博,微博用户可以给自己加标签,比如网游、交友、钓鱼、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和你打上了共同的标签,那系统就会推荐你去关注另一个用户。
标签的作用,就很像阅历。你刚刚毕业,几乎是一张白纸,你要交朋友,交到的就都是和你很像的人,这样安全、也不容易被拒绝。再往后,你逐渐给自己加上了许多标签,能够理解更多的事,你也就能交到更多的人了。
中国的老话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们有时候单纯把它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没错,但这还不是简单的学习过程。
当你有足够多的经历和足够多的阅读量之后,对你来说,陌生和令人恐惧的部分会越来越少,你虽然不认识某人,但是你可以通过过往经历或者你阅读的作品,把这个人的气质进行分类,模仿者一些新闻报道、历史作品甚至小说戏剧的办法来跟他相处。
|为什么害怕不像我的人
不愿意和不像自己的人交往,心里的担忧往往是担心被拒绝。
美国有一批心理学家曾经组织了让大学生参加试验,就是让他们选择社交对象,他们对A组说:面前的两批人选一批,可能对你们友善,也可能不友好。一批是工人,一批是大学生。
这批人毫不犹豫地都选择了熟悉的大学生,因为觉得熟悉的人群能够应付得来。
他们又对B组说,面前的两批人选一批,这些人都是特别友好的人,说好了要跟你们一起聊天的。一批是工人,一批是大学生。
结果大学生们大多数都选择了工人,在得到保证说这种社交不会被拒绝之后,他们立刻就有了勇气,想要认识一下和自己的生活不同的人,希望交到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
所以,敲黑板!
能交到像你的朋友是入门,交到和你不像的朋友是高阶。
如果担心和不像你的人社交失败,托中间人来说和保证是最好的办法。事实上,如果你最近三个月没有认识新朋友,那就可以托你的老朋友来推荐和介绍一些朋友给你认识。
小区里一起遛狗、孩子的同学家长、参加某些宗教聚会,都能让你收获工作领域之外的熟人,可以尝试着结交其中的一些人,丰富你的朋友清单。
成年人相交,交的是实力和信誉,吃吃喝喝一起逛街虽然也有用,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你是一个品质优秀,实力出众的朋友,对方也会把你当做一个性格、业务互补的朋友来交往。
谁不需要布置自己的人脉网呢?我们都是遮遮掩掩,试试探探,最终下场,舞在了一起的。
试试把《关系攻略》一些谈论友谊的文章发给你想要结交的朋友,我们这个专栏除了“防坑宝典”“齐家指南”之外,还有一个隐藏属性,今天隆重推荐给大家:
它是交友的三观小雷达,注意,不是必须和你对一篇文章看法一致才能结交,对文章有不同的看法,能讲出自己的道理,你认为对方的价值观可以接受,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成年人之间的因为力量而结盟的朋友。
习题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对一群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做过访谈,问他们是希望同病房的病友是什么样的人。你觉得最多人的选择是什么?
A.和自己一样还没有手术的人;
B.已经做完手术,在康复期的人;
C.最好是空着;
D.手术失败的人,看着惨一点的人可能会好受一些。
答案是B。
大多数病人都选择了B,也就是做完手术的人,他们渴望对方分享已经有经验。
相似性原则有一个情况例外,就是如果在医院之外挑选朋友,一个糖尿病患者未必愿意结交另外一个糖尿病患者,他们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互相影响的。
阅历和知识不仅能支持你自己,也能支持你身边的人,你也会因此收获更多的朋友。
现实中很少有人会遭遇心脏搭桥,但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高考,有的人还会经历考公务员、考研、找工作、换工作、买房、谈加薪、离职、谈恋爱、求婚、结婚、生育、求离婚……
在一个大学宿舍里,一般是那个年纪最长的人是老大,要不就是做学生干部的家伙扮演一个老大的角色,但是毕业之后,最早结婚生子的人往往成型更快,他成了在前面为大家蹚路的人,可以有很多人生经验供分享。
第一个前列腺、血糖和胆囊出问题的人也有东西可以分享给大家,虽然不是什么好经验,而是惨痛的教训。
这就是所谓的“过来人”,在别人向你咨询你的过往经验的时候,可以把这些东西说给对方听听,但是不要随便给对方提建议,要特别谨慎。
记得吗,我经常说的那句话:
所有寻求免费建议的姿态,都是不认真的,都是耍流氓。
怎么从朋友中选出做大事儿的人?
知识点:真的有一个 “做大事指数”,心理学上管这叫“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高的人,野心勃勃、想成功,收入一般也比其他人要高。
有关系户问我:
“我觉得我过得很失败,同学、朋友都不主动联系我,都要我联系他们。为什么呢?”
我说,三种可能:
一种是你最近变弱了,这几年没有跟上大家,都不愿意跟你一起玩了;
另一种,是大家最近确实都特别忙;
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家都很忙,而你没有跟上。
大家都忙起来了,只有你仍然很闲。
到三十岁左右吧,人一般会突然觉悟一些事情,有些人的行动会突然加速。
这时候是可能抛下一些朋友的。
我五岁的时候,我爸爸从军队转业回来,他出生在一个南方省份,转业到了北方一个省直机关,这时候他的择友,基本是熟悉的关系,老战友和同乡会。
我有时候跟我爸串各种酒局饭局,因为赶上大裁军,同一批退役的朋友很多,到星期天就会约聚会,为此我妈也没少跟他吵吵嘴。
但是逐渐逐渐,他的朋友起了变化,他脱离了战友、同乡这样那些有共同相似经历的群体,逐步转向和他见识、学识和身份相当的新朋友。
这些人喝酒比较少,谈论资源、见识性的东西会比较多,我十岁以后参加饭局,这类居多,这批人和前两个圈子气质不同,大家酒量小了一点,吃的菜会精致得多。
至于以前的老战友,有的也都融入了自己工作相关搭建的新圈子,他们偶尔也会再聚,但一般都是因为有外地的朋友来访。
仍然和那固定几个人整天聚会的人,过得都不算好。
| 朋友清单要经常更新
各位,朋友清单总不更新,一年交不上5个新朋友新伙伴,可能你的事业就停滞了。
这也是为什么春节串门的活动里,我会请教吴伯凡老师,希望他谈谈中年之后结交新朋友的事,不过他更关心大龄女青年,谈了一个年纪变现的问题。
时隔多年,我想起来我爸从海交朋友到选择朋友,就是35岁之后的事,跟我现在的岁数差不多。
28~40岁的朋友要注意了,这和大学时期一样,是一个结交朋友扩展人脉的好时期,大家可千万别觉得这个时候交的朋友不如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因为你们是基于共同利益、身份地位相交的,同时又过了对友谊的饥渴期(中学生很难把握朋友之间的进退,容易翻脸),反而可能交上好朋友。
大多数人没法维护200个以上的重要关系,时间会不够用的。
但是你们背过单词应该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一组单词背过之后,刚开始要经常复习重复,以后复习频率会逐渐降低,最后可能半个月看一遍就能保持记住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朋友一年一聚也是可以的。
像很多关系户同学还是大学生,喜欢问我室友小气、人不好怎么办。
我的建议就是你应该出去实习、在职场上交朋友,或者交一起考研复习、上英语班的朋友,至少也该参加社团,认识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同宿舍的哥们如果没有重度恩怨,以后一出校门不亲也亲,不要反复投入精力在上面,做事不鸡贼,大家就会当你是朋友。
| 选出做大事的人
我们对朋友的评价当中,有一个常常听见的,就是“某某是做大事的人”。我问过这样说的朋友,他们也说不出做大事儿的人是什么样的。都是凭感觉。
其实心理学真有一个“做大事”相关的概念,这就是“成就需要”。
我们都要吃喝、安全、睡眠,大多数的人还有性的需要(有的人真没有,也不知道是喜是悲,我觉得是悲)。但是有一个需要段位比较高,那就是个人成就。
这人就要成事、成功,必须要出漂亮事才能收获成就感,这人的成就需要就比较高。
有人可能会说,熊老师,能不能给我一套题,让我测测我是不是做大事的人?
这套题和别的题目不一样,其实它是一组主观题,而且题目咱们从小一定试过,就是“看图作文”。
这种TAT测试是用来测心理投射的,常见的是一种可以多种解读的图片,经典的问题是一个黑人小朋友拉小提琴的图片。我喜欢金庸小说,我就用令狐冲了。
有的朋友会这么点评这个情景:
这个青年刚刚收到了一架很好的琴。
他在音乐上进步很大,很可能可以演奏高深复杂的曲了。
音乐成了他抚平挫折和身体不适的绝好消遣。
音乐也许会让一位姑娘会成为他的爱人,
他们前路坎坷,然而最终会在一起的。
也有的朋友会这么说:
这家伙应该是个当铺伙计吧,
看见个乐器不认识正发愁呢,
他正感慨说倒霉蛋怎么卖这么个东西,
他烦透这份工作了,
见了好多古怪玩意,
薪水却仍然就这么一点儿。
头一种人希望发挥自己的力量,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这种人的“成就需要”很高。
第二种人对成就功业没有什么期待,这种人的“成就需要”就比较低。
这个“成就需要”,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事业心,就是我们说的“成大事”的指数。
| 高分人士挣得更多
对图解读更乐观、更偏向于事业和正能量一般成就需要就比较高。
成就需要低的人可能就不适合创业或者从事太需要开拓的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和弗兰兹曾经做过一个穿越30多年的研究(说到这,又想起上次有同学说心理学不准,你要是读的都是性冲动死本能口欲期弗洛伊德那一派确实会走入魔道,真正的心理学是用科学方法的)。
这两位科学家调查了一批5岁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式,并让他们进行了成就需要测量的测试。就是一大堆那种读图的题目。
41岁的时候他们重新找到这些家庭,发现大多数成就需要高的人到了中年的时候,很多人的成就都比自己的父亲大,很多人都迈上了上一个阶层,而成就需求低的人,混得比自己老爹好的人要少得多。
更令人惊叹的是,成就需求高的人,他们收入都比低分同龄人要高。
两位科学家又回来看这些人5岁的时候,他们的妈妈填写的报告。
发现那种给孩子压力很大、让孩子遵守严格规则和苛刻培训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成就需求就高。
这就是成就压力,当你的父母从小对你期待很高、要求也很高的话,你会成就需求更高,以后就能挣得更多。
麦克莱兰和弗兰兹发现,5岁时经历过高压力的孩子,在1988年就比成就压力小的同龄人每年多挣1万美元(1988年的1万美元,很值钱)。
| 不愿意做大事的人就是废柴吗?
当然不是,成就需要高的人也有各种问题,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容易怕麻烦。
我们有时候评价一个人,会说:“真可惜,这人太精明了。”
他们很希望尽快成功,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也很高,当短期之内他的收入不好,他很可能就会扭身离去,他们做笨功夫是很难得。
得分低的人往往会考虑做一些不会立刻得利的事,但如果去辅佐、帮助那些成就需求高的人,加入一个强大的团队,往往也能做得很大。
这就是那句老话: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这话说的就是挑朋友要挑成就需求高的人。
但是朋友怎么挑呢?
择友或者相亲的时候,你总不好拿一张令狐冲图片给他们,然后分析他们的答案,人家肯定会问你,是不是有病,你到底想干什么。
这是有一些替代方式的,比如看一个人打游戏的方式。
你看现在的好多游戏,玩够几百小时能解锁一个成就,收集齐所有的地图可能能解锁下一个成就,不触发警铃通关可能还有一个成就。
有的人就是那种忍无可忍,非要完美成就才行。强迫自己收集全所有的道具,这就是成就需要比较高的人。
也可以一起去看球赛或者看电影,看他对比赛或者电影的看法。
这其中可以顺利地把那些渴望成功的人筛选出来,记得吗?他们小时候可能也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和训练。
通过看人评价人,论断人的姿态,可以明白对方:
1.是不是渴望成功的人;
2.是不是希望展示个人实力;
3.是不是想挣钱;
4.对成功的看法;
5.小时候是不是肩负着家长的期待,是不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
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恋爱第一次看电影要好好观察对方,别忙着在黑暗里乱摸!工作人员都看得见!那TMD都有红外摄像头!
以及,敲黑板!
看完电影出去再聊!
别在电影院里聊天!
如何增加与现有朋友的亲密值?
一个人如果同时是两个人的朋友,他一定是对交情更深的那个人吐露更多。
衡量人际关系的深浅,“自我暴露” 是一个明显的标志。
自我暴露必须温和,太早开始或者烈度太过,会引起对方强烈的排斥,对方会开始防御,接近他、做朋友的机会也有没了。
《关系攻略》开了半年,最近有的同学跟我说,熊老师,内容越来越深了,对,现在我会经常提及我们以前分享过的一些技能。
我在《谈工作没问题,一闲聊就变成大笨蛋》(点击右上角“听音频”,找到音频040即可)当中提到过闲聊和讲故事的法门,我在这里先给大家复习一下,然后再谈论高阶技能。
要讲好一个故事:
挑好本子
勤练
多演
选择合适的主场
节目要更新迭代
这是讲别人的故事,别人的段子。让听自己说话的人和自己快速熟络起来。
今天教的法子,是如何讲述、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让熟人快速变成朋友。
在《什么是撩?怎么实现男女之间的惊险一跃》(点击右上方“听音频”,找到音频31即可)当中,我们提到了快速增进关系的那一下,其实不仅是男女之情,友谊同样也有这样的风格:
我们所说的“撩”,就发生在一方准备尽快增加亲密值的时候。这个环节特别惊心动魄,我把它称之为“男女之间的惊险一跃”。
交到好朋友很难的,我有时候看见许多人张嘴就是“这是我姐姐”、“这是我女儿”、“这是我闺蜜”、“这是我死党”,就会觉得,天呐,怎么有这么多虚高的亲密值呢。
开了半年专栏,时常收到新来同学的留言:熊老师,我要那种魅力攻略,一个人在酒桌上聊几句,一桌人都喜欢我,都愿意和我做朋友。
做梦。我还想呢。
大酒桌是认脸和交换联系方式的地方。有的时候一群比较熟悉的人也会再组大饭桌或者KTV之类的大型聚会,巩固自己的交情。
大多数真正有价值的、谈论合作的饭局,都是2~4人的局。
真正能够谈心、交友的,就是二人局。
有人听了很失望。觉得一次只能收获一个朋友,人类交流的效率很低。
我只好负责地告诉他,二人局交友有失败率,不是一次只能收获一个朋友,而是可能一个朋友都没交到,朋友吓跑了。
成年之后交朋友不容易,一个季度结交一个都不容易了。所以才要珍惜。好在巩固交情已经容易多了,感谢移动互联网吧。
|惊险的自我暴露
要交到好朋友必须要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念头,一些过往的事情说给对方听。
衡量人际关系的深浅,“自我暴露”的程度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谁跟你关系好,就会跟你分享更多的心事,更多的秘密。
自我暴露必须温和,太早开始或者烈度太过,会引起对方强烈的排斥,对方会开始防御,接近他、做朋友的机会也没有了。
不过二人局一般来说,一定要是已经开始熟悉,了解了一些你的基本情况的人,不过也有特殊,我遇见过一见如故的朋友,一天晚上聊出一个通透,这是有的。
我用“撩”来做类比,是因为和情侣类似,朋友之间也一定要有人愿意先分享自己的心事或者私事。
咨询师有的时候会用“自我暴露”策略,说自己类似的体验,等着对方信赖自己说出更多。这种做法非常有效。
但是自我暴露可不是逮住什么说什么,尤其是有些喝酒的局,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舌头,你平时要准备好和朋友分享的故事。
你也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模块化,变成一个个的元件,必要的时候就组装起来,比如:
我六岁被蛇咬过,现在夏天都不招蚊子。
家里安排我和一个比我大二十五岁的男性相过亲。
我不知道要不要离开现在的这个行业。
如果当初去读研究生,不知道现在会怎么样。
|自我暴露的格式
可以从描绘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始。
然后描绘能证明这个特点的故事。
然后收尾“那次之后,就觉得自己好像挺适合/不适合做某某事。”
这件事上不要去编造段子。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关系,有愿意来单对单和你吃饭或者喝酒的人,基本上对你的都是有兴趣的,他们愿意和你交朋友。所以不要去蒙他们。
我有前同事曾经采访一个很有名的藏传佛教仁波切,这位是爱讲鸡汤的。
“您能给我讲一个您小时候的故事吗?”
“退潮了,一个小男孩在海滩上把搁浅的小鱼扔进海里,别人问,这么做,有意义吗?小男孩(扔),说,对这一条有意义,(又扔),对这一条也有意义。”
“仁波切,我想听一个您小时候,亲身经历的故事。”
“退潮了,我在海滩上把搁浅的小鱼扔进海里,别人问,这么做,有意义吗?我(扔)说,对这一条有意义,(又扔),对这一条也有意义。”
非要把鸡汤安在自己身上,这是应对采访的套路,不是交朋友的方式。
|谈论事重要的是详略
好多关系户同学说觉得自己讲话没意思,尤其是谈论自己的事的时候。
我的同事、戏剧训练师猫头老师说评书,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
可以跟评书演员学习一下讲故事,找说书人来学习和模仿。
听的时候注意:
什么情节他大声说?
什么地方他慢下来说?
长句子当中的换气是怎么分配的?
这些声音处理其实与故事的布局谋篇也有关:
哪些情节要着重强调?
哪些背景可以一笔带过?声音上都有相应的处理。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大家给我留言,尽量用缩写法缩写到300字,就是这个道理,写字说话完全没有条理,想一句就堆一句,这不是读书少,而是不在乎阅读者或者听话人的感受,也是对自己的输出不负责任。
|塑造人主要靠语言
你在“讲”故事,语言肯定是重点。
嗓音粗细、音量大小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咱们固然不需要学粗嗓门的山贼和尖嗓门的小孩儿,但是提到自己的妈妈、爸爸、媳妇儿、儿女的时候,如果能够带上几分形象,故事的推进就不会枯燥。
口头禅和日常用语是值得挖掘的特征,我们不需要店小二的“客官里边儿请”;鸨母的“大爷您可老没来啦”,但是老爸的操心管闲事、领导的官腔,如果能够学一个形象,那就是拉近你们距离的好机会。
如果你要模仿的人有口音,也可以直接用口音来指代他。
一些生理缺陷带来的独特声音也是说书人擅长的,比如“没鼻子”和“傻小子”。如果你要吐槽的某人是对方熟知的,声音也有缺陷,挖苦起来有奇效。郭德纲塑造的济公,突出一个“大舌头口齿不清”。
注意,不要挖苦你们共同的人缘甚好的朋友,除非他本身爱开玩笑。
也有一些人因为卖萌或者撒娇而带来一些独特的语言习惯,也是你可以模仿的。
许多评书大家都有各自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比如袁阔成像个历史老师兼语文老师,如果学他的风格,你讲述的方式可能就很像知识分享,时不时就要对事情发表一些看法。
袁阔成和连丽如属于“评书门”,讲究要对事件和人物做评价。
田连元说话快,也是一个充满幽默感的人。我个人非常喜欢他。
我更推荐大家多学学单田芳。论艺术成就,单田芳肯定不是最高,但是他身段最放得下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能学两句,他对人物的语言塑造,最接地气。你听他说书就感觉是个老爷子在聊人生经验,短句子多,每个表达都斩钉截铁。
田连元和单田芳都属于“西河门”,倾向于讲故事,对评论就没有那么看重。
我们知道,今晚的主题不是故事大赛。
是聊天,分享自己过往和心事的过程中加几句评论和观点,是有好处的。
——你可以展示你的三观(《关系攻略》探查三观的交友小雷达,但是你遇到非关系户就要去冒险碰触对方了)。
——你的朋友可以给你一些评点和建议,这里就是让他插口的地方。
|把悬念放在开始
评书里,有个东西叫做“扣子”:
比如一篇关系攻略有500字是免费的,那我就应该在500字里写一个带悬念的故事,免费阅读的人看完500字,再想看就赶紧订阅。
这是评书艺人的玩法,为了吸引读者往下听,评书艺人会想尽办法在这一回书的最后把故事引向高潮,并在快到最高峰的时候突然打住!
这就是留扣子,吊着你明天还来听。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一般一口气就讲完整了,讲到精彩处突然不说了,可能会被朋友打。
但是我们可以在讲故事的开头就抛个悬念,到结尾再解谜。
比如,开头就说:“这人出门时候带了个诺基亚,没想到最后这个诺基亚救了他一命!”
然后不管别人怎么问,都要最后再说诺基亚救命的事儿。
“扣子”不是绝对不能留。
你讲完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后补一句“就他这种奇葩事儿多了去了,回头有时间给你们好好说道说道”。
他下次见你还会愿意跟你聊。
|整理自己的声音
如果你决定在这样的二人局里来交朋友,你可能需要有两种声音。
每个人有着生活中的声音,但是你听自己说话,跟别人听自己说话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我参加讲故事比赛,用笨重的大录音机录故事,然后倒回来听。
这种比赛里,听自己说话,为的是找自己说话的各种毛病:音色、语速、节奏、声调……
奇怪,自己的声音和平时听到的完全不一样对吧。
对了,因为你说话,声音顺着腮帮子和一众骨头就进了耳朵里了。但是别人听到的声音,是你的声音震动了空气,然后再进入对方的耳朵。
所以当你真正听自己的录音的时候,才会明白这很像是两个声音。你要熟悉这个声音,同时对这个声音做出必要的调整。
有人觉得自己说话不好听,根本不愿意听,那你可以想想别人听你说话是什么感受了。
你要熟悉自己的那个声音,才能讲好自己的故事。
这是你的第一种声音,讲述的声音。
现在发展出你的第二种声音,表达的声音。
当你表示强调、认真宣布什么事、表白或者重要的评价的时候,用这样的声音说话。
这是评书当中的“跳入跳出”,比如郭德纲说一段《济公传》,可能就会说几句人情世故,“你看咱们生活中也是这样……”
王玥波是直接用敲黑板式:“各位!”
我有时候也会采用类似的跳出:“有时候我也在想……”
但是如果你用一种特别郑重的话去讲述跟对方相关的事,这句话的力道就会不一样。
“我平时也就是踢踢球,打打游戏,真心不喜欢那类应酬,一般不喝酒。”
转入你“灵魂的声音”:
“酒,是跟朋友(别拿食指去指,斜着划拉一下就好了)才会喝的。”
“我一直觉得,彼此像、聊得来的人才能相处。”
“实力相近的人,才能长期相交。”
“两个条件都具备,太难了。”
“但是,今天有这样的朋友,很幸运。”
转入“正常的声音”:
“太沉重了。来,喝一杯。今天太开心。”
《银魂》的主角坂本银时就是使用两种声音的人,平时生活中贱贱的,一旦开始认真谈论一件事了就一定要取胜,决不放弃。
如果你的声音天生就低沉暗哑,就不需要第二种声音来强调了。
声音的转变也不要多用,肯綮(qing,四声。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上来一次就对了,太多的交替出现会让你变得非常不严肃,阴一句阳一句的话,就很像灭绝师太。
今天不留习题,希望大家能够把自己和好朋友交换心事成为密友的过程梳理一下留言给我。
再好的朋友也要时时重温交情,所以建议你把这篇文章转给你最好的朋友,让他知道你的想念,你们应该约起来,时不时地交换最近的心事。
交换、分享和时常的挂念,这才是友爱的真谛。
怎样经营自己的朋友圈。
知识点:
健康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们应该怎样调整心理来保持健康。
“健康”,指的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稳定、充满活力的状态。
这篇文章探讨的是微信朋友圈应该发哪些内容,和《什么样的微信头像才是得体的》和《为什么不要在朋友圈里发负能量》是姊妹篇(姊妹篇在<关系攻略>订阅专栏内)。
之前我们说过,不要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泄负能量,不要扮演一个特别“丧”的角色。
《马男波杰克》的主角波杰克,是一个从小被父母折磨,长大后自己无法成长的角色。
我们有关系户同学问我,熊老师,怎么发朋友圈才是合适和得体的?
我现实中也接到过这样的提问,回答是这样的:
你作为别人朋友圈的读者,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内容?
1.这人最近在忙什么?
有没有可能合作。
2.这人最近状态怎么样?
如果旺就走近,衰就远离,需要帮助就伸把手。
3.这人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分享?
一些有趣或者有想法的人,本身朋友圈就是一个小媒体。
写作者要展示自己,这条朋友圈状态发出来,它描绘的是我的生活,代表了我的气质。但同时又要让别人舒服,不会是单纯的炫耀,对别人有冒犯感。
心理学有一个小分支,叫做健康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们应该怎样保持健康,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相信心理和社会因素会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他们口中的“健康”,指的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稳定、充满活力的状态。
健康心理学对积极生活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如果把它运用到朋友圈管理的话,大概就是这些提议:
1.永远不要说自己不好的事情
我们之前说过,朋友圈不要发负能量,比如绝对不要说自己胖、丑、平胸,哪怕是自嘲也尽量不要,如果图片上的你太胖,你的描绘一定是跟健身、控制饮食和运动在一起——你提及的是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
同样,以己推人,如果有人在朋友圈自嘲或者自黑,他可不是要拉你一起黑自己,如果不是那种特别开得起玩笑的十年以上的朋友,你的回复一定就应该是:“你不胖!”“挺好的呀!”“试试划船器吧!”
2.观察你喜欢的人的朋友圈
大家都是活一辈子,遇见的事情差不多,如果发现某个朋友写同一件事,见识上比你高明,态度上比你阳光,有更多的赞,那就是去学习和效仿。
你们描绘同一件事为什么会不一样,你的反应、想法,你在描绘自己感受的时候,是不是有不得体,冒犯人的地方?
我们经常说某人情商低,很多时候就是该人做事非常不得体,他缺乏一种观察别人,向别人学习和借鉴的能力。
要知道社会上的很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成年后没有人教你这些规则,你必须经常对比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才能理解自己是不是符合了这些规范。
比如大家一起吃饭喝酒,你是可以扭身就走,然后发个消息给大家就行,但是回到桌上之后向大家道别,再离开显然是更得体的法子。以及你进了电梯,一定是脸朝着门站,没有人会警告你说屁股对着门站电梯不道德,然而大家一定觉得你很奇怪。
3.结交一些特别的好朋友
你可以发一些分组朋友圈状态给他们,有的时候遇到好的文章或者提及某人,还可以选择“@某好友”提醒她看,这些一定要偏私人一点,你是在和对方分享感受。
4、显示自己安排生活、管理时间的能力
天天晒吃喝玩乐会显得玩物丧志,每天晒加班则是令人生厌的。最好的办法是“在什么山上就唱什么歌”,当你工作的时候,就要斗志满满,谈及远大的未来。而当你休息的时候,哪怕娱乐很无聊,你也要珍惜休闲的时光。
如果你在工作的时候怨声载道,想要好好睡一觉,在黄金周又抱怨人太挤,你的妻子建议的那个度假地点看的全是人,还不如回去加班。这会让你的朋友圈看起来是一个生活不能自我管理之人,人们会远离这样的人。
5.“我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
你一定有优点,要时时提醒你的新老朋友,有的朋友可能刚刚打开跟你交往的电梯,往下撸你的十条朋友圈,一定要有对你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就像过去的说明文总要说:猪浑身是宝,肉可食,皮可以制革,毛能做刷子。
你也要经常强调自己的特长,不要太刻意。
比如如果是我,就会这么说:
“自从拿了心理咨询执照之后……帮了不少的朋友。”
“川藏线上骑行了二十几个来回之后……”
“色狼驱逐小套装,口哨和一支防身用笔……”
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如果你跟人沟通都困难,公开场合讲话两眼一翻当场就能厥过去,那也有优点:
“我是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且嘴特别严(没错,我跟别人根本说不了话)。”
大家别小看这样的表达,和你刚认识的朋友会迅速给你打一个标签——他遇到问题和麻烦的时候,会把你当做这个领域的专家,或者至少你可以推荐专家。
所以你要经常重复一点:
“朋友,我身上有你要的能力和品质,来和我交朋友吧!”
6.暂时的逃离和倾诉
当你要发一些破坏性很强的负能量的时候,尽量选择逃离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如果是工作压力,就要暂时离开办公室,出去走访客户或者开个小会,行政去趟社保局,财务走一趟税务局,路上拍张风景、花草,轻度的逃离是一种健康的减压方式。
如果你要吐槽,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吐槽,最好是你的朋友也愿意吐槽他的压力给你听,互相比惨是有效果的。
我上次说过,不要在朋友圈发负能量,这里再强调一次,尤其不要发含含糊糊、指桑骂槐的负能量。对号入座最容易群伤了。
就算你没有得罪人,担心你的人一拥而上,都问你发生了什么事,你也要解释半天,4个小时没干任何正经事,说的就是你。
7.谈论失败
许多害羞的人在遇见失败、挫折的时候,没法忍受那种压抑在心的尴尬,一定要说出来给别人听才觉得好受一些。
“今天犯了个错误……”
如果忍不住一定要发在你的朋友圈,记得要提及这场失败当中的积极因素——
“今天犯了个错误,上了地铁发现有座儿,坐下想玩手机的时候摸出来一个空调遥控器。”
这条朋友圈是个老段子,就算是你的真事儿,也只能证明自己很呆,一群人都会点赞。
“今天犯了个错误,上了地铁发现有座儿,坐下想玩手机的时候摸出来一个空调遥控器,也好,现在我是附近最有权力的人了。”
在这条状态下面加一个地点,是XXX空调厂,下面就会有一帮人哈哈哈哈。
如果一定要谈论失败的话,那就要加一点幽默感在里面。
如果对自己的幽默感没有信心,那就不要谈论任何失败了。
8.展示一些独处的时间
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晒宠物比晒娃强,晒娃比秀恩爱强。不要真觉得“撒狗粮”是温暖的事,其实没那么多人真的关心你的家庭生活,刚才我们说过了,看朋友圈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获朋友的信息,同时观察你是否还像以前一样强。
提及男朋友的行业或者服务的公司是有用的,但发两个美化得没了人样的照片,就是毫无价值的。现在的微信和朋友圈越来越转向工具属性,成为工作的工具——越来越多的生人出现在朋友圈里,把个人生活过多展示出来,其实已经是不明智、不得体的了。
和晒宠物、娃和男女朋友相比,一些独处的时间反而是有情绪的,有趣的。
要知道阅读你朋友圈的人会有介入你生活的偷窥感,如果你看上去是一人独处,拍摄的都是风景或者偶尔自拍,阅读者的感受是和你一起经历了一些事,如果是双人自拍或者有人为你拍摄,阅读者就很难走入这个场景——因为人已经太多了,他是一个闯入者,一个第三人了。
所以聪明的,善于展示自己魅力的女性绝对不拍男友,偶尔自拍也是偶尔晒一些有声望的名人,就要让聚焦点聚集在自己身上,看上去好像自己一个人在浪迹天涯。
夜间跑、瑜伽、钓鱼、看花、放风筝、喝茶、做手工,都可以显得很像一个人在做。
以及,其实一个人做这些事,真的挺好的。
这是放空自己和排解压力的一个好机会。
重温一下,朋友圈就是两条半,它们分别是:
我挺忙,但很好;
我很强,且有用;
我这人很有趣(可选)。
习题
以下几件事里,理想的朋友圈素材是(多选):
A.朋友从未知渠道淘来的线装书,我正在读;
B.最近要去参加某个魔都的活动,那几天有没有朋友在附近?
C.你对潜水领域的某些心得,顺便批评一下那些口水化的旅游潜水攻略名不副实;
D.升级系统之后,你的手机变成一块砖,不过你用了30分钟及时搞定,还写了一个简单的攻略;
E.我刚把一个不懂事的餐厅服务员臭骂了一顿,这样的人就该好好教育一下。
答案是A.B.C.D。
A是典型的“我很强”;
B.是“我很忙,但很好”;
C和D都是我有用。
对一些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服务人员,不应该当众批评大骂或者怒吼。这是非常不体面的。
你的朋友圈读者也不想从你这里看到教育服务员的攻略或者骂人技巧,有人也许看得津津有味,他并不在乎你的形象。
如果权益被侵害,你应该找他的领导投诉,而不是公开骂他。
把自我情绪管理不良的情况展示给朋友圈看是不明智的。
Experience
健康保健:深呼吸的五大好处 你该如何练习?
正念和冥想中也使用呼吸练习。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大多数时候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呼吸有多重要自不用说,但你知道吗,通过调整呼吸可以让你具有在瞬间改变思维和感觉的能力,特别是缓慢的深呼吸。
控制呼吸可以帮你减压,甚至让你头脑更敏锐。
BBC科学节目主持人迈克尔·莫斯利医生(Michael Mosley)在最新一期《就一件事》的播客节目中,介绍了控制呼吸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围绕呼吸一些令人惊叹的科学。
首先,呼吸的方式会影响身体中几乎每一个器官。
呼吸不仅仅是为大脑和身体提供氧气。呼吸的方式还可以改变思维和感受。它可以改变心率、并能降血压、减压、抗焦虑、减少痛感,甚至可以改变大脑化学物质、让头脑更敏锐。
因此,诸如冥想和瑜伽等许多历史悠久的习练都以呼吸练习做基础也就绝非巧合了。
瑜伽中很多用到呼吸练习
当人有压力时,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的化学物质水平会增高。这时大脑的注意力网络会受到干扰,让人无法正常思维(有些人这时会开始屏住呼吸,但这会导致情况恶化)。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开始上升,从而让大脑的蓝斑核(the locus coeruleus)区域活跃起来。
蓝斑核是指大脑中一个具体的区域,其功能与压力反应有关。它会产生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随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进一步升高,注意力网络开始不同步,因此很难专注一件事。
而深呼吸,就像刹车一样让整个系统叫停。它就像大脑的重置按钮。如果停下来深吸一口气,数四个数,然后再呼出这口气,数六个数。
这样做是针对大脑的蓝斑核,让去甲肾上腺素降下来,注意力网络也会重新同步协调起来,正常运作。
英国神经科学家罗伯逊教授说,这是我们能为自己提供的“最精准”的药物了,没有任何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在开会时练习,没有人知道。
呼吸练习随时随地都能做。
罗伯逊教授解释说,控制呼吸可以帮助重拾自我控制的信心。它能给人一种掌控自己大脑、情绪以及思维的控制力。一旦持续几秒钟做下去,就能开始起作用。
“突然,你会觉得也许情绪不再是你无法掌控的最大恐惧了,”他说。
那应该如何习练呼吸呢?
罗伯逊教授说,关键是不要为了控制呼吸而挣扎。如果能让呼出比吸入时间略长一点就证明做对了。
下次你感到有压力时,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几个深呼吸来改变大脑的化学水平。
研究证明深呼吸不光对肺有好处,还对身心有益。
以下是通过控制呼吸就可以轻松做到的五件事:
一,减压和抗焦虑
通过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以及减少战斗或逃跑反应,从而让万千思绪平静下来。它可以打破恐慌思维的恶性循环,让人觉得对自己的身心有更大控制力。
二,改善记忆力和决策能力
已有研究证明控制呼吸可以改善记忆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此刻需要更清晰思维,试着放缓呼吸。思维也随之更清晰了。
还可以利用深呼吸帮助做出更好的即兴决定。根据对法国商学校一组学生的研究发现,在进行深呼吸练习仅2分钟后,他们在决策任务方面的成绩就提高了近50%。
三,有助减缓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与长期压力密切相关。压力越大,身体就越处于兴奋状态中。因此,对身体的疼痛信号越敏感。打破这一循环的一个办法是专注呼吸,降低静息状态下的压力反应。
四,帮助重新入睡
如果半夜醒来并难以重新入睡,你可以试试深呼吸,它有可能帮你让大脑平静下来,降低蓝斑核的活跃度,以及降低你的警觉度,有助于你重返梦乡。
五,长期益处
无论是通过以呼吸为主的冥想、还是呼吸练习、甚至是作为声乐课程一部分的呼吸训练,专注呼吸都能带来持久的好处。
除了能帮助更好地控制压力反应外,随着时间推移,它还能让身体进入更镇定的休息状态,对整体的健康有长远影响 - 从改善心脏健康,到减少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