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lity
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
增强内容
撰写维度
高价值与高质量专利
Why
共享充电宝专利大战尘埃落定,街电败诉产品下架并赔偿200万
根据媒体报道,11月30日,来电与街电专利侵权纠纷案尘埃落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法院判决街电停止专利侵权行为,并赔偿来电科技200万元。
判决内容为:被告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街电”)停止侵权行为,于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制造涉案Anker设计12口产品;并赔偿原告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共计200万元;判决被告街电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停止使用涉案Anker设计12口产品。
对于该终审判决,街电表示愤怒,并称来电是专利碰瓷和敲诈勒索。
终审判决后街电的产品必须在30天内下架,对于共享充电宝这样业务单一的企业,下架产品就意味着业务停摆,损失数以亿计,这让我们见识到了专利的威力。
共享充电宝行业兴起于2017年,如同共享单车一样,资本和创业者一拥而入,来电、街电、小电这些企业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在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企业当属街电和来电。
街电由IDG 资本、欣旺达领投,联新资本等机构都有投资,随后聚美优品投资3亿元完成对街电的股权收购,据说聚美优品的掌门人陈欧还斥资一亿元为街电购买了三项共享充电宝方面的核心专利。
来电科技A轮融资获得2000万美元,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和飞毛腿董事长个人跟投。
两家公司都兵精粮足,期待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冲锋陷阵。但是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容量比共享单车还要小,一山不容二虎,来电和街电刚开始扩张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毕竟同一个地方没必要同时安装两台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机柜。
在双方资本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专利是打击竞争对手的最佳武器,只要一方被判决专利侵权,产品就会下架,业务停摆。对此,来电和街电双方都心知肚明,来电从成立之初就不断申请专利,已经积累了几十件专利,街电成立稍晚,但陈欧一并购之后就着手购买核心专利,最后据说花一亿元人民币敲定三项专利。
2017年5月,来电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街电侵犯其两件实用新型专利,涉案专利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专利号ZL201520847953.1”和“吸纳式充电装置,专利号为ZL201520103318.2”。
这两个专利申请于2015年,技术上也不复杂。吸纳式充电装置主要内容是运输充电宝的导轨,消费者扫码后,由该导轨自动将充电宝送出或送进。充电夹紧装置主要对充电宝固定进行充电的定位机构。
来电提起专利诉讼后,街电随后对这两件实用新型专利提起了无效请求。但是来电只无效掉了其中一件专利的部分权利要求,来电两件专利核心权利要求依然有效,相当于无效失败。该案件再次显示了实用新型的强大威力,授权容易无效难。
2018年5月25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来电与街电专利侵权纠纷系列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街电专利侵权成立,要求街电产品下架并且赔偿人民币200万元。
街电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并且于2018年6月,在深圳发布声明称,来电科技将未生效的判决发函给街电的合作伙伴,涉嫌不正当竞争,并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不正当竞争侵权诉讼。这也表明来电利用专利诉讼争夺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
2018年11月30日,北京高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一审判决,街电败诉。
败诉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对于财大气粗的充电宝企业,200万元赔偿是九牛一毛,最关键的是产品下架,就相当于业务全部停摆。这是非常致命的,损失数以亿计。充电宝企业名义上是搞充电宝产品,但最有价值的应该还是用户数,几千万的用户流量,在互联网领域这本身就价值连城。而产品下架,缺少了载体,一切都寸步难行。
正常情况下,来电起诉专利侵权,街电应该利用手中的专利反诉,这也是专利诉讼的常见打法。当初陈欧花一亿购买的三件专利应该也是为不时之需的,但可惜的是这三件专利都未派上用场。
这三个专利虽然申请时间在共享充电宝领域算是比较早的,但是专利的权利要求非常窄。比如其中一个专利的权利要求如下:
1.一种手机电池充电更换系统,包括手机、手机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电池充电更换系统包括服务器,所述手机电池为若干专用手机电池,所述专用手机电池内部设置一RFID芯片,专用手机电池的外包装上印制两个二维码,分别是二维码A和二维码B,二维码A的信息是服务器的地址链接,二维码B的信息与所述RFID芯片的ID号相同或者相关,所述的充电器是充电箱,所述充电箱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部的主控电路板、设置在箱体面板上的触控屏和若干个入口位于箱体上的电池腔,所述的主控电路板包括: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电池充电需要电压的电源转换模块、读取电池RFID的ID号后到服务器进行验证的电池检测模块、输出控制模块、网络通讯模块,每个电池腔的供电线路与输出控制模块之间设置电子开关,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到输出控制模块,所述的各电池腔上设置有各自独立的电子锁,电子锁的控制端连接到输出控制模块;所述的服务器关联若干分布式设置的充电箱。
这表面上是一个共享充电宝的专利,但实际上只保护一种特殊的充电宝,这个充电宝上必须印两个二维码,其中一个二维码的信息是地址链接,另一个二维码的信息与RFID芯片的ID号相关,然后还有一大堆其他的部件才能算侵权。如果在充电宝上只印了一个二维码就不侵权了。
这样的专利就相当于,表面上是保护茶壶,但实际上是在说这个茶壶有两个壶嘴,其中一个壶嘴开口是三角形的,另一个壶嘴开口是正方形的。这样的专利肯定没有办法起诉他人,因为很容易回避,我造的茶壶只有一个壶嘴就不侵权了,或者我造的茶壶有两个壶嘴,但壶嘴开口是圆形的也不侵权。
可见专利的撰写多么重要,有时候大笔一挥就是数以亿计的财富。试想那个自拍杆的专利,当初要是权利要求多写两句话,几亿元也就打水漂了。当然这个专利不能起作用并不一定是撰写质量的原因,有可能最初的技术缺乏新颖性,为了授权没办法只能修改成这样。
但是花高价收购这几件专利就显得尴尬了,这就相当于大战临近,紧急采购的机辆坦克全都抛锚了,任由敌方碾压。
来电和街电案也给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很多启示。专利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失败的代价不仅是赔偿那么简单,有可能产品下架全军覆没,尤其是国家下决心保护知识产权,专利二审走到最高院后,没有企业能够侥幸。
企业的产品在上市前要做好专利风险分析。否则一旦侵犯了竞争对手的专利,等于自投罗网。很多会玩专利的企业,甚至会专门绘制竞争对手的技术路线图,预测竞争对手的产品,自己不生产也会布局专利,目的就打击竞争对手,这是一贯的专利战略。对于核心产品,如果不了解专利风险就上市是鲁莽的,实际上街电这个产品的专利风险分析非常容易,因为主要的对手都在国内,竞争对手就那么几家,很快就能知道潜在风险的专利。如果提前获知风险,进行规避,不至于如今的局面。
企业一定要把专利写好。有时候专利的权利要求上多两句话就能把价值上亿的专利变成废纸,本来企业想保护的产品是整件大衣,但最后专利写出来的却是大衣纽扣的两个针孔的形状,这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企业专利的布局一定要章法。申请的专利到底干什么要心里有底,打击竞争对手的要知道竞争对手的动向和技术路线,保护自己产品的要清楚相关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专利题目和摘要写什么并不代表专利就是什么,如果专利的权利要求未保护到自己的产品,布局的那个专利也可能分文不值。
企业购买专利要做好评估。要确保买到的专利能够实现自己想要的价值。专利评估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技术活,但对于企业自身要用的专利,参考专利布局的方法,要明白买来的专利的作用,如果相关的专利根本与自己或者竞争对手的产品不相关,也是浪费钱。
回到这个案子本身,街电虽然可以申请再审或者再次无效相关专利,但终审判决之后已经比较被动了。专利侵权的代价难以承受,有时候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What
什么是高价值发明专利?有定义了!
高价值发明专利是指哪些专利?
0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
02
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
03
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
04
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
05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
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荐读
未来五年,如何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并首次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明确到2025年达到12件的预期目标。
高价值发明专利如何界定?为何设立“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如何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高价值发明专利是指哪些专利?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知识产权特别是高价值专利的重要支撑。
葛树介绍,我国明确将以下5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是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他4个方面的有效发明专利,具有专利稳定性强、价值较高的特点。”葛树说。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130项专利奖金奖项目,累计创造新增销售额1.06万亿元;2019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1.4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6%,其中90%左右的行业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葛树表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利于引导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更加注重专利质量和效益,聚焦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促进专利转化运用,进一步加强海外专利布局,从而提升经济竞争力。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意味着什么?
“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统计监测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度量我国的创新能力和产出绩效,更加准确评价我国在全球创新竞争格局中的位置和水平。”葛树说。
截至2020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3件,较2015年末提高3.9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20%,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处于快速提升的发展阶段。
“预期到2025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这意味着我国创新实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形成初具规模的高价值专利资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葛树说。
具体而言,我国将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命健康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造和储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专利;更多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并创造市场价值;我国市场主体将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实现海外专利布局,为“走出去”保驾护航。
如何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
葛树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正牵头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为有效激励高价值专利创造,将进一步研究出台以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明确健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支持政策,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协调的管理机制。
——为推动高价值专利更高水平保护,将进一步强化全链条保护,统筹推进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工作,有效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为有力促进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将推进国有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培育发展多元化运营服务平台,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产学研协同运用,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
摩拜胜诉,有的专利是一把永远也拔不出鞘的剑
写出既好用又稳定的权利要求对代理人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对技术的深刻理解、法律术语的驾轻就熟、应用场景的灵敏嗅觉
。专利代理人就是技术的铸剑人,是铸成一把锋利好用的剑、还是铸成一把未开刃的剑、抑或一把从来也拔出剑鞘的剑,申请人要在申请时想好。
共享单车领域的两次专利诉讼堪称科普专利法的功臣,六月份永安行专利诉讼在苏州法院一审胜诉,九月份摩拜单车在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胜诉。这两起案件原告方都是个人,被告都是有影响力的共享单车企业,双方实力不可同日而语,有网友评论觉得两起案件的胜诉也表明互联网企业的背景强大,其实这完全多想了。
在这两次案件中,共享单车企业是彻彻底底的弱势群体,从摩拜案件的原告诉求看,原告要求的赔偿虽然只有50万,但诉求被告销毁共享单车锁具系统,智能锁是共享单车赖以生存的基础,销毁所有锁具实际上就是让对方彻底停摆,所以赔偿并不重要,重要是胜诉后的禁令,被告一旦败诉,必然不堪承受,从而谋求和解和许可,这时候原告就可以坐着开价了,相信原告方也会这么想的。相反原告方没有相应的经营实体,类似于NPE,即使输了官司也最多就搭上点诉讼费,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点国外已经有很多靠专利发家致富的榜样。
共享单车的产品出现比较晚,但是涉及的技术在专利中很早就有,比如2008年就有类似的扫码单车技术了,最近的诉讼涉及的专利申请时间都是在2010之后,本来笔者以为这两次诉讼会挖出共享单车的基础专利,但最后原告都败在了专利文件的撰写上。这两次事件充分说明了权利要求撰写的重要性,一份权利要求写窄的专利就像一把永远也不会拔出鞘的剑,没有任何杀伤力。
比如诉摩拜单车的专利权利要求:
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微型摄像头、图形解码器、存储器及二维码比
对器构成二维码识别器,微型摄像头与图形解码器电连接,图形解码器和存储器同时与二
维码比对器电连接,二维码比对器对存储器储存的二维码数据与图形解码器解码的微型摄
像头拍摄的图像数据比对并发给控制器,比对信号一致寸控制器控制电动车的启动或/和
多媒体播放,比对信号不一致时控制器控制防盗报警器报警。
图片
首先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电动车控制系统”就没有太大必要,这是锁具控制系统,完全可以独立于车体存在,虽然法院最后支持了原告方,该前序系统不构成限制,但这样写显然会给将来的应用带来一点小麻烦。
其次,“由微型摄像头、图形解码器、存储器及二维码比对器构成二维码识别器,微型摄像头与图形解码器电连接,图形解码器和存储器同时与二维码比对器电连接,二维码比对器对存储器储存的二维码数据与图形解码器解码的微型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数据比对并发给控制器”,由微型摄像头、图形解码器、存储器及二维码比对器构成二维码识别器的连接关系写法,应该是受具体实施例连接关系限制构成一个部件,这种对硬件的组合写法显然大大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实这完全可以写成一个系统,一种智能解锁系统,包括二维码比对,信息发送,信息确认,最后动作解锁
,这样应用范围就要宽得多,结构连接类的权利要求完全可以当成一个从权或者另一个独立权利要求。
当然发明人在构思时的场景可能没有想到太多,代理人完全按照发明人提供的应用场景来写,也没有什么问题,特别是相关课题或相目的专利出于宣传或者申请项目经费时也需要这样写,此外更重要的是成本问题,五千元一件专利代理费不可能指望代理人花价值五万元的心思。就这件专利而言,器件组合在技术上没啥问题,但在使用时就会发现这种专利会特别“笨”,像一把没有开刃的剑,没啥杀伤力,相反如果一开始写成智能锁具系统,构件写成另一个独权利或者从权,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了。
第三,该专利权利要求还有一个“比对信号不一致时控制器控制防盗报警器报警”的特征,该特征显然不是解锁必需的特征
,多个这个特征权利要求范围受到的影响很大,就如同永安行涉案专利多的一个车辆搬运系统的特征,这种特征就相同于给一把剑套一个永远也甩不开的剑鞘。
图片
专利权是一种排他权,但发明人在具体研发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应用场景的限制,这种限制如果反应在权利要求中就会大大折扣专利的范围,但如果完全去掉又使得权利要求范围不稳定,所谓“刀磨得太锋利了,用起来顺手,但不可长保”的道理。
写出既好用又稳定的权利要求对代理人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对技术深刻理解、法律术语驾轻就熟、应用场景的灵敏嗅觉。专利代理人就是技术的铸剑人,是铸成一把锋利好用的剑、还是铸成一把未开刃的剑、抑或一把从来也拔出剑鞘的剑,申请人要在申请时想好,否则代价是无法估计的,总之,申请人真正有用的技术是不在乎花多少钱写专利的,这两个案子应该会是很好的教材。
但共享单车企业赢了官司也不能高兴太早,官司打得越多对共享单车企业是越不利的,如今人们越来越清楚需要什么样的专利才能放倒共享单车,小心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
让苹果赔偿五亿美元的一件专利及其背后的专利运营团队
一件专利仅一家公司就赔偿5亿美元,背后的专利运营团队功不可没,值得中国的高校学习。
最近,苹果公司因为专利侵权被麦迪逊法院判赔5.06亿美元,与以往众多的专利组合侵权不同,这次仅侵犯一件专利就判这么多。该专利是由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名老师与三名学生1996年发明,专利号为US5781752A,名称为并行处理器的基于表格的数据推测电路,内容涉及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其权利要求1如下:
In a processor capable of executing program instructions inan execution order differing from their program order, the processor furtherhaving a data speculation circuit for detecting data dependence betweeninstructions and detecting a mis-speculation where a data consuming instructiondependent for its data on a data producing instruction of earlier programorder, is in fact executed before the data producing instruction, a dataspeculation decision circuit comprising:
a) a predictor receiving a mis-speculation indication fromthe data speculation circuit to produce a predi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particular data consuming instruction and based on the mis-speculationindication; and
b) a prediction threshold detector preventing dataspeculation for instructions having a prediction within a predetermined range.
图片
该权利要求的核心特征在于在数据推测模块上连接一个预测电路,从而基于检测数据推测模块过去的推测错误,识别数据依赖性,提高并行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这是个巧妙的构思,该专利的设计思路获得众多奖项,苹果在众多的处理器中采用了该技术,专利权人在指控中特别强调苹果公司一直知晓该专利,属于故意侵权,如此有价值的一件专利,应该很多公司都采用了技术,为何抓住苹果不放呢?除了苹果公司财大气粗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苹果公司的专利多次引用了该专利,该专利的引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片
该专利引用图谱中,红色部分都表示苹果引用,显然在众多引用主体中,苹果最显眼,按图索骥,明显看到苹果在众多处理器的电路中采用了该技术,抓住苹果起诉故意侵权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都引用了这么多次,说不知晓是不可能的。
一件专利仅一家公司就赔偿5亿美元,不得不说下这件专利背后的专利运营团队,该专利的权利人威斯康辛校友基金会,这是个非营利性机构,属于威斯康辛大学大学麦迪逊分校,该基金会全权负责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专利运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通过该基金会提交构思,该基金会负责筛选申请专利,最后通过许可转让方式获得收益,该基金会每年将许可收入的一部分返给学校,近年平均每年返给校方七千万美元,2016年度返回八千五百万美元,目前该基金会已经为校方挣了几十亿美元,资产规模也达到26亿美元。
图片
值得一提的,该基金会会从专利收益中抽取15%奖励发明人,就这件专利而言,若最终赔偿5亿美元,该专利的每位发明人将获得至少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发明奖励金,试想下,当你从学校毕业二十年后,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告诉你二十年前申请的一件专利获得新的收益,奖励金是一千万百万美元,这比任何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都有效,实际上该校的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很多年都可以不工作,依靠在校时申请专利获得的奖励金生活得很好,很多专利许可的奖励金每年都会定期打到毕业生的账户上。
这种模式值得中国高校学习,该校友基金会拥有的存活专利数量甚至不到国内很多高校一年的申请量,却能获得如此高的收益,背后的运营团队功不可没,能从众多的技术中挑出有价值的申请,并非常在意获得的权利范围。相反,目前中国高校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惊人,甚至一年的申请量都能超过威斯康辛大学校友基金会的所有专利组合,但很多专利并未经过挑选,市场价值存疑,很多好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也显得非常的窄,这样的专利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是一种负担,是一种负资产,威斯康辛大学校友基金会的专利运营模式值得借鉴。
索赔苹果9亿元的专利是什么情况?
新年伊始,各大媒体广泛报道了深圳的一桩专利诉讼,原告是一家名叫GPNE的公司,向苹果公司发起专利侵权诉讼,索赔约9亿元人民币,根据报道,苹果公司侵权数额达到90亿美元,但原告无法缴纳高额的诉讼费,按照中国法律,请求赔偿90亿美元需要缴纳4800万美元的诉讼费,原告进而将索赔金额降到9亿人民币,即便如此,该金额也打破了中国专利诉讼赔偿额的纪录
图片
原告GPNE公司是由美籍华裔科学家黄景榆(Gabriel Wong)创办,黄景榆出生在澳门,在香港上完高中之后,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纽约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黄景榆为美国AT&T公司下属的西部电气工作,毕业后,获得夏威夷大学的教职,后来竟然辞职当过一段时间的房产经纪人。黄景榆在工作之余,喜欢与朋友Po Sing研究技术,黄先生的儿子Edwin Wong颇具商业头脑,后来他们一起研究技术与知识产权,创立了GNPE公司,该公司名称也取自他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G – Gabriel Wong,P – Po-Sing Tsui,N – and,E – Edwin Wong。
图片
GPNE公司先后起诉多家公司,并与摩托罗拉、思科、黑莓、三星、LG、索宁爱立信、夏普、HTC、华为签订了许可协议。从公开信息可知,微软、诺基亚都作为过GNPE公司专利无效的请求人,应该也有相应的专利纠纷。
GPNE公司名下的专利名称为寻呼方法及装置,该专利申请与1994年,1995进入中国,2015年失效,但根据专利法规定,在此之前的使用时可以追溯的,该专利的权利要求如下:
一种运行一个包括一个中央控制站和一个寻呼单元的寻呼系统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一个第一频率上,从中央控制站向寻呼单元发送一个时钟对准信号;
在一个第二频率上,从中央控制站向寻呼机单元发送一个寻呼机命令和字母 数字数据;
根据寻呼机命令,在一个第三频率上,从寻呼单元向中央控制站发送寻呼机状态数据和字母数字数据;
在一个第四频率上,从寻呼单元向中央控制站发送一个寻呼机传输请求信号,这个寻呼机传输请求信号在一个分配给该寻呼单元的预定时隙内发送,由于这时隙是以时钟对准信号为基准分配的,因此第四频率可为多个其他寻呼单元所利用;
其中,第一频率、第二频率、第三频率和第四频率是互不相同的。
图片
从权利要求分析,这是个超级基础专利,几乎所以的手机都会用到该技术。GPNE公司在美国通过继续申请不断获得新的授权专利,并进入多个国家。包括美国、欧洲、中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加拿大等。
几十年来,GPNE依靠该专利在全球起诉多个通信巨头,并迫使他们签订专利许可协议。该专利也被无效过多次,在中国专利局登记的被无效次数多达五次,其中苹果公司利用不同理由无效过三次,微软公司无效过两次,但均未成功。无效决定如下:
图片
通过几分无效决定来看,请求人均未提出明显破坏该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对比文件,未来GPNE在中国应该会有进一步的行动,从该专利的被引用图谱来看,有多家通信巨头的专利都引用了该专利,其中已有部分接收了许可,在中国的这次诉讼应该只是个开始,中国的移动领域都应该开始有所准备了
How
专利强度与专利价值评估方法
在一些专利分析报告中,有时需要分析潜在竞争对手和并购对象的专利价值,在专利资产出资、质押贷款、买卖专利,以及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评估的分析中,也都涉及到专利价值的评估。在大多数情况下,专利分析报告需要评估一组专利组合的价值,这些专利组合包括的专利数量从几十件到上万件不等,人工逐一评估显然不现实,一般都基于一定的客观参数,设定一个算法,计算机自动算出每个专利的价值。
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定性分析的方法一般是以分值的形式给每个专利标注一个价值度分数,定量的方法则是直接计算出每个专利的市场价格。评估算法基于的参数主要包括专利引用数、同族专利数量、权利要求数量、说明书页数、有无许可诉讼、专利族所在国家的经济总量等客观因素,最后对每个专利给一个专利价值度评分。
如图1所示,在专利分析报告中,列出在物联网领域具有诉讼价值较高的专利的公司排名,专利数量并不能正在反应一个公司的专利实力,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具有较高价值专利的公司进行排名,这就需要对物联网领域所有的专利进行价值度分析,分析出拥有最多高价值度专利的公司是高通,若按照专利数量的排名,高通在该领域的专利数量显然落后很多国内企业.
图1(来源于lexInnova)
从图2可以看到各个公司的专利强度因素,包括专利权利要求数量、剩余保护期、引用、发明人等参数评估各个公司的专利强度。
图2
图3显示对单个专利的定性评价,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评价标准基于的参数:被引用数、专利家族数量、剩余保护期等。
图3
定性的专利价值评估是专利分析报告中的常用形式,用于评估专利组合的整体价值,推断该专利组合的诉讼意义和商业价值,或者对大量专利进行单独评分。
在专利分析报告中,有时也会对专利组合进行定量分析,直接计算出某专利组合的价格,难度更大。专利分析报告有时需要面对成千上万件专利,在价格计算标准中加入需要主观判断每个专利个体的因素是不现实的。多数情况下也是定性评估标准结合专利申请的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收益因素,例如专利家族申请维护费用、类似领域的专利交易价格、类似专利的许可费率等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出专利组合的整体价格。
图4(图片来源于noroip)
如图4所示,A、B类专利属于实力较强公司或知名公司专利、标准必要专利、诉讼中获胜的专利,将专利组合中的专利进行初步的分类,利用定性分析的结果结合成本因素、市场交易因素等计算出整体专利组合的市场价格。
对单个专利的评价也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目前中国也有多家机构可以直接接受委托对专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定性研究也是通过评分制,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技术交易所推出的《专利价值分析体系及操作手册》推出的专利价值度三维划分评价方法,从专利的技术价值度、法律价值度、经济价值度三个角度进行评价打分,最后加权总分数。
图5(http://gov.finance.sina.com.cn/chanquan/2012-09-10/127693.html,作者徐向阳、滕波,为介绍《专利价值分析体系及操作手册》,下文图6-10均来自同一源)
法律价值度分析包括专利稳定性、实施可规避性、实施依赖性、专利侵权可判定性、有效期、多国申请、专利许可状态等。
图6(http://gov.finance.sina.com.cn/chanquan/2012-09-10/127693.html)
图7(http://gov.finance.sina.com.cn/chanquan/2012-09-10/127693.html)
技术价值度分析从技术的维度评价一项专利的价值,主要对专利的技术领先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与分析,包括先进性、行业发展趋势、适用范围、配套技术依存度、可替代性、成熟度等。
图8(http://gov.finance.sina.com.cn/chanquan/2012-09-10/127693.html)
图9(http://gov.finance.sina.com.cn/chanquan/2012-09-10/127693.html)
经济价值度分析从市场经济效益的维度评价一项专利的价值,主要对专利的技术领先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与分析,包括市场应用、市场规模前景、市场占有率、竞争情况、政策适应性等
图10(http://gov.finance.sina.com.cn/chanquan/2012-09-10/127693.html)
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出,法律价值度中,专利稳定性、实施可规避性、实施依赖性、专利侵权可判定性都是非常主观的标准,技术价值度分析从技术的维度评价一项专利的价值,主要对专利的技术领先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与分析,包括先进性、行业发展趋势、适用范围、配套技术依存度、可替代性、成熟度也属于主观标准,经济价值度的每个因素也受到主要因素影响。显然如此多的主要因素影响,不同人即使依据统一标准评估,也会得出差别大的结果。
从专利评估的工作量计算看,法律价值度评价主要依据稳定性报告,实际上相当于一份专利无效检索报告,评价专利的被无效可能性。技术价值度的评价类似于整个技术的技术专利地图,工作量也不言而喻,经济价值度类似于一份产业研究报告,这样只是定性评估一件专利的价值,就要法律专家、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的三方大工作量的报告组合,最后综合分析得出,工作量和技术含量恐怕也超过大部分的发明专利本身了,其应用范围只适合很小一部分专利,否则很容易出现评估一件专利的代价比专利本身的价值还要高。
在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中,主要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种,成本法就是计算研发获得该专利的所有成本,包括研发人员薪资、专利申请维护费用等。根据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文件,《专利交易价值评估指南》中成本法的公式
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重置成本包括合理的成本、利润和相关税费等。评估人员确定专利资产的重置成本时,应当合理确定形成专利资产所需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设备及房屋建筑物等成本以及其他相关成本费用。成新率反映评估对象的现行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成本的比率。计算成新率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被评估资产已存在的各种贬值因素,得出成新率。
成本法计算较为简单,适用于研发早期的项目,
市场法则是参考已交易的类似资产价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获得的价格。如参考最近交易的专利资产价格。
收益是评估预期收益,进行累加得出目前资产的价格的方法。收益法的公式为
根据专利信息调查所收集掌握的资料,合理区分专利资产与其他资产所获得收益,分析与之有关的预期变动、收益期限,与收益有关的成本费用、配套资产、现金流量、风险因素;核实专利实施产生的收益预测情况进行确定,包括未来产品市场及可能的市场份额,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企业有形资产的相关能力,专利产品价格、数量的协调关系等因素。折现率是将未来收益折成现值的比率,它反映资产与其未来营运收益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评估时,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投资回报率、资本成本,以及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经营、市场、资金等因素,合理确定折现率。专利资产折现率应当区别于企业或者其他资产折现率;折现率应当与预期收益的口径保持一致。确定专利的收益期限,应根据专利的技术特性、经济寿命、技术成熟度、专利法定寿命、专利产品寿命及专利有关的合同约定期限进行合理确定。(深圳专利交易价值评估指南)
目前国内的主要专利价值评估机构有国专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专利宝(patentpal)。
国专知识产权评估认证中心(http://www.gzsipo.org/index.html)。
中国技术交易所(http://en.ctex.cn/)。
专利宝(patentpal.net)
值得一提的是专利宝的计算公式中,有一项参数是政策与法律环境控制力,依据各国法律的执行力(lawenforcement index),同样的专利,在不同的国家的法律环境和不同的技术领域,其法律效力是不同的,导致相应的专利的评估价值需要有相应的折扣。
高价值专利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是高价值专利?
每个人对专利价值的认识都有不同的见解,专利价值评估的通用准则包括经济价值度、法律价值度、技术价值度三个维度。
专利的价值首先是要有市场价值,包括直接应用的市场规模或者潜在的应用规模,在所在市场的竞争力强,而且政策法规适应性强。3G、4G的专利之所以价值连城,很好得符合这个市场原则,移动网络覆盖面广,市场规模巨大,竞争力强,4G专利主要在几家大公司的手里,是属于标准专利,政策法规适应性自不必说。
其次法律价值度,主要是专利质量的本身,专利本身的稳定性强,撰写质量可靠,权利要求范围大,比如基础专利,很难绕过去,简单的说就是专利有攻击力。只要有类似的产品都会被拿住,拿住了还无效不了。
第三,就是专利的技术价值度,主要是说专利在技术上是否先进,这里的先进是相对市场上的其他技术而言的,也就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跨的步子大不大,比如从胶卷相机跨越到数码相机,此外还看技术的可替代性,如果一项技术很容易被其他的技术替代,其价值也要打折的,还有专利本身的依赖度,如果一件的专利实施需要以另一件专利作为基础,其实施必然侵犯另一件专利,比如用伸缩纤维做的伸缩管,需要用到伸缩纤维材料的专利,这样管结构专利的价值也是受影响的。
高价值专利是如何产生的?
获得巨额许可费的标准必要专利、成功阻止竞争对手帮助产品赢得市场的专利、在诉讼中获得巨额赔偿的专利都是高价值专利的典范。这些专利是如何产生的呢?高价值专利的产生是技术发展的自然延伸,还是多方的“设计”,在高价值专利的产生过程,专利管理者的角色要是如何?这些都是争议颇多的话题。我们不妨从实际的例子出发,梳理一些高价值专利产生的过程,或许更容易理解这些问题。
标准必要专利的产生?
就以4G标准专利为例,4G标准也是各方技术加政策博弈的过程,在产生标准之前,各方都是讨价还价,尽量想把标准往自己的专利上靠,这需要企业有相当的游说力,有了标准之后,各方又会针对新的标准的各种规范进行研发,比如4G标准中的信号处理,这时又考验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分析能力,必须对当前的专利布局有相当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申请达到标准的专利,所以这些标准专利多是掌握在有影响力的企业就可以理解了,比如4G专利,主要被高通、三星、华为、诺基亚等弄断,基本上没有小公司的事情。这种专利的产生是要考验企业的政策游说能力和技术研发实力,专利管理分析能力,国际标准必要专利如此,一些国家标准必要专利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专利的产生本身可能并不那么“纯洁”,企业如果要产生这方面的高价值专利需要有一些技术之外的能力,包括政策游说力、谈判能力、专利分析管理能力等,起码在标准产生之前对各方的专利布局有基本的了解,在标准建议产生之后对各方的进展实时把握,方案产生之后能进行完整的专利布局。
成功阻止竞争对手的专利的产生?
以U盘的专利为例,虽然该专利掌握在小公司的手里,但只要查该专利权人的背景就可知,该专利权人来自五百强公司的研发部门,对当时的相关技术趋势和专利布局有相当的了解,而且专利意识非常强,在离职后过了竞业禁止的等待期就申请了相关的专利,而且还是一个专利组合。九阳豆浆机专利也是很好的例子,该企业的创立者很早就申请了相关的专利。正因为企业创立者对专利的重视,对专利质量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要求的保护范围非常清楚和明确,都被无效了多次保护范围依然稳定。这些专利产生的都是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和专利质量的高标准要求的成果。
在诉讼中获得众多赔偿的专利的产生
以让苹果赔偿5亿美元的专利和让三星巨额赔偿的滑动解锁专利为例,前者有威斯康辛大学校友基金会的精心挑选,在众多的提案中选出预测电路这个巧妙的技术方案,后者则是苹果公司完善的专利布局,34个相关专利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专利包,无效掉一两个依然能保证相当的范围。
所以高价值专利的产生多半不是在技术基础上自然产生的结果,而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着不太“纯洁”,技术研发能力强并不能保证在专利上有优势,需要强大政策游说力、技术研发实力、专利分析管理能力,是在技术趋势和专利布局的把握基础上,团队密切合作的产物,是一种高端而又复杂的产品。
如何布局威慑和打击竞争对手的高价值专利
专利权的本质是排他权。
专利最根本的功能是用来威慑和打击竞争对手的。若申请的专利对竞争对手没有威慑和攻击能力,这样的专利是无法体现出价值的。
最糟糕的情况是申请的专利不能在市场排除竞争对手,反而白白贡献出了技术方案,让竞争对手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底细,甚至成为竞争对手进一步创新的原料。
这样的专利再多也不能成为武器,而只会成为竞争对手制造武器的原料,是帮倒忙的。
很遗憾,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申请的专利就是这种羔羊专利,申请越多对自己越不利,等于花钱在帮助别人。
专利天生就是用来打仗的,要打仗就要养狮子,养羔羊去和狮子打仗是件很可笑的事情。
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然而我们企业的专利羔羊却越来越多,也没有意识到申请这些没有攻击能力的专利实际上是在帮助竞争对手。
若主要的市场是在国内,大家都在放羊,最后打仗也都是羊群对羊群大战,这也没有啥问题。
但要和国际上的跨国公司竞争,养这些专利羔羊是不行的,等于是给别人的狮子送肥肉,场面可想而知了。
专利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上竞争对手的情况。如果这些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大多数竞争对手都采用的方案,那显然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掌握这些专利,也就从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市场。因此,要培育具有市场价值的专利,对竞争对手的的产品与专利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重要的手段。在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专利之后,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专利布局,这些专利相当于给竞争对手设置了进入市场的障碍,因此市场价值高。下文以共享单车领域为例,阐明如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培育高价值专利。
基于竞争情况的专利市场价值培育,要了解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专利和产品情况,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趋势和自身的商业战略,在关键领域发力,扬长补短,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专利。主要的步骤是:
首先,了解自身的产品与专利,完成产品与专利映射:
确定自己有哪些专利?这些专利和产品的对应关系如何?例如摩拜科技的共享单车目前推出运动版与轻骑版两款产品,与传统的自行车相比,这两款产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GPS定位锁(扫描二维码开锁)、无链条传动技术、免充气轮胎、挤出式一体车身。该公司公开的专利有32件,其中包括外观设计5件,发明与实用新型27件,这些专利列表如下:
摩拜单车的专利申请列表
对上述的专利公开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的产品特征进行比对,以确定产品特征与相关专利的对应关系,即专利与产品的映射,确定具体专利组合的数量,每个专利组合包含的专利数,然后进一步确定每个专利组合的专利的权利要求覆盖范围,最后根据产品的分类将专利与产品特征一一对应。
摩拜科技的专利组合数量
如上表所示,摩拜单车目前公开了5个专利组合,每个专利组合中含有3到7个专利,5个专利组合涉及单车管理系统、车架、无链传动、车锁、电机及动力模块,其中单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车辆云上报管理系统,车架模块包括挤出式车身及制造方法,无链传动模块包括降低故障率的齿轮传动系统,车锁模块包括一些防盗功能,电机及动力模块包括为解锁提供动力的电机及采用这种电机的电动车辆,根据这些专利组合披露的内容,可以推测摩拜科技将来也可能发展电动车辆,扩展业务范围。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产品专利映射并不是简单的将产品部件特征与专利数量简单对应,其本质应该是产品或技术模块与专利保护范围的对应。有些包含专利数量很大的专利组合其专利的保护范围不一定宽。自身产品特征与专利映射完成之后,也就清楚了企业自身的产品与专利组合,以及每个专利组合的保护范围,这一步是做到“知己”。
其次,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专利情况:
国际上一些单车生产企业,以及国际巨头包括博世也都在该领域进行了研发,摩拜科技若把商业战略定位在国内,目前的专利战略会保持优势,但如果把商业战略扩展到国外,就需要做进一步的布局。专利组合的布局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具体商业战略。为方便论述问题,假定两个共享单车竞争对手,对他们的专利组合进行了同样的分析。
图片摩拜科技与竞争对手的专利组合比较
如上表所示,A公司与B公司布局的专利广度和深度都要强于摩拜科技,从专利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分析,A公司与B公司的专利覆盖的范围也明显大于摩拜科技。
摩拜科技与竞争对手的专利组合比较
在第二步的对比后,可以系统地确定摩拜科技的专利布局的强弱,再结合自身的商业战略不断调整专利申请。与竞争对手的专利组合的比较是专利组合管理的重要参考,并不意味在某一方面专利组合比较弱,就需要立即加强这方面的专利培育,实际上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企业的商业战略重点、技术的发展状态等因素。例如其他竞争对手在发展人力与电动混合单车、天阳能单车、共享电动汽车、共享踏板车、单车交友软件,若摩拜科技不把战略放在这个方向,就不需要在该方面投入太多力量。再如免充气轮胎技术在很多年前就已存在,技术业已成熟,再创新的空间有限,加强这一方面的专利培育也不能在将来有效阻止竞争对手,也可以不再这一方面进行专利布局,这些都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对自身专利组合与竞争对手专利组合的对比,往往也是专利放弃和许可的依据,及时放弃各个专利组合中无价值的专利,将专利组合中企业不再运用,但依然有一定商业价值的专利许可或转让给第三方实现专利的货币化。无论是专利申请的挖掘、专利购买及其他优化自身专利组合的活动,以及放弃或许可等专利货币化的行为都需要在专利信息上做到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的系统把握,做到“知彼”。
最后,基于自身与竞争对手的专利比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专利布局:
在做到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清晰地地确定目前主流的共享单车形式、竞争对手的方案、核心专利、以及每种形式的单车的具体技术方案,例如一个车轮的单车、可以站在车上跑步的单车、可以类似登山动作操作的单车、可以电动和人力混合使用的单车,在下坡时自动发电在上坡时自动电动助力的单车,这些现有的技术方案能够给技术人员很大的启发,最终研发人员会根据自己的智慧,考虑到技术可实现性、成本等因素,给出合适的技术方案,专利工作人员再将这些技术方案申请为专利,充实相关的专利组合。
图片
不同形式的共享单车类型
另一个例子,共享单车在市场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所有的单车都是统一的高度,无法满足不同身高的人需求,市场需要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人的单车。针对这种情况,专利工作人员可以对相关的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分析,确定可适应不同身高人群的单车解决方案,例如可调节座椅,或者可以调节踏板的长短改变单车高度的技术方案(如图4-14所示),给研发人员提供不同的技术细节,并说明哪些方面竞争对手已经具有相关的专利,哪些是过期的技术可以直接采用,这样技术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目前的技术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专利工作人员对这些新的创新点进行可专利性评估,将有价值的技术方案申请为专利。
图片
可调节高度单车的竞争对手专利的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专利培育模式中,企业了解竞争对手每种技术方案的具体技术细节,包括可调节座椅、可调节踏板、可调节车架、可变换车轮,每种解决方案都有对应的几十项专利。研发人员在这些专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智慧和企业的商业战略进行创新,基于这些创新培育的专利一方面不依赖于竞争对手的专利,另一方面在潜在的技术方向上进行占位,将来能够发挥市场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的专利布局建立在对市场竞争情况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与企业的商业战略紧密结合,贯穿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做到了解自己的产品与专利,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专利,及时地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专利布局的调整,培育的专利都是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高价值专利。
本文的部分内容选自笔者参与编写的知识产权出版社的《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评估》一书,本文摘取的内容由笔者撰写。
企业专利人员如何组织针对研发人员的专利培训
专利培训工作是企业专利工作的重要一环。专利培训的对象包括企业领导者/管理层、中层经理、专利知识产权人员、研发/设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一般员工。其中,对于研发人员的培训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是专利创造的源头,是公司技术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执行者。
如果作为企业专利工程师的您,已经意识到要对研发人员进行专利培训了,或者尚未意识到、只是感觉专利工作难以开展或推动,那么,笔者在这里试图给您一些思路、提示或启发,供您在组织针对研发人员的专利培训时参考。
现状摸底调查。
要清楚目前公司特别是研发及专利工作的状况。比如公司所处的行业/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愿景与目标、技术发展水平、研发进展,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与中长期目标、现有水平、制度建设情况、短期工作计划等,特别是研发人员目前对专利的认识、对专利信息的利用情况、撰写技术交底的情况、与专利部门的配合情况等等。这些您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已经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在这里,建议您再做一下梳理、思考和总结。这对于如何组织专利培训、提高专利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等等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公司未来三年的目标之一是,在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获得行业领先竞争优势;专利工作的目标包括打造高质量的专利组合、为创造领先优势保驾护航;而如果目前研发人员对于为什么要申请专利还缺乏认识,那么培训就要从提升研发人员的专利意识着眼;如果专利意识没有问题,而他们经常说写技术交底很麻烦,不知道到底怎么写才好,那么技术交底以及专利申请的撰写就是培训重点之一。再比如说,研发人员经常会使用一些专利的概念或知识,但却使用不当(比如我的产品相比别人的专利有创新,就不侵权,或者我有专利,我的专利产品就不侵别人的权),那么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讲一讲、区分一下这些概念(比如告诉他们新颖性创造性与是否侵权时两码事,有专利也可能侵犯别人的专利权)。
现状摸底的过程,也是你向领导进行汇报和游说的基础。将现实、需求和问题清楚的摆出来,才能更好的争取领导对专利培训乃至专利工作的支持。这样,您的工作将更容易开展。
培训内容的确定。
对于不同对象,培训的内容会有差异。一般来说,对于研发人员的培训大抵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或者说一般研发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
一是专利基础知识(含公司现有专利制度与政策)的培训。什么是专利,专利“三性”,为什么要申请专利,专利对于企业为何重要,官方专利申请与审批程序,专利侵权与诉讼,等等,还有很重要的内容包括:公司内部发明创意申报与专利申请的流程是怎样的,公司的专利制度与政策是怎样的,有没有知识产权奖励制度等等。奖酬与考核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建设,也是与专利培训配合、使培训能起到实效的重要措施。
二是专利信息利用(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的培训。专利信息/文献为何重要,认识和如何阅读中美欧日等专利文件/专利说明书,专利检索有哪些网站/数据库,专利检索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专利检索报告的撰写,专利分析/专利地图报告的制作,等等。
三是专利技术交底书撰写(含申请文件撰写)的培训。如何发掘/归纳/提升研发工作中的发明点,技术交底是什么/为什么重要,技术交底如何写,一般包含哪些部分,每部分有什么要求。这里讲述技术交底的撰写,必然要引入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诸多要求和技巧,包括从无效、诉讼的角度讲述,为什么我们要你们这样或那样撰写和提供这样那样的数据、材料。
当然还有更深入或进一步的内容,比如TRIZ与专利回避设计,专利布局策略等等。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包括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还是要强调的是,对研发人员的要求一般不能与对专利人员的要求那么高,要根据情况,赶最重要、最需要的内容安排,要循序渐进,要考虑这些内容可能并不一定一次培训活动全部讲完、讲到位,可以重复的讲或从不同角度再讲。
培训计划(方案)的制定与执行。
培训计划说的是每一次培训活动/培训项目的计划或方案,简单点儿就是事先明确好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和目的、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讲、谁来听讲、谁来讲、怎么讲等等。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什么时间讲,课程如何安排?——安排在晚上、上班时间还是周末?安排几次课,每次课多长时间?是整块时间(比如一天或2整天),还是隔一段时间上一次课(每次课就1-2小时)?注意要充分的与研发部门协调好,尽量不要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争取以最经济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对于集团公司,还要根据研发人员的总体人数、地域分布、子公司分布等等考虑课时安排(比如还要考虑是集中授课,还是巡回宣讲)。
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讲师的确定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知识产权部门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说,可以考虑由内部人员担任讲师;专利力量较弱的,最好还是聘请外部(特别是合作事务所的)专利代理人、专利律师担任讲师。也可以考虑内外结合。讲义的准备和讲授方式也都是关键的考虑方面。课件PPT的编制最好讲求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图文并茂,多收集典型的案例,除了PPT外,也可以结合视频等更多活泼的方式。授课形式方面,最好能做到上下互动、交流讨论,参与式的课堂效果会好很多。在委外或内外结合的情况下,要与专利讲师做好充分的沟通,进一步强调培训的目的、内容重点、讲授方式等,反复修改调整课件直至感觉无可挑剔,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预演。培训前或培训中,如果能够请到公司高层领导到场讲话,那么专利培训将会获得研发人员更多的重视。
如何检验培训的效果?除了看课堂上的气氛,以及课后填写反馈评价表外,还可以考虑进行考试/考核。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题型包括客观题(选择填空对错),也包括主观题(案例分析、操作报告等)。考试的时间,可以放在最后一节课之后马上进行,也可以放在课程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内。考试/考核的成绩可以作为年底业绩考核的一部分,也可以仅仅内部掌握。培训以及考试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此次培训的得失(包括内容的适合性、研发人员的接受性、授课的形式、组织的细节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为下一次培训项目打下更好的基础。
如何组织有效的企业内部法务培训
与第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峰会同期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法务峰会上,Mary Kay事务所Tao Yu律师作了关于“如何组织有效的合规培训”(How to organize an Effective Compliance Training)的演讲,其中提及的培训的概念、原则、培训框架和具体操作,都值得企业IP工作者参考借鉴。
比如关于开展培训的原则(Key Principles):
一、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逐步渗透(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Target Audience);
二、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Integration with Core Value Integration with );
三、与公司的经营策略相结合(Alignment with Business Strategy Alignment with Business Strategy)
其中对不同业务部门一线员工的培训(Training by Function to First Line Employees),要就具体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情形设计培训内容(Hypothetical Scenario),要遵循Relevancy,Focus,Interest三个具体原则。
其中关于培训前、培训中及培训后不同的工作(Different Responsibilities in Different Training Stages Different Responsibilities in Different Training Stages),与智财黑马在《企业专利人员如何组织针对研发人员的专利培训》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可资参考。
培训前的准备 Pre-training Preparation
选定培训对象 Identify Training Audience
收集培训对象需求 Collect Audience Need
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和重点 Identify Targeted Training Purpose and Focus
为目标对象量身定制培训资料 ( 形式vs.内容) Customize training materials (format vs. contents)
准备培训认可资料 Prepare recognition materials
培训中 On Training
根据培训的对象注重培训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 Present training tone to fit to target audience
鼓励更多的互动环节 Inspire more interaction and discussion rather than pure lecture
增加趣味性环节 Increase Interesting Section
对表现优秀的培训对象即时认可 Instant Recognition to Audiences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raining
培训后的跟踪和进一步深化培训效果 Post-training Follow-up
进行培训调研,了解培训对象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内容的熟知度、兴趣、建议等)conduct survey to collect feedback (on awareness, interests, suggestions, etc.)
分析调研结果,整合反馈意见后进一步深化和优化培训的流程和资料 Analyze survey result, integrate feedback to enhance and optimize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materials
保护知识产权,从研发记录做起
研发记录薄 (Laboratory Notebook),又称研发日志、实验记录薄、研究记录薄,在任何规范管理的公司、大学、研究所,都是研究人员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从技术角度讲,研发记录对于组织及其研发人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比如便于回忆、总结、查询、传承、交接、技术交底等等);而从法律角度,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其重要性也是要引起足够注意的。我们说,保护知识产权,从研发记录做起,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先发明制的美国,符合法律要求的、有效的研发记录将能够确定发明日,在专利申请和专利诉讼中用于argue against先申请者,以争取获得专利权或避免遭诉讼拖累;
二是在先申请制的国家,研发记录将有助于你进行法定的“在先使用”的抗辩;
三是帮助企业保护其商业秘密,在研发人员跳槽到竞争对手将“技术”带走的情况,可以用研发记录证明技术秘密为我方拥有,以控诉对方侵犯商业秘密;
四是,与第三点有关的,当该“技术”被对方申请了专利时,我方可以研发记录要求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判为己方所有;
五是,研发记录将有助于确定某件专利/专利申请或技术成果的发明人、设计人,以及他们各自的贡献程度,用以确定发明创造奖励与报酬的合理颁发;
……
如果您有想到研发记录更多的作用,请予以补充。
那么,到底怎样的研发记录,使之成为能够被公立机关采信的法律证据呢?对于一个规范运作的组织而言,如何建立、保持和管理研发记录,才可称得上是管理规范、有序运转呢?请猛击这里,希望能够帮助您审视您目前的研发记录操作,或者帮您建立起对研发记录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Experience
关于提升企业专利申请质量问题
关于企业专利申请质量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至少涉及到专利申请的目的、事务所及代理人的选任、评价与管理、内部专利工程师的培养、发明人的教育训练、企业研发资源的投入与研发过程管理、内外二方或三方的沟通、专利挖掘、技术交底书的撰写、前案检索与分析、专利侵权与回避设计、专利撰写的水平与技巧、专利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专利审核程序、专利答辩水平与技巧等等方面。
笔者的观点是,提升企业专利申请的质量,我们需要的不止是“静态的”评价标准,更需要关注的是“动态的”管理过程,这一点,是作为企业专利工作者所必须深入思考和实践的。
相关的文章论著发表的也有一些,但是对于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整体的的实践水平还不高。以下链接中列举一些专利代理人及企业专利管理者的文章,供新进同仁参考,同时请大家(特别是有经验之同仁),就自身的经验、做法等继续参与讨论,以期共同提升企业专利管理的层次与水平。